小说《与情爱无关》的翻译策略研究

2022-01-03 11:43:31丁丹妮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丁丹妮

摘要:本文拟对青少年文学作品《与情爱无关》中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该小说获得2021年美国青少年图书奖。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乔治亚在追求爱情与浪漫过程中发生的故事。青少年文学作品创作的出发点便是通过营造与青少年成长经历类似的文学情境,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以此促进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文学作品通常属于表达型文本,在翻译过程中除了不仅要表达文章的内容还要翻译出作者在写作时表露的情感、思想以及想要还原的意境,需注重文学作品整体艺术性的表达。

关键词:翻译策略;表达型文本;《与情爱无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导言

艾丽丝·奥斯曼1994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十七岁时便得到了首份出版合同,并继续创作了三部青少年主题的小说,现在她是一名全职作家和插图画家。《与情爱无关》发表于2020年,获得2021年美国青少年图书奖。作品主要讲述主人公乔治亚虽然从未恋爱过,但始终认为爱情是生活的主题,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在追求爱情与浪漫过程中曾一度怀疑,担心自己是否终身都找不到真正的爱情。慕然回首发现身边朋友的陪伴与关心也是弥足珍贵的,能够填补爱情的缺失,友情并不是位列于爱情之后的。一路走来,主人公乔治娅对爱情与友情态度的转变反映了她自我接纳的过程。

青少年文学作品的目标读者清晰明确,即为青少年群体。由于该群体的特殊性要求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读者的生活经验、语言风格、阅读习惯、心理特征等,再结合合适的翻译策略。作为青少年主题的文学作品,其出发点便是通过创设和营造出与青少年成长经历类似的文学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以此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满足青少年群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青少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文学作品可以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该类主题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容忽视,可以使我国的青少年群体通过文学作品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感悟,走好人生旅程的关键一步。选取该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是希望通过这部小说的译介,给国内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创设提供参考和思路。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英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学家,是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毕生从事英德、英法互译教学,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颇有成果。在《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他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本,将文本主要分为表达功能型文本、信息功能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并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在翻译过程中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即以源语为依归,更多地考虑源语的美学因素)或交际翻译(即以目的语读者便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翻译,以此重现原文的内容和上下文意义)。

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不同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学、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之上,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纽马克认为从翻译的需要出发,文本类型与其按照内容来区分,倒不如按照语言的功能,也就是使用语言的目的来区分。因此,他在布勒和雅各布逊的理论基础上,按照语言功能将文本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表达功能型(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型(informative function)和呼唤功能型(vocative function)。

(一)文本类型理论

语言表达功能型文本常常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选择一些个人印记鲜明的词语和句式,以此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个人情感以及价值取向等。从翻译目的来看,典型的表达功能型文本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等)、权威性言论、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在翻译这类文本时,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以原作者为核心,不仅要符合原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更要忠实于原作品中的语言风格。语言信息功能型文本指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和反映客观事实的文本内容,其中语言一般没有附加鲜明的个人情感色彩。典型的信息型文本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其文章形式标准,尤其特定行文规范,例如教材、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备忘录或会议记录等。信息型文本更加强调其“真实性”,通常会使用不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语言表达构成。因此,在翻译该类文本时,应当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呼唤型文本重视读者群体或受话者,旨在于号召读者群体根据作者的意图去行动、思考、感受或作出反应。通知、宣传手册、广告、通俗小说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呼唤功能类型的文本习惯采用便于读者群体迅速理解接受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并且会运用不同的称呼或语法形式来表现作者与读者群体之间的不同关系。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针对文本类型的划分,纽马克提出了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语义翻译中,他认为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源语文本的语境与内涵。译者首先必须忠实于原作者,尊重源语文化,只在源语文本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困难时才加以解释。这种翻译原则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文字,而不是重视目的语的语境及其表达方式和形式,更不是要把译文简单地转化为目的语文化情境的产物。而在交际翻译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语文本。要忠实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要求源语服从目标语和文化,帮助读者解答疑惑。它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和语用方式来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还原原文的字面含义。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由于译者要实现其交际目的,需要有其特定的目的语读者群体,因此产生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对原文的局限。

例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语义翻译: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交际翻译: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使用语义翻译方法,将“天”翻译为“Heaven”,完整地还原了原文中道教的这个概念,交际翻译将“天”的概念译为基督教中的概念,这更符合西方读者群体的宗教信仰和接受心理。

例2:Wet Paint!

