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泉
摘 要:在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储备愈发完善的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其在数学知识传导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愈发重视,旨在促使其全面转化课程知识,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故以此为背景,探究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价值及其教学瓶颈,揭示相应教学培养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3-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20
小學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为学生奠定数学学习基础的重要课程,其在新课程逐步推进落实影响下,更侧重引导学生从多种思维视角出发,全面思考转化数学知识内容,并尝试应用各类数学思想处理分析实际问题。因此,思维能力作为支撑上述教学工作的重要素养,其在实际教学的培养策略具备一定研究价值。
一、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价值
在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影响下,学生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单一的知识传导与技能训练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并且在数学知识考查形式与内容愈发灵活丰富的情况下,学生需要有效整合数学知识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其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思维能力作为涵盖逻辑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等素养内容的重要能力,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合理培养,不仅可帮助学生将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整合,完善自身数学知识体系,还可以促使其提升自身逻辑推理与创造能力,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二、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瓶颈
(一)培养手段单一
基于思维能力自身构成及其作用机制,其教学培养工作需要教师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发展延伸,促使其从多种思维视角分析数学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完全沿用传统教学框架或设计的思维教学培养手段,成为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学生在该培养模式下不仅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也容易出现思维固化的情况,削弱了该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用。
(二)缺乏整体规划
过于偏重单章节知识板块思维能力培养,忽视学生阶段内整体思维发展情况的问题,也是限制思维能力成长发展的重要元素,受此影响,学生在整体课程学习过程中,难以突破固定章节板块的思维局限性,从整体数学知识层面强化自身思维能力,使其思维能力发展呈现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教师通过思维能力培养工作推动课程教学发展。
三、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一)丰富教学情境,提升思维活跃性
小学生尚不具备足够的数学认知与数学知识储备,在实际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课堂引导,帮助其从已有的认知经验或数学知识储备出发,合理延伸思维并构建知识联系。因此,基于学生思维特性与发展规律的教学情境内容,是提升其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跃性,强化思维能力教学培养效果的关键。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在思维培养工作中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其在展示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入相应生活元素,促使其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相应数学问题或数学概念,在强化其数感时,也便于学生在具体事物与抽象数学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有效提升自身数学思维能力[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情境可融问题情境、实物情境、探究情境等内容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多种思维延伸途径,便于其针对特定数学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分析,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发散数学思维,思考探究课时知识内容的本质及其内在数学规律,实现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与课程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
(二)合理设置问题,优化思维逻辑性
在思维能力成长过程中,合理的问题设置能够促使学生在合理的学习节点产生认知障碍,驱使其主动思考探究问题,以此逐步延伸自身思维。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学习差异性的课堂问题设置,成为思维培养工作中全面强化学生思维逻辑性的重要保障。与针对特定知识点的问题设置不同,在思维能力培养视域下的课堂问题设置,更侧重从学生在课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过程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整体数学认知角度出发,思考课时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进而在问题节点生成相应认知障碍,使其认知障碍在整体上与课程知识递进顺序契合,便于其通过自主思考探究问题,不断应用数学思维转化课时知识内容,在借助问题引导完成知识迁移时,在多次运用数学思维的影响下强化思维能力[2]。新的课堂问题设置结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思考梯度,使得各数学学习能力层级的学生都可参与到课堂问题探究活动中,以此提升思维培养工作的全面性,降低学生学习差异性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鼓励自主探究,保证思维全面性
在思维能力培养需求影响下,传统数学教学中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灌输讲解或颁布任务的教学机制,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其自主学习探究,成为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中提升学生思维全面性,帮助其突破固化思维限制的主要途径。因此,基于一定教学引导的自主思考探究活动,是学生真正深入思考课时知识内容,从自身思维结构出发,实现思维全面延伸发展的关键。与教师主导的单向教学机制不同,自主探究教学活动体系,可令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资源等,先行明确自主学习探究目标与相应知识内容,进而独立思考或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梳理课程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应用数学思维处理分析生成的具体问题[3],在“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总结归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课时知识内容与自主学习探究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而形成完整的自主学习探究成果,便于教师就学生或各小组自主学习探究内容,切入课程教学重点,以此实现思维能力培养与课时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强化的双重影响下,不断完善自身思维框架与课时学习认知,强化思维能力培养效果。
(四)引入思维导图,维护思维精确性
受自身数学认知水平与数学学习基础限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往往不能及时明确课时知识脉络,自主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其思维延伸过程容易出现断点,难以建立与课时知识契合的完整思维框架,基于课程导入环节与课程总结环节的思维导图引入应用,成为思维能力教学培养工作维护学生思维延伸的精确性与有效性的关键。思维导图自身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其在课程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自身思维延伸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思维引导内容以及思维表达工具。针对课程导入环节,思维导图可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课时知识脉络,便于其借助其图示结构分析各课时知识重难点的分布情况,进而在思维导图引导下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具体联系,以此形成相应的思维框架,便于其采用正确的学习侧重于思维延伸方向,转化知识内容。而针对课程总结环节,基于多媒体展示功能的思维导图,可令学生通过参考导图结构,自主绘制课时知识内容的思维导图,并尝试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应用数学思维,从整体学科知识层面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加深其课程知识理解,便于学生在延伸思考中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化归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整合梳理所学内容,强化思维能力培养工作的实际效用。
(五)模拟社会实践,激发思维创造性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培养工作已经不局限于课堂环境内,而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数学工具的基础上,引导其应用数学思维与知识理论分析周边存在的数学问题或现象,进而尝试处理解决相应问题,强化数学学科素养。但受自身生活阅历水平与观察能力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具备足够的数学知识实践机会,使其思维结构局限在课堂学习表层。因此,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社会实践模拟活动,成为突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思维培养工作局限性的重要途径。相较于基础的生活情境或生活应用题训练等思维能力培养方式,由信息技术模拟的数学实践活动更具全面性与开放性,便于学生在相应社会问题或现象的引导下,结合自身数学认知与生活经验,应用数学思维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而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或建议。在该教学机制影响下,学生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应用逆向思维推理论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绘制图像等方式设计解决方案,令其在开放型研究背景下全面延伸数学思维,利用多项数学思想或知识理论分析相应社会问题或现象,并且在解决问题或提出合理建议的过程中,收获一定的成就感,便于教师在锻炼其思维能力的同时,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数学认知与社会责任感,深化思维能力培养工作的实际意义[4]。模拟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思维交互契机,便于学生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影响下,吸收转化教师或其他学生处理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以此扩展其数学思维视野,进而突破自身思维结构的局限性,从多种思维角度看待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应重视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进而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思维发展规律,综合优化课程教學机制与内容,为学生提供兼具现代化与多元化特征的数学学习环境,促使其在多重教学影响下全面提升自身思维能力,为整体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颖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教师教育论坛,2020(12):91.
[2] 徐佳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2020(8):294.
[3] 朱双丽.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2020(23):243.
[4] 杜莺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2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