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精 张舒威
(1.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徐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116)
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就业压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推动着市场的发展壮大,同时,也督促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但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信用披露不充分、风险抵抗能力差等难题,一直以来都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承受民间借贷的高成本,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瓶颈,这与其对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一状况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经济因素,也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其中,由于银行和企业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问题进行度量及评价存在困难。这些年,从国内外的实践情况可以看出,减少银企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借助供应链金融进行改善,供应链金融是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
1.供应链金融概念界定
Timmeetal.(2000)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供应链上的参与方与链条外部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共同协作,协作同时兼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的经营;Stemmler&Seuring(2003)首次运用“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Finance)这一术语,对供应链金融的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1)传统模式
LeoraKlapper(2005)研究西方国家一些中小企业的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并阐述其融资机理,研究指出以存货等动产进行质押获取融资,不仅能弥补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而且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财务成本;Xu&Wang(2009)阐述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构建应收账款融资模型,并指出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类型会对整个供应链的风险产生影响。
(2)创新模式
BasuP(2012)从B2B视角入手,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运行制度进行阐述;OmranYaghoob(2017)研究指出区块链技术(BCT)能强化供应链金融(SCF)自动化水平、透明度等,促进了传统供应链金融效率低问题的改善;AlokRaj(2018)研究和设计区块链技术,并且设计出了其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步骤。
3.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MickaelComelli(2006)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可将中小企业的融资计划与产品生产过程整合在一起,有效缓解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融资的资金压力;(Faulkender&Wang,2006;MartinR.、Fellenz&Brady,2007)都认可一个概念,那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不易问题,主要的原因还是银行和企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Mulure(2013)供应链金融能够强化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间合作,加快整个链条上现金流的流转。
4.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
Diercks(2004)认同供应链金融在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估计上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服务,经过一系列讨论和研究,提议银行应该把监管和风险评估这两项职责交与第三方承担;LeonBush(2008)分析认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具有聚集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手段,信用风险就能大幅降低。
1.应用研究
20世纪末,我国商业银行间竞争激烈,为了更大地占据市场份额,银行纷纷开始推出金融创新产品,供应链金融也因此得以快速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最早是由平安银行(原深发行)于1998年开展的;后光大银行率先在其他银行中定位了物流银行,同时还应用到了供应链融资当中;在2000年的时候,中信以及建行和光大银行开展了汽车行业的融资业务,命名“全程通”,同时展开的还有工程机械的贷款业务;2019年中铁发行了“中铁E信”,此供应链金融平台的运行意味着中铁正式开启“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全新业务模式。
2.理论研究
(1)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特点
胡跃飞(2009)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尤其是对于真实信贷市场中的业务,基于实务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做出了界定;濮思喆(2017)认为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是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中核心企业较强的付款能力作为信用保障,向资质较弱、信用有限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张光明等(2019)认为若供应链金融中各参方关系越紧密、相互之间信任度越高,那么给链条带来的整体利益会更高。
(2)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传统模式:李毅学等(2007)则把供应链融资的模式拆分成为3种模式,分别是存货质押融资模式、订单融资形式和应收账款融资的形式;刘小琴、李璇(2010)详细阐述了供应链融资模式在国内企业的日常交易中是如何运作的。
创新模式:云蕾(2013)结合京东供应链和阿里小贷电商平台讨论了“银行+电商”的SCF模式;诸葛兴(2017)将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的金融产品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从而产生了两者相结合的新型创新模式;李欢欢(2020)则想出来另一种思路,把供应链金融与金融科技有效的融合,那么供应链金融就能够变成产业和金融完美融合的一个大型生态系统平台。
(3)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何涛和翟丽(2007)则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为众多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形式,能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优质帮助;张曼(2011)叙述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要不断地运用自身的良好信用基础,为中小企业去获得相应的金融贷款业务;薛文广(2015)、吴清(2019)、沈伟钦(2020)等均通过FHP模型实证检验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缓解有着正向影响。
(4)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杨晏忠(2007)分析总结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等等;王贵滨(2020)指出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来强化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对其风险应实施动态化的监管;牟传明(2018)利用多层次的灰色评价法进行分析后,还有效地结合了相应的实际案例,探索了供应链金融信用的风险估值,对于其管理的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陈钦(2014)在研究中建立MF—Logistic模型,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违约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学者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研究除了上述模型外,还运用了其他模型,如范黎波(2014)利用了神经模糊系统模型;李健(2019)建立以PSO-SVM为基础的风险预警模型;戴昕琦(2018)对比分析SMOTE-RF模型和C-SMOTE模型并得出C-SMOTE模型对银行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更有帮助。
从目前国内学者对供应链金融内涵的界定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定义和理解是站在金融机构的视角介绍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概念和特征。国内学者对供应链金融内涵的理解需要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经验,从不同视角、多个层面看待供应链金融问题;国内外学者也有很多关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研究,其中包含了对于典型的融资模式的研究,还有对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等等。与此同时,在整理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文献时,还能够看到,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分类,但是不难发现每种分类中都有信用风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重要性。国内的学者也使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进行评价,例如,专家打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及神经模糊系统等数学模型,但都各有缺陷,且相关数据缺乏,较难获得。总之,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风险评价方法还不够统一和健全,且目前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定性方面的研究占多数,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希望对其日后研究能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