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菊芳
(戴莫尔金属制品(南京)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将企业在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的费用,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归集,并分配至各个生产期间与产品对象。与此同时,成本核算工作还能为相关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精准的生产成本以及费用数据,为差异分析、生产成本预测、产品生产决策以及相应系列的成本管控工作提供有效帮助,使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生产相关费用,从而据此推进相关生产流程精简、生产用料改进等系列操作,进一步提升内部生产经营水平[1]。
首先,精准的成本核算是企业同上下游供应商以及客户进行商业谈判的重要数据支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除产品质量与相应服务外,企业的产品定价往往是商业竞争之中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企业为保证一定的利润以维持日常运作,在面对不同材料的供应商与客户时,采取的定价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对企业购进供应商提供的生产材料而言,购进材料所制作的产品区分,以及相应产品的定价策略,都会影响企业购买生产材料时的报价。而这复杂的报价策略是建立在一个完整准确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之上的,只有拥有一个精确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企业才能运用各种不同的报价策略为企业谋求更大利润[2]。
其次,良好的产品成本核算工作能够为企业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与分配,帮助企业合理规划生产批次以及订单生产数量,从而达到规模化发展的目的,降低单个产品成本以达到批量产品成本最低的要求。与此同时,相关生产车间负责人也可及时了解生产料、工、费的消耗情况,并同预算进行比对,分析差距,及时改进生产流程,提升成本效益。
目前,大多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管控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即为管理者,或报表信息编制人员提供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生产所发生的料工费等一系列成本数据,并没有意识到成本核算能够运用于企业的生产规划、物料管控以及相应的订单决策等一系列内外部运营管理的工作中,能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另外,大多数企业内部并未将先进的成本会计理念贯彻于生产流程中,相关先进的会计理念也并未得到有效应用,使得成本会计在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中被归类为财务会计而不是管理会计。这就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在制造业企业中无法发挥其对企业生产流程、订单决策等一系列工作的效用,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大体上可划分为与生产直接关联的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以及相对应的制造成本三大部分。将企业内成本的核算对象局限在了产品生产层面,而并没有考虑企业生产前端备货,以及后端销售期间所产生的相应的人力以及物力成本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成本核算的管理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分步法与品种法这两种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仍然广泛运用于各生产制造企业。由于各生产制造企业主要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同时相应的生产成本核算要求也并不一样,即便大多企业能够较快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但在成本数据的精准度上有所欠缺,甚至出现个别企业为美化成本数据,对核算流程进行故意更改,导致成本核算所得出的成本数据失真。
最后,在多数企业中,厂房及相关固定资产同相关的维护费用以及管理人员薪资等一系列成本,均计入制造费用进行统一核算。而制造费用作为典型半变动成本,具有多种复杂的成本项目,若是进行简单的划分,则会使得成本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实际的产品制造流程大多工序复杂,涉及材料多样,多数人员参与,并不是简单的财务核算就能够梳理清晰的。而制造业企业中大多数财务或成本核算人员对于生产流程并不是十分了解,熟悉生产流程的车间负责人又不懂如何进行精确核算,这就造成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车间生产相关成本核算之时,出现成本项目归集过于粗糙,或成本费用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给后续的成本管理相关工作加大了难度以及工作量。
目前,由于大多数制造企业管理层主要负责生产以及订单的管控,对于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内部缺少一个专业的成本负责部门,抑或是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该问题则进一步导致企业内部成本核算与相应的管理流程无法有效地持续开展,同时造成在基层车间中的现场管理缺失、产品成本定额管理等系列初始数据不完善,以及相应的财务制度得不到应有的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在开展成本管控、绩效考核及预算编制等一系列决策规划工作时,相应的成本信息或数据无法为这些工作提供真正有效的数据,使得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在企业内可应用领域匮乏。
广大制造业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应当从内部理念更新为起点,提升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为后续相应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应当定期在企业内部召开相关会议,要求管理层同各车间主任参加,进行该生产期间成本核算工作与相关的管控工作落实情况报告,以此提升各管理人员以及车间负责人员的成本意识,为成本核算管控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打通渠道[3]。其次,对内加强全体员工尤其是相关财务人员以及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成本核算管控专业能力,可通过为相关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其工作水平与业务能力。最后,对外招聘相关人员时,除对其相应的专业能力考核外,还应当对其综合素质进行适当考量,为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
企业在成本核算细化过程中,可结合自身与客商特点,建立相应模型进行生产成本核算。运用相应模型有效划分固定成本同非固定成本,模拟生产组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记录相关数据,为后续管理与改进工作留有参照。
以苏州纳米研究院某分公司为例,其出于维护客商关系的原因,建立了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成本利润加成定价模型,采用变动成本与利润加成的模式进行客户产品订单承接。若车间留有多余产能,则会选择填线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且该填线产品同样是根据变动成本利润加成模式进行相应定价,以此来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不能将核算工作同相应的生产流程割裂,成本核算与管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生产流程及相应成本细节,且车间负责人也应当熟悉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哪些生产数据,并安排工人进行及时的记录且良好保存,防止相关数据的缺失造成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困难。
与此同时,应当定期组织相关财务人员下车间学习生产流程并熟悉成本项目,还应当在各车间配备财务专员,为车间成本核算以及控制工作提供指导,且负责上级财务部门相关成本核算工作落实情况。以此达到“业财融合”,加深财务工作对于生产流程的影响力。
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建立是企业内部成本核管工作的最后一环,亦是最关键一环。首先,企业可通过建立独立的生产成本核算部门,负责各个车间产品成本的核算工作以及相关的成本管理规范。同时,在各个生产车间设立分部,由各生产车间成本核算管理专员同车间主任共同参与管理。其次,各车间成本核算分部应当定期将车间相关生产产品成本数据汇总,并及时上报于企业成本核算管理部门,企业成本管理部门安排专员对上报数据进行核实以及处理工作,进行差异分析等财务数据分析操作并撰写成本核算管理报告,再上报至管理层。最后,管理层依据相关报告,结合外部经营环境及内部自身运营情况,进行相应的生产预算以及流程改进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与战略竞争力[4]。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要做大做强我国制造业,相关企业应当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注重生产的同时紧抓成本控制。企业要依据外部经济环境,优化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控机制,推进企业生产流程科学化,材料使用规范化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为我国制造业的长足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