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思辨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2-01-01 23:40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辨性友谊学会

韩 艳

(大连市长海县第一中学,辽宁 大连 116500)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思政课是伴随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贯穿大中小全学段教育的紧密衔接、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基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思辨型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模式立足我国思政课发展的新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从思辨的角度将思政课(中小学阶段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书本道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用思辨性情境、思辨性问题、思辨性活动来建构学生立体思维方式,充分展现课堂的思辨之美,增强课堂的底蕴与魅力。这种模式,既关注到思政课“小学注重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重在提升政治素养”[2],也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变各段教学重复的现象。

一、创设情境,引入思考,导入新课

本环节是承接小学阶段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衔接模式重要一环,也是体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落脚点之一。从形式上来讲,本环节要承接小学阶段,从内容来看,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学会思考,为下一步深入体验、形成思辨奠定思想基础。因此本环节的重点是创设合适情境,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为例,内容主要立足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当兼顾家庭生活,渗透社会生活,具体包括成长、友谊、师长、生命、青春、情绪情感、集体生活、法律生活八大主题。其中成长、友谊、师长这三大部分是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反思》三课内容的衔接和递升,无论是自我的成长,师生交往,还是呵护友谊,都需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反思。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考虑到教材的一体化设计,遵循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特点,既不能脱离小学已有的知识基础,也不能是小学内容的再现。以“尊重他人”这个知识点为例,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学会尊重》一课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尊重他人语言和行为表现,体会被别人尊重的感觉。而七年级上册《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在讲述如何呵护友谊时也涉及尊重他人:呵护友谊,要学会尊重对方。教材以“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为探究分享的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探究分享的案例,设计具有承接小学、引发思考的问题“小学时,你和好朋友是否无话不说?现在是否还是无话不谈?有没有以前可以分享现在却不想说的事情呢?”然后再提出“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到,尊重他人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朋友可以给予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对方做决定;呵护友谊,需要与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和做法。

小学与初中教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只有在备课时通读中小学教材,熟知各段内容,才能够通过创设具有衔接效果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递升作用的思考问题,实现思政一体化建设下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设疑探究,深入辨析,生成观点

本环节既是思辨型课堂教学衔接模式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形成思辨能力的核心环节。我们可以通过真实存在的问题,通过辨析问题,直面学生真正的困惑,在学生真体验、真思考、真感悟、真践行的过程,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以八年级《关爱他人》一课为例,在学习“关爱是社会的正能量,是社会文明和谐的润滑剂”内容时,笔者选取近期校园筹款治病的事例。首先引导学生计算,“近三十万的善款,近八千次的筹集次数,每次爱心捐款数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次爱心捐款也就30多元。引导学生继续分析“30多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一杯奶茶、一份快餐、一个漂亮的笔记本……”。继续提出思辨性问题,“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这一个个小数目汇聚到一起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试举例子。通过讨论、分析、举例,学生发现这意味着能帮助一个人重获希望。最后组织学生辨析,“如果你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你会伸出援手么?”学生在层层问题的铺垫下,通过辨析,真正体会到“关爱是社会的正能量,是社会文明和谐的润滑剂”。

学生的思辨力就是在思辨性的问题引导中逐渐形成的。

三、总结感悟,形成思辨,指导践行

本环节是衔接高中阶段的关键,主要通过思辨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思辨的思维方式,为下一步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以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一课为例,本课与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的第六课、第七课衔接密切。就“中华文化的传承”这个知识点而言,初中阶段注重文化继承,而高中阶段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使用。初中教师在设计本课内容时就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例如在讲授如何传承中华文化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团队合作搜集有关传统文化失传的事例,讨论拯救传统文化的方法等。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辨的思维方式,同时也种下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在高中的课堂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总之,思辨型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育人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

猜你喜欢
思辨性友谊学会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友谊之路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学会分享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