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胜,谢诗雨
(集美大学 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地直面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不断推出改革的思路与途径,在此背景下也形成了许多学科教育的现代理念,这些理念将成为培养数学教育专业硕士的思想借鉴。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提出:要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不低的要求。数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应该成为一名研究型学者。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旨在为中小学提供具有较强教育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数学学科教师,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它们更好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因此,如何使得学科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在两三年的培养中得到快速成长,优化学科数学专业的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学位基础课是所有教育硕士必须共同修习的课程。要培养优秀的数学教育硕士就要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院开设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参考性方案的基本思想和精神,但是与本科所学课程有部分重复,特别是心理发展与教育。专业必修课是教育硕士的某一个专业领域必须开设、所有该领域的教育硕士必须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落实了本学科专业基础的深化和教学素养的提升,但对学科前沿知识的拓展较少。专业选修课是某一专业领域所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所需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大类:专业理论知识类、教学专业技能类、教育教学管理类。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校外)、教育实习(校外)、教育研习。数学教育硕士均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教育研习,制定实习计划,完成实习调研报告等实习要求。实习结束后组织实习考核,要求具有相关的教育研究活动,由校内外导师组成考核组,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扎实的现代教育教学基本功、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的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课程专任教师。
综合大多数的数学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来看,教育类课程大约占比全部课程的一半。一部分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与本科的课程重复,某些教育观念落后,理论脱离实践。[1]其中,教育原理、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大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生入学前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已经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在当前的课程结构中,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优缺点主动学习,导致了整个课程结构不均衡,专业学位的特点得不到突显。根据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要求:“数学教育硕士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工作,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能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数学教育硕士应当把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解融入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策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数学教育硕士的课程不仅仅要提高数学教育硕士的专业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论性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强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大多数高校在培养方式中都有提出:在培养过程中要遵循“重理论,强实践”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教育基本理论和数学学科素养,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建立稳定的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切实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数学教育硕士虽然拥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不了解学生事实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够准确地预测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程度,从而很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学生如果不能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工运用、反思和内化,那么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就不能在教学中得到迁移。为了更好地融合理论性知识与应用性知识,数学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应当为研究生们提供更多的教学案例分析机会,提高数学教育硕士运用理论性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技术一直伴随着教育的发展,从最早的黑板、练习册、幻灯片等到现在的教学软件,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擅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广大中小学教师应当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做到可以熟练制作数学教学课件以及熟练使用多媒体等等。在二十一世纪,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乃至大学教学的一大热点,采用混合式教学可以丰富数学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广大教师迫切地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模式并不是很熟悉,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这就表明新型的教育技术课程十分重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硕士的课程应更加重视以下几点:第一,要稳固基础的专业性知识课程,对于与小学数学、中学数学相关的课程更要有深刻的理解,把研究生的数学专业课程与中小学数学课程相结合。第二,要深化教育类课程,例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等。应注意教育原理的阐释与学科特点的融合。第三,要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在线上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互动、答疑、测试与评价。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第四,要重视教师素养的提升,包括教学实践、教育见习等。第五,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与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作用。
数学教育硕士应当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数学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应该以数学专业知识课程为基础,在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注重拓宽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借助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中小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学习现代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要更多了解数学教育的前景,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课程结构有必要根据变化的环境做出及时调整与调节,不仅要重视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更要突出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前沿性。[2]作为一名准数学教师,只有了解了数学教育的前沿情况,并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才可以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涵,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教材体系、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才能够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从而更高效直接地进行教学。