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企深改视角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变革措施探析

2022-01-01 17:27:52吴辉然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国有企业经营

吴辉然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国有企业在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日常的经营运转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进入漫长的发展期,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管理体制重大改革,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关系,还为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经济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也日益完善,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尤其在新时期,企业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前提下,整体财务管理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与现代企业运作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国企重新认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审时度势,加大改革力度。

一、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进程

1978年12月,全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经济体制进入改革阶段,至今已经过去40余年。在此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始终保持明确目标和正确认识,所以制定的方针、政策、制度也在不断完善[1]。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之路。1992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1997年财政部发布了《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1998年至今,又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会计准则,在这些制度、准则支撑下,国有企业基本实现了会计、核算统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企财务报表质量,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准确性和透明性。

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制度的出台和落实,促进了我国逐渐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变,为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横向发展、纵向延伸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理顺了国企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国家转变了对国有企业大包大揽的传统管理模式,赋予了企业自行管理职权,由企业全权主导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决策。这也意味着,政府职能已经由传统“越权”状态逐渐趋于理性[2]。

其次,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不再按照主管部门需求编制财务报表,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统一编制财务报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解决了国有企业职能分工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问题。

最后,转换了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干预模式。国家在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前,大多采用行政计划方式对企业经营发展相关活动进行干预。正是进入制度改革后,国家对国企的干预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由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经济和法律方式,并且这种干预方式只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旨在为企业财务行为提供科学指导,以此来弥补国有企业在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的空缺。

2.明确了国有企业资产产权关系

首先,国家和国企利润分配关系得以明确。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国家在国有企业中的“双重”地位越来越明显,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家本身具备政治权利,所以可以凭借自身经济管理职能,向国企征收所得税。第二,国家同时也是国有资产所得者,所以可以凭借该身份分得国企税后利润。

其次,明确资产和所有者利益之间存在的关系。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确定的会计恒等式如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此基础上,制度改革还对国企负债价值、总资产等计量采取了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手段。意味着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资产,只能通过借债和投资获取。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资产保值或资产增值方式,给予所有者和债权人权益,切实解决了无偿占用资金等问题。

其三,明确国有企业资产产权和经营产权之间存在的关系。上文提到,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后,国家转变了对国有企业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没有义务承担国有企业亏损、包销国有企业产品。企业成为真正的生产经营主体,所以即便无法盈利,也不能将责任推给国家,这也切实解决了过去国家与国企产权关系和风险责任不明等一系列问题[3]。

最后,提高国有资产保护水平。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背景下,国有企业所有者利益涉及资金筹集、资金管理、资金核算等诸多方面,与此同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入的当期损益能够抵减当期利润,与传统的直接冲销国家资本而言,能够避免国有资产产权受到侵犯。

3.优化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保证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国有及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通过自主理财,能够提高生产经营活力,为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奠定良好基础[4]。第二,明确国有企业与财政部门作为政府出资人的财务管理相关职责,通过科学配置、监督管理,从根源上减少了国有资产因财务管理不当产生的各种问题。

其次,提高了国有企业理财水平。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为国企经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企理财水平。同时,相关政府在发布政令时也需要以相关制度作为依据,避免政令存在不统一、不协调等问题。

最后,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奠定基础。国有企业会计报告是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所以会计报告改革,是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中的关键内容。制度改革后,我国会计报告体系已经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其中存在的数据及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并且在制度保障下,相关数据和信息也更加真实、可靠。

三、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有效措施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从宏观方面来看,对企业约束力依然较为薄弱,无法充分保障国家利益所得者基本权益。

具体来说,虽然我国自1992年起,就正式贯彻落实《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制度和准则,国家通过征收国企税后利润,已经具备了基本制度保障,但由于“全资老企业暂不上缴”这种做法实施时间过长,所以即便相关制度和准则出台并落实,也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约束力差这一问题[5]。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制度存在漏洞,并且出台的制度、准则大多面向上市国企,财务通则更加适用于非金融企业,而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则逐步实施,导致现行制度在约束国有企业行为方面受到阻碍。

另外,国家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为企业健康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这也是变相侵蚀所有者利益的一种行为,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只能对国企承担相关义务,无法享有国企相关权利。

可以看出,只有清晰认识到国企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对国企经营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才能够提高制度改革效应。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有企业全面落实改革后的财务管理方法和会计和算体系。第一,将国有企业历史欠账进行及时清理,并适当降低新制度和新方法相关成本。第二,协调好国有企业税收、资产等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有效降低国企会计工作难度。第三,弥补国有企业管理缺陷,为企业财务制度改革能够在国企内部更好的实施奠定基础[6]。第四,国企应降低会计准则实施难度,尽可能消除会计准则盲点,从而减少准则日后修订次数。第五,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会计队伍,为财务会计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有助于加强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资金的管理水平,同时明晰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关系,有效地遏制企业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使用率不高等问题,从根源上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此外,制度改革能够规范国有企业资金运行的秩序,从宏观和微观上掌控国企资金筹集、运用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帮助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扩大规模效益。在新形势下,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复杂情况,国有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能够帮助企业减少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国有企业经营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4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02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07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