语义翻译:“湿油漆!”

交际翻译:“油漆未干,请勿触摸!”

正如上面该句警示语的两个译文所示,运用交际翻译方法得出的译文更加贴合其本身想表达的意义。而“湿油漆”只考慮到原句的字面意义,不符合读者的阅读需要。

在翻译过程中需考虑到诸多因素,如文本、话语以及作者和读者、源语和目的语、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之下这两者可以交换使用。但倘若源语文本中的信息具有普遍性,不具备文化特性,其重要的信息内容与表达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同等重要,而译文读者群体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又与原文的读者一致,可以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这是可以达到最“理想”的翻译境界,因为这可以同时考虑到原文的作者和译文的作者群体。

三、小说《与情爱无关》翻译策略探析

该小说主要介绍主人公乔治亚在追求爱情与浪漫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叙事,其中充斥着较多的侮辱性词语与心理描写,反应人物多样的个性,作者的语言生动形象。在理论方法上,纽马克在文本功能类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翻译方法,这一成果在翻译理论界影响颇深,对翻译实践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这本作品语言简洁流畅、通俗形象。在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的过程中,原作者从青少年独特的视角出发,采用了青少年群体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与语句。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难点问题——侮辱性词语和心理描写进行分析与研究,要想让目的语读者可以像源语读者同样领略到该作品的风采,从而实现译文与青少年读者间的对话与交流,需要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指导。

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青少年文学作品大多属于表达功能型文本类别,翻译时应该先考虑运用语义翻译方法,以期准确、忠实地还原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交际翻译理论是指翻译过程中以观众为中心,翻译时要考虑的是要观众能够充分完整理解作者的意思;而语义翻译则是以原作者为中心,尽量保证原文的“原汁原味”。但是,文学作品的翻译涉及到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而译文语言的准确性、流畅度、文化信息等因素的传递都影响着读者的接受度,所以语义翻译在该类文本的翻译中有很大的限制,而交际翻译在小说翻译中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应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框架的指导下翻译小说,再结合其中的翻译案例,进行适当的变通,如翻译侮辱性词语时,多以直译、置换、省译法为主,多用语义翻译法;而心理描写,可采用增译、改译、补译等方法,多用交际翻译法。将从这些角度分析并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适用性和翻译技巧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探求两种翻译方法对小说《与情爱无关》翻译的适用性研究。

(一)语义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更加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与原作者的意愿和想法,而不是目的语的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变成目的语文化情境中的相关内容。由于语义翻译把原文的一词一句奉为圭臬,因此有些时候会出现诸多情况,如上下文矛盾、词义语义含糊甚至产出错误的译文。

侮辱性词语属于禁忌语类,它在跨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当今政治、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愈发密切和频繁,因此为实现更好的交流效果,深入了解这些文化间的异同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在一定场合的情况下,侮辱性词语可以将用直译、置换等方法翻译出来。

例1:‘Might be a tad drunk,’ she said, her tortoiseshell glasses slipping down her nose. ‘And also I do fucking love you.’

“我可能有点醉了,”她说,玳瑁眼镜从鼻子上滑落下来。‘而且我他妈的真的很爱你。

这句话中的侮辱性词语采用置换的翻译方法处理,运用汉语中比较常见,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加重表达“很爱你”这件事的程度,同时可以表达出说话者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例2:‘Fuck off.’

‘I’m serious.’

‘Not you’re not. You ‘re not like that.’ ‘You don’t know what I’m like.’

“滚开。

”我是认真的。“

“不,你不是。你不是那种人。”“你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

该句话中的Fuck off,原意为“滚蛋”,在汉语中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处理这句话时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语义翻译应以原作者为中心,重视原作者的个性与权威,译者不仅要完整传达文本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尽可能准确地还原文本的内容与思想、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等等,文学类文本的翻译更是如此。

(二)交际翻译方法

交际翻译的重点在于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和语用方式等诸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还原原文的文本字句与内容。译者运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可以有较大的自由限度去解释原文与化解歧义,甚至可以是帮助原作者的修正错误。由于译者需要达到和实现某些交际目的,有特定的目的读者群体,因此所产出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原文的局限。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着重刻画人物的心理动向及其思想动态,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立体。心理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情感变化,与文章脉络、故事情节及中心思想息息相关,所以有关人物心理描写的翻译十分重要。

例3:She was right. About knowing me and about me not being like that and about tonight being my last chance to confess the crush I’d had for seven years, and the last chance to kiss someone while I was still a schoolkid, while I had a chance to feel the teenage-dream excitement and youthful magic that everyone else seemed to have had a little taste of.