另外,为了形成数学教育硕士正确的数学观,数学教育硕士课程应当开设“数学史”“数学文化”等课程;为了让数学教育硕士深刻理解中小学数学内容,应当开设中小学教材研讨的相关课程。数学教育硕士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熟悉当下的数学教育课程尤其重要,所以数学教育硕士必须仔细研读数学教材和《数学课程标准》,这样才能够了解特定的数学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的地位和与其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准确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开展“数学教学研究”为主题的课程有助于数学教育硕士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为顺利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卡连柯认为:“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数学教育硕士在入学前就已经学过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在读研期间,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与升华。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仍存在较明显的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教育硕士所学教育类知识没有真正贴近教学实际。基于以上认识,作为准教师的教育硕士应坚持实践取向的基本思路,要把教育理论课程转化成可以推动教师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要把教育类课程与教师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到一起。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性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加深教育硕士对教育类课程的实质性理解。学校应侧重于让教育硕士根据所学教育原理知识建立数学学科知识体验,让所有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软件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作为数学教育硕士课程结构中一个重要部分。随着时代进步,网络正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育观点,也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新型教育技术的出现影响了许多课程的教学形式。因此,数学教育硕士对于教育技术类的课程应当有着深入了解,不仅会使用电脑制作简单的PPT,还要熟悉各种学习平台、学习软件的操作方法、几何画板的操作等等,为今后适应“混合式”教学打下基础。“混合式”学习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的学习优势和网络学习优势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各大网络平台将课堂延伸,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并利用先进设备进行网络教学,让学生在面对面学习的同时利用线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网络上的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混合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完全替代传统的线下教学,而是促进与改善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把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到一起,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为学生提供真正帮助,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体验。
面向实践,面向核心素养,需要实践环节的革新与重塑,“要培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在培养方式上更突出实践教学的形式以及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3]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还没有完全成功。追溯其原因,不仅仅是受到国情因素、社会因素制约,更是与中小学教师的思想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狭义的实践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理论课程,是一种专门训练学生实践技能的课程类型,它不以传递和学习系统知识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实践素养为旨归。[4]所以,作为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教育硕士,应坚持以实践为取向的基本思路。要设置可以与教师教学紧密相关的课程,促使教育硕士能够把研究生期间所听所闻充分利用到之后的教学工作中,也要促使教育硕士借助实践机会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立足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数学教育硕士教学实践环节应包括三点内容:第一,要加强课堂上的实践环节,即教育实习。应该尽可能多走进真实的课堂,通过教育实习,培养教育硕士的数学教学技能,使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数学教育硕士可以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感受课堂氛围,可以直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数学教育硕士在教学中研究、在教学中反思,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基于以上观点,学校要适度增加教育实践的课时,并加强对教育实践的考核与测试,以真正提升数学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让数学教育硕士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参与教学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融入教学实践,并科学地设计和周密地部署教学实践。最后要经常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的得失,进而提取出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以达到深化和升华的目的,真正实现从“教书匠”向“临床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并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的经历,总结成日记小结,进而得到提升。第二,数学教育硕士要积极参加教育研讨会以及教师技能大赛。每年全国各地会举办不同的教育研讨会以及教师技能大赛,数学教育硕士可以在此期间体会到不同的授课方式,也可以接收到不同的教育思想,与其他专家、教学名师、优秀的教育硕士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思想上的碰撞。在参加研讨会期间,也会有和一线教师交流的机会,可以及时追踪当下教育动态,了解现在的教育热点,从而进行更深度的学习。第三,要适度增加论文阅读与研讨。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组织数学教育硕士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把问题与困惑拿到课堂上交流,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之间讨论得出答案,这样不仅解决了自己读书时产生的困惑,也可以从他人的读书报告中收获不同的体会,也增加了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热点问题研究,既能够了解当下的教育热点问题,又能够开阔视野,提高教学的眼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目前,数学教育硕士的常见考核方式分为两种:考试和论文。考试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说具备一定优势,学生可以比较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却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论文这一考核方式给予学生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学生的能力,但是如果采用论文这种考核方式就容易出现抄袭现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中将会加大。课程评价不仅仅可以体现出课程的效果,而且可以反映出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以及后现代课程理论的倡导者们基于人际平等的主张,认为在课程评价中不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不存在着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单向度的价值判断。[5]基于以上观点,学校要完善评价体系就必须要建立多层级的评估系统,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学校评价。教师评价是指对教育硕士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教学体会进行评价并形成评价小结;学生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学校的评估系统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学校评价是指学校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来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认真地分析评估结果,充分了解每个课程的结构体系、内容、授课方式,从而更好地改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