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梅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更多地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求同存异的学习精神。数学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一门学科,应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更注重在学习中探究的方法,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唯有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力,才能在数学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当下数学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革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的时期和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实现全方面地革新,以此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发散式的逻辑思维意识,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是当今教育者,首先面对的教学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利用情境教学、利用专项判断、落实双减理念、融入趣味教学四个层面,分析新时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革新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开展情境教学,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通过课前导入、当堂检查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鉴于这一点,教师应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为一体,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举例来说,在讲授“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内容时,我首先对学生做了语言引入式课前导入,即“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那么如何进行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遇到与负数相关的加减运算,又该如何解决呢?”在问题的介绍下,营造出一种具有浓厚探索气息的课堂。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思考部分,在充分思考后回答与教材有关的问题。探究式课堂气氛下,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专项判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在初中阶段的考试内容里面有判断题的部分,教师讲授某些界定性较强的单元时,可适当增加专门训练学生的判断题,可以根据某个点性质的界定等来选择出题的方向,最好是那些容易出错、混淆的地方。学生们在做这类题目时,需要谨慎地对题目作出理智的分析,抓住里面的字词,做出理智的分析,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耐心,而且这类判断题还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决断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以“相似三角形”这一章节内容为例,这一章是关于相似三角形的内容,而相似三角形的运用只不过是关于它的概念性质,我在出本章的专项选择题时,会围绕三角形的相关定义和概念来展开。例如,可在类似三角的证明内加一个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为学生增加难度。这一问题与以往所界定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并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记忆,这些问题也是根据教科书中的一些界定概念而引出的,在判断题正确与否之前,学生们会真正了解问题的本质。我还会出两道题:全等三角形就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这两句话差不多就是置换了前后的概念,有些同学看到这类题想当然就觉得正反都是这样,要么都对,要么都错,但事实并非如此,全等三角形可以说是相似三角形,但相似三角形并非全等三角形。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决断力。
三、落实双减理念,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双减政策要求精简作业量,优化作业设计和布置,以此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负担。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落实双减的基本理念,改变以往机械式的作业布置形式,减少作业量,设计分层式、趣味性、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热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举例来说,我在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关知识时,要把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能力作为目标来进行基本作业的设计,由于本章节中的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找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差别,也会涉及到一些立体图形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并不太深,所以我会给学生一个任务,试着研究圆柱体的体积应如何计算,但是考虑到立体图形规则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乘积高。所以我将向学生介绍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通过某种暗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在脑内建立一套完整的概念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融入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枯燥的初中数学课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趣味教学因素的引入和兴趣教学的实施。学生学习某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也很难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趣味教学的实施,如将数学小游戏融入教学过程,在寓教于乐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参与感,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应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趣味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图片有一座城市的壮丽建筑与乡村简朴的住宅,还有一座立交桥和交通标志,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想要进一步地了解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希望能从中发现不同的数学世界。然后,我指导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点、线、面、体”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几何体简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等丰富的几何知识。然后我融入到教学小游戏中,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会明显提高,这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实施,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和實践依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主动推进教学策略的革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真学习,最终提升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陈遵志.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2):61-63.
[2]贾琳红. 新课程目标下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