她是對的。知道了解我不是那样的人,知道今晚是我最后一次向别人袒露七年来的迷恋,知道这也是我在学生时代最后一次亲吻别人的机会,那时我可以感受到青春期里极致兴奋和年轻的魔力,而其他人似乎都有一点这种感觉。

这段话用了比较长的篇幅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句式并不复杂,但需要重新整合其中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翻译这段话时,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地内心世界,还原当时的复杂心情,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例4:He was just far enough away that I couldn’t quite focus on the details of his face – he was just the concept of a person, a blob, a generic attractive guy. My seven-year crush. Seeing him so far away and blurry took me right back to being in Year 7, pointing at a photo of a boy I thought was probably attractive.

他离我太远了,我无法专注于他脸上的种种细节——他只是一个人的概念,一个点,一个普通但具有吸引力的家伙,也是我七年的暗恋对象。看着他如此遥远和模糊,让我又回到了七年级,指着一张男孩的照片,我觉得他可能很有魅力。

这句话着重于介绍主人公的暗恋对象,以此表明她内心深处的种种纠结与矛盾,在处理这句话时可以适当地增加和删减部分内容,调整句子的顺序,以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读者置身其中,深刻体会到人物当时的心境,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运用交际翻译方法所产出的译文通常是通顺易懂,清晰明了,规范得体,符合特定的语域。所以交际翻译的关注点应该是译文读者,尽量为这些读者群体消除阅读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使得他们在阅读时能快速地抓住文本的中心思想与主要的情感基调。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可以为我们解决翻译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其对文本类型的分类,继而针对不同文本的类型可以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及其他不同方法翻译的理念,还有纽马克对自己的翻译理论的补充和完善,都对译者的翻译实践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四、结论

本次翻译实践的源语文本为青少年文学作品《与情爱无关》,青少年文学作品受众特殊,主要为13-18岁的读者,即青少年读者。相较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实践报告来说,青少年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长期以来受到的关注较少。但青少年时期位于人生重要转折点,需要各方面的关心与正确引导。青少年文学作品在这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希望外来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为青少年群体所接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如其阅读习惯、语言特征、心理动态、人生阅历,从而使译文更符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期待,与之产生共鸣,并为之所接受。因此,青少年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也不容小觑,笔者希望能引起广大译者的重视,规范翻译方法及准则,从而促进外国青少年文学翻译在我国实现更好的发展,实现我国得青少年文学翻译得到良性发展这一目标,共同守护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次论文将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一方面是对纽马克理论在该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对侮辱性词语与心理描写的翻译进行了深度探究。笔者发现是应该采取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需要考虑源语语言与目的语语言之间的差异,同时还要针对具体的语言表述,以最大限度上保持译文原文内容和语言风格上的对等,又保证译文的流畅自然。语义翻译有助于保留原作的丰姿,交际翻译则有助于提升译文的读者接受度。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该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群体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心理特点,充分提升并发挥自身的知识储备,尽量最大限度上挖掘原文的隐藏信息,并且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通过这次翻译实践,笔者积累了青少年文学作品翻译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不断贴近青少年读者群体,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多听、多观察、多思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译文质量,从而为之后进行青少年文学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参照。

参考文献

[1] Newmark, Peter. About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6.

[2]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Oxford and New York: Pergamon, 1981.

[3] 方雷. 美国的青少年文学和文学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4(01):115.

[4]李甲欣. 浅析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交流翻译[J].文化月刊,2021(08):180-181.

[5]林小芹.  纽马克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J].中国翻译, 1987.

[6]刘春霞. 从交际翻译视角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翻译[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86-87.

[7]邱红莲. 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传记文学《阴郁山谷》(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8]王琦琦. 青少年文学的特点和翻译[D].上海:复旦大学, 2013.

[9]张旭. 中国当下青少年文学创作现状及引导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5(06):41.

[10]张永喜. 从文学翻译到文化翻译[M].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政治学院学术文库, 201406.244.

[11]甄诚.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指导下《约翰逊书信集》(第四卷)翻译实践报告[D].兰州:兰州大学,2021.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9:16:07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5:46:35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12:28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9:43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
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7: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