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实现,学历继续教育的社会需求大幅退缩,而且当今社会对学历继续教育的认可度普遍不高。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和职后教育对高层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却在日益猛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发展重点逐渐转向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定位清晰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可以很好地整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行业建立联系通道,与普通全日制学历教育融合发展,增强高校师资力量、增加教学实践途径、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发展,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非学历继续教育是高校面向市场进行的办学,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清晰定位和长远发展,就要遵从市场机制,对办学体制和机制进行变革,改变过去的管理理念和方式。
但在现实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历史惯性和办学体量较小,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管理方式更多依附于普通全日制教育的管理模式。随着非学历继续教育收入在高校办学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市场需求而个性化定制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不断增多,以往财务管理模式难以适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需求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因此,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思路和方式必须顺应发展进行改进和创新。同时,信息化的推广和进步,也为实现更高效的财务管理服务工作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通过以P大学为例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工作思路和方式进行研究,探析其中的创新改进点,为规范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供启示,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持续的财务服务。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涉及收费立项审批、学费收费、收入确认与分配、项目结项四个流程。
收费立项审批环节,财务部门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提交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的收费标准、上缴学校管理费比例等财务内容进行审批,并将最终完成审批流程的立项申请材料作为会计档案进行归档保存。
学费收费环节,财务部门提供多种便捷的缴费通道,协助已立项的非学历继续项目完成收费工作,同时要规范和加强收费的管理,确保“收支两条线”。
收入确认与分配环节,财务部门提供到款查询通道,严格依据立项审批中的收费标准和范围确认收入金额,开具非税票据并进行账务处理,按照相关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在学校和办学单位间进行分配。
项目结项环节,财务部门需向办学单位提供培训学费到账证明材料,用以办学单位向主管职能部门申请办理项目结业。
图1 P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工作流程图
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在高校中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此之前,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小、办学收入少,是高校办学内容中很小的一部分,相关财务管理常依附或参照学历制教育的管理。因此,很少有高校制定专门针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或者虽然存在相关的制度,但没有及时跟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去调整完善相关制度。财务管理又是制度性很强的工作,制度建设的缺失无法有效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系统规范的开展。
例如P大学在继续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改革完成以前,没有专门针对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管理制度,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没有明确的制度依据。随着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办学形式多样化,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特事特办的现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难以进行规范管理。
曾经成人学历教育、远程学历教育等学历继续教育是高校继续教育的主要办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停办学历继续教育,集中优势发展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性质、机制和模式都与学历继续教育有很大不同,相应地,财务管理方式也要随着继续教育办学的转型进行改进。但是,很多高校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更多地是配合办学主管部门的管理,完成财务审批事项和账务处理工作,很少建立针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机制,难以实现对培训项目的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不能很好地为管理决策提供财务依据。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中涉及办学院系、办学主管部门、财务部门三方。办学院系主要负责培训项目的申请和招生、教学等具体办学活动的开展;办学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培训项目开始前的立项审核和办学结束后的结业审批;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培训项目收费及相关账务处理。在整个流程中,三方相对独立,信息互通不畅,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差。例如,办学院系无法及时知晓培训学费汇缴情况,办学主管部门不掌握培训项目学费的收入和使用情况,财务部门不了解培训项目具体内容和完成进度,业务办理时主要靠人工传递纸质材料来进行信息互通。这种状态下,有些信息重复确认造成效率低下,而有些信息成为监管盲点造成内控风险。
财务信息化虽已在高校普遍开展,但信息化的建设缺乏整体设计和布局,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化进程多停留在具体的点上而没有达到面的程度,业务部分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对接的大量工作主要还是依赖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财务信息化系统构建时多考虑财务工作的需求,与经济业务脱离,信息孤岛情况严重,数据无法共享。信息化平台搭建前瞻性不足,不能及时跟进发展趋势,在业务内容发生变化时不能实现顺畅衔接。
P大学在“依法治校、管办评分离”的指导思想下,一直着力继续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改革。2018年P大学停止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集中自身优势全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相比办学主体增多、项目种类繁多、办学形式多样、生源分散且复杂,已有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并不能适应于转型后的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工。因此,财务部门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工作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进。
P大学财务部门牵头制定《收费及票据管理办法》《收入分配管理暂行办法》,配合办学主管部门继续教育部制定《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这些制度明确了学校各级各部门的权责、非学历继续教育收费申请和审批程序、适用票据种类和开票规则、学校计提管理费比例,使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权责分明。
非学历继续教育经费以往是按项目大类核算,每个办学单位设立一个财务项目编号,该办学单位的所有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学费收入都统一使用该项目编号进行核算,该项目编号只用于收入核算,不可用于支出核算。已入账的经费计提学校管理费后,剩余部分结转至院系的系级经费,方可进行支出核算。这种核算机制只能反映一个办学单位非学历继续教育整体的经费状况,无法对单个培训项目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核算。但是如今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存在激烈的竞争,需要遵从市场机制,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特色、品牌和经济效益,才能驻足长远发展。
因此,P大学在非学历继续教育经费管理模式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改进,对所有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实行单项目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每个培训项目设立一个财务项目编号,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设置实现项目经费的收入和支出都使用该项目编号进行核算。待培训项目结项后,如该项目编号存在余额,办学单位可根据需要申请将项目结余结转至系级经费。改进后的财务管理模式,经费入账后即可进行支出核算,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同时,每个项目的收入、支出、结余清晰明了,可以实现每个项目的成本和收益的核算,便于对办学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将项目结余统一结转至系级经费,办学院系可以实现对结余经费的统筹使用。
图2 P大学Q学院调整前后项目核算模式对比
在此之前,各部门、各业务模块都已建立各自的信息化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只考虑了自身领域的业务需求,业务部门的继续教育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财务部门的财务核算系统、财务部综合信息门户、校园缴费管理平台、票据管理系统,都是孤立运行,无论部门之间还是部门内部都没有实现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存在信息孤岛。因此,P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业财融合”理念,充分重视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的深度结合。
财务部门与办学院系和办学主管部门深入交流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业务内容和财务管理流程,充分考虑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中间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系统互通和数据共享。继续教育综合服务系统结合办学业务和财务管理需求采集申请立项项目的要素信息,线上审批流程完成后,将要素信息推送至中间库,财务系统从中读取所需信息完成财务系统的项目号设立。财务系统根据办学主管部门的需求,按照财务规则对账务信息进行处理,将财务数据结果实时提供给继续教育综合服务系统,为业务开展提供数据支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也便于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梳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财务业务流程,实现财务部门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校园缴费管理平台与票据系统对接,票据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数据共享,实现线上缴费、开具票据和提交入账申请以及智能凭证账务处理,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最大成度减少因人工操作产生的错误,提升工作效率。
P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统筹发展战略下,不同办学院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涉及行业不同、办学目的不同,要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尽相同。为学校领导和办学主管部门清楚了解办学结构、办学效益,财务部门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提交财务分析报告,从而为学校领导把握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整体发展方向、进行相关决议提供财务数据支撑。财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向办学院系推送非学历继续教育经费财务报表,使办学院系及时掌握项目收益情况、办学项目经费和院系可统筹经费状况。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从制度根源出发,立足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相融合,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会计理念,切合本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质的创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促进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长远发展、促进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融合发展,提升大学办学水平的终极目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自身的社会公益属性,因此,在面向市场机制办学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避免过于强化对经济效益的追逐,而要平衡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大学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知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