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22-01-01 14:24:16北京联合大学陈蕾孙童欣
区域治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层面居民

北京联合大学 陈蕾,孙童欣

一、居民亲环境行为概述

(一)亲环境行为的内涵

“亲环境行为”(pro-envirionmental behaviour)指环境友好或者环保行为,专家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等对亲环境行为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定义。例如Hines等人(1987)定义亲环境行为是一种受个人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影响、以保护环境或解决环境问题为目地的行为。Sivek和Hungerford(1990)定义亲环境行为是个人或团体可持续开发自然资源或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随着人们日益重视个人对环境的影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也开始不断深入探究亲环境行为。关于亲环境行为的定义也更加具体、广泛。但总体上,亲环境行为的核心内容基本可以概述为:个人所做出的能够提高环境质量的、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且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二)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内容

亲环境行为的内容分类也是基于不同的研究与角度进行定义的。例如Sia等(1986)根据亲环境行为的不同方式划分为生态管理、消费者/经济行动、说服、政治和法律行动五类行为。Smith-Sebasto和D'Costa(1995)将亲环境行为分为公民、教育、财务、法律、实践和说服六类。Stern(2000)将亲环境行为分为激进的环境行为、公领域中的非激进行为、组织中的行为、私领域中的环境行为四类。Hunter等人(2004)将亲环境行为分为私领域和公领域亲环境行为两类。在目前的研究中,也多是根据研究需要对亲环境行为进行合适的分类,其中也有研究会直接对其中某一具体行为进行研究。

二、居民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

对居民亲环境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关于这些因素所起到具体作用的研究也有很多。影响人们亲环境行为的因素包括价值观、受教育程度、所处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大致可以被包含在人口学变量以及心理变量中。除此之外在心理变量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因素。这两部分因素也是目前对亲环境行为研究的主体部分。

(一)认知层面

目前学者们针对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多处于认知层面的探索。认知层面的心理变量一般是基于人是完全理性的“理性人”假设。在这种假设中,人是不会感情用事轻易被影响的,所做的决定、行为是理性的。基于这种情况,学者们也提出了多种关于认知层面的理论,并在后续的研究中被大量参考,这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理性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及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等。其中共涉及行为意愿、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个人规范、新环境范式等12个因素。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居民的亲环境行为。目前的研究也多围绕各种变量间的作用机制或单一变量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例如Zhoujie Wang等(2020)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拓展研究,从影响游客垃圾分类的因素的角度进行调查。郭清卉等(2019)将规范激活理论进行拓展,对农户的亲环境行为进行分析。邓雅丹等(2019)对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模型以及价值—信念—规范理论进行梳理,提出了启发式系统下亲环境行为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

在这些研究中,多使用综合模型或单一变量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释,在研究过程中多忽略情感上的因素影响,采用定量的方式进行测量,测量结果难免会产生偏差。因此随着目前在认知层面的研究较为丰富,探究的结果、方向也有重复的部分,因此可以尽量加入情感层面的影响,丰富认知-情感的综合模型探究,明确在情感因素的作用下,是否会影响认知因此的影响结果。

(二)情感层面

起初学者们对亲环境行为的探究更多是围绕认知层面进行分析,但慢慢经过研究发现,只在一个层面上进行分析不能更加准确地对亲环境行为进行分析,在其中会含有个人情感的影响。因此近年来针对亲环境行为在情感层面上的变量研究不断增加,并逐渐具体。亲环境行为涉及的情感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自然亲近感、道德情感和生态恐惧感,目前的相关研究也多围绕这三类进行,包括单一情感或多种情感对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探究。但情感层面的测量相较于认知层面也会更难一些。

自然亲近感:最早源于Kals,Schumacher和Montada的研究,指的是一种情感体验。大体可以理解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可以感到放松自在,感到自然的包容与可靠,基本上感到的是更为正面的情感,例如喜欢、感激、热爱等。这类情感多会促使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有利于环境的行为,且多出于个人正向情感,表现得更为主动,这类感情若是加上有效的引导,知识的宣传对环境保护会起到更强的影响。

道德情感:即在道德层面上,个人对自我的理解或评价所引发的情感,也可指在道德情境中由个体对自我的理解或评价所引发的情感。出于这种情感所产生的行为效果多由个人的道德水平,道德责任感所决定。这类情感多是出于自身道德水平所产生的责任感、愤怒、自豪等。本文认为通过这类情感去影响个人亲环境行为是较为困难的,因为个人的道德水平是较难评判控制与提升的,也是较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

生态恐惧感:生态恐惧感主要是由于环境恶化所引发的灾害损失等使人们产生的较为持久稳定的情感。例如恐惧、担忧、焦虑等情绪。这类情绪多会对个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同时个人也会由于对环境恶化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一些亲环境行为,以此缓解自己的心里压力。适当的压力会对行为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并不能说明这类情绪一定是不好的。

人的情绪是多变的、复合的、难以控制的,因此通过长时间的影响个人情感以改变其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以上的三种感情多会同时表现在个人的行为中,因此单一的通过改变某一情绪以增强亲环境行为是片面的,例如在提高个人道德水平以期能增加个人的环境责任感时,很有可能会导致个人对该行为产生厌烦的情绪反而降低其亲环境行为。

三、相关建议

(一)宣传教育

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是需要一代一代不断坚持努力的,因此广泛加强学校教育,从小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关于保护环境的具体内容及相关行为还不完善,重点多在于垃圾分类、低碳生活、节约粮食等,对整体的保护环境行为没有进行详细的宣传,这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举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增加学校内的相关宣传教育与活动,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接班人,且作为学生能更快接受并应用这些知识,因此增加校园内的环境保护相关教育与相关活动并给予合理的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亲环境行为。

(2)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环境教育手册,帮助居民了解相关知识,并开展相关活动。

(3)一方面宣传美丽环境,增加居民自然亲近感,使居民主动进行亲环境行为。另一方面使大家更加充分了解个人所做出的一些不恰当行为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的伤害。

(二)鼓励相关产业发展

依赖于自然环境所形成的产业有很多,其中包括很多生产设计有关环境保护的产品,例如使用太阳能发电的相关产品、针对垃圾分类的智能垃圾箱、分类App、智能分拣设备等。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辅助个人保护环境,包括有些商家在推广产品的同时也会提供一些激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居民使用相关产品保护环境,对居民的亲环境行为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鼓励科研人员研究设计更多帮助居民爱护环境的产品,帮助居民更容易接受相关行为,居民也会在好奇、金钱付出等心理的促使下更愿意进行相关行为。

(2)鼓励相关企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使企业研发更多的产品为居民服务。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层面居民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保护环境
品牌研究(2022年23期)2022-08-24 03:39:26
保护环境
品牌研究(2021年35期)2022-01-18 08:44:14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