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尤其是在教学中,效果非常明显。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主观教学激起他们兴趣。对此,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扬长避短,以此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效率。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而促进教学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自得到推广一来,就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其以自身特征,可有效改善教学氛围枯燥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展开学习,为其之后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掌握到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应用才能将教学作用发挥出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位置,学生只能选择被动的学习,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并且教师也要明确,教学开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收获到知识,还要指引其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创建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其中。此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还能有效区分重难点知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营造出较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们达成更深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搭船的鸟》时,文章中巧用一个“搭”字,把鸟儿和船之间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充分展示出了人和鸟和谐的画面,教师可通过电子白板,将这一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使其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并尝试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角度,去认知大自然中的翠鸟,然后指引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同心,以及对大自然的爱,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延伸教学内容
多美体技术有着信息量大、传播及时等特点。教师可将这些优点与课堂整合在一起,以此增加教學资源,延伸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完《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补充更多的名人故事,调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孟母三迁”等。并且还可让学生利用余下时间自行收集,等到再次上课的时候,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与同学分享,这不仅会增强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使其在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为之后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1]。
三、优化作文教学
作文属于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在于其占据分数的一半左右,而难点则是学生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所写出的文章也缺少新意,呈千篇一律。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帮助他们积累素材,产生灵感。例如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教师就可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们播放出一些简单的片段,进而激起他们的回忆,写出真实情感。采取这一方法展开你教学,以动态画面为依托,利用各类素材为基础,边看边思考,进行多感官写作,创作出更高质量的文章。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需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其可以使学生自行处理知识的学习,为以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可用多媒体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他们每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需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知识展开自学。在备课阶段,结合文章展示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并尽量将本节知识融入到微视频中,促使微视频设计更有趣味。然后在正式教学中,鼓励学生将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紧接着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笔记和文本知识展开自学。因微视频所展示的形式更加生动,内容丰富,学生可在作者的指引下,以积极的态度展开自学,更好的探索此章节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完成自学后,可让他们将自学的内容分享出来,教师则需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评价,以提示学生核对并填补空缺,充分了解到这部分知识。如此一来,不但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此节知识,还能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提高学生理解内容能力
经实践发现,教师所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内容是不好理解的,或者内容抽象,或者和生活实际相悖,再加上课本上的空间有限,所以对这些课外内容表达的插图也十分有限。这时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展现了出来,教师提前将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制作出来,从网络上找到适宜课本内容的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题目,将不好理解的内容转化为简单的内容,促使学生以正确的视角完成认知,提高其理解内容的能力[2]。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教师就可借助电子白板将文章中秋天的景色呈现出来,秋天的落叶等,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可使学生对这些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感受其中曼妙的秋景,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观化文本内容,极大的强化了学生理解内容的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们的状况,以此加强教学针对性,强化每一位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忠.试论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47):121.
[2]孙维敏.立足文本,以读促学——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4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