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国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2-01-01 22:25马细谱
关键词:巴尔干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马细谱

巴尔干地区历史上以“欧洲的火药桶”著称,近30年来又是经常引发冲突和战乱的地方。巴尔干国家在经历了1912—1913年的两场巴尔干战争后,受到狂热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的煽动,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陷入了胜利、喜悦、骄傲或失败、颓丧、灾难的泥潭之中。巴尔干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它们参加这场大战的根本目的:一要雪耻报仇,二要收复失地或夺取新的领土和居民。它们都想借助欧洲列强的支持报昔日的“一箭之仇”。

一、塞尔维亚被战争裹挟:达到复仇和建国目的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谋杀案打响了世界大战的第一枪。这天,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访问萨拉热窝,遭到波斯尼亚19岁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的射杀。不少史学家称这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政府认定塞尔维亚政府是这一事件的“操纵者”,遂正式向塞尔维亚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奥匈帝国同塞尔维亚作战,就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对比而言,这是一场“巨人同矮子”的战争,也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很快,欧洲大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利用这场冲突,在没有做好军事、经济和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纷纷选择支持还是反对交战的一方。同样,在巴尔干战争中处于不同命运和利益的国家分道扬镳,各自参加了两个敌对的阵营: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站在德国、奥匈和意大利三国同盟一边;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倒向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协约国。它们对刚刚获得的“战利品”心态复杂,都指望巩固成果或者复仇,把赌注押在自己认为可能取得胜利的一方。

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首先爆发,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国家中抗击奥匈军队的主力。在这场战争中,塞尔维亚走过了从失败到胜利、从战争到建立新国家的道路。1914年,塞尔维亚人民在“保卫祖国”和“塞尔维亚理想”的口号下战斗;1915年起的3年里,塞尔维亚惨遭失败和政府大逃亡,其领土被奥匈帝国、德国和保加利亚等同盟国占领和瓜分,但塞尔维亚没有投降;1918年秋,塞尔维亚军队同英国、法国和希腊等协约国军队一起,在萨洛尼卡战线彻底打败了保加利亚军队。萨洛尼卡战役的胜利预示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制度瓦解,帝国崩溃。一战结束,局势却朝着与战争发动者预料相反的方向发展。奥匈帝国在战火中解体,奥斯曼帝国崩溃。塞尔维亚见证了两个宿敌的灭亡。在它们的废墟上,1918年12月1日诞生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一个新的国家共同体“南斯拉夫”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巴尔干半岛最大的国家,面积24.8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

二、罗马尼亚和希腊参加协约国:实现增加领土和居民的愿望

希腊是两次巴尔干战争的获利者,统一了克里特岛,占领了小亚细亚部分地区,成为东地中海的地区力量,但它从此却与土耳其结下了仇怨。一战期间,希腊由于国内政治领导人意见相左,局势不稳,参战的速度比其他巴尔干国家要晚。到1915年春,希腊表面上中立,实际上还在游离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

1915年10月希腊议会通过了支持塞尔维亚的决议。但国王与首相的立场矛盾,它仍然在两个交战集团之间举棋不定。1916年9月,首相维尼泽洛斯在萨洛尼卡组建临时政府,一支由军人和志愿者组成的部队已开赴马其顿前线,与英法联军并肩作战。1917年6月,希腊的全部军队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1918年秋季,协约国军队在萨洛尼卡战役中取得了对同盟国军队的决定性胜利。希腊参加一战的时间最短,伤亡的人数最少,却在巴尔干地区获得的利益最大。希腊得到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割让的土地,其领土面积增加了一倍即从约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12万多平方千米;人口增加了一倍半,即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前夕的270万人增加到1928年的620万人。

一战爆发时,罗马尼亚由于与奥匈帝国和俄国存在领土纠葛,很难在大国冲突中作出明确选择。国王卡罗尔考虑到与德国皇室的亲属关系,在1914年7月宣布加入三国同盟。

1915年,两个交战集团都在拉拢罗马尼亚参战,罗马尼亚提出选边站的唯一条件是要支持它对匈牙利和俄罗斯的部分领土要求。作为协约国的俄国当然对此嗤之以鼻。1916年秋罗马尼亚结束了两年的等待、徘徊和观望,于8月初同协约国签订协定,卷入战争。参战不久,罗马尼亚军队在1916年底惨遭溃败,国家的绝大部分领土被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占领,罗马尼亚政府实际控制的地区只是战前罗马尼亚领土的1/3。

战争中,罗马尼亚执政集团擅长讨价还价,见风使舵,一直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摇摆不定,东站西靠。直到协约国在西线和萨洛尼卡战线节节胜利,同盟国相继退出战争,1918年11月10日罗马尼亚政府才宣布重新加入协约国的军事行动。罗马尼亚收回了特兰西瓦尼亚、布科维纳、巴纳特的一部分,新增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新增人口600万。从此一个统一的大罗马尼亚诞生。

三、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投靠同盟国:遭遇丧权和灭国灾难

当战火烧到保加利亚西部边境的塞尔维亚时,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决心投靠德国和奥匈帝国,夺回在巴尔干战争中丧失的土地,并占领整个马其顿、塞尔维亚南部以及同罗马尼亚接壤的南多布罗查。

1915年10月1日,斐迪南公然下令向塞尔维亚宣战,在自己的兄弟背后插上一刀。当时只有400万人口的保加利亚,军队的人数却超过了50万,全部动员起来可达85万。保加利亚军队依仗德国的武器装备,在前线大获全胜,几乎占领了马其顿全境,并穿越科索沃,深入到阿尔巴尼亚和希腊边境地区。

1916年9月,保加利亚又向北方邻国罗马尼亚宣战。很快,保军在德国人的指挥下攻占了朝思慕想的整个多布罗查。12月,保军攻陷了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并将战线推移到摩尔多瓦。

但是,英国、法国和俄国先后宣布与保加利亚处于交战状态,使保加利亚四面受敌,处境艰难。1918年9月,英国、法国、塞尔维亚和希腊等协约国的军队联合行动,在萨洛尼卡战役中突破由保加利亚军队和其他同盟国军队驻守的多勃罗平原防线,彻底打败了保军,并将10万保军围困在马其顿西部地区。保加利亚军营里一片混乱,士兵纷纷起义。直到此时,保加利亚政府才匆忙宣布停战。9月29日,保加利亚代表团在萨洛尼卡与协约国签订媾和条约,实际是宣布投降。

保加利亚在战争中死亡约10万人,伤残近20万人,又一次割地赔款。它不仅将南多布罗查割让给罗马尼亚,而且还将西部边界地区和斯特鲁米察地区割让给了塞尔维亚,将西色雷斯割让给了希腊。这些被割让的土地后来一直成为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和希腊之间的争端问题。此外,保加利亚需要在37年内向协约国支付22.5亿金法郎的巨额战争赔款,还要在规定期限内向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希腊提供一定数量的牲畜和褐煤。这对保加利亚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国来说,确实难以承受。

一战爆发后,土耳其表面上宣布中立,实际上是站在德国一边,祈盼收复丧失的土地。不久,德国的两艘军舰在英军地中海舰队的追赶下,穿越达达尼尔海峡,停靠到伊斯坦布尔港口。1941年10月底,这两艘军舰在土耳其空军的掩护下,轰炸了敖德萨和俄国的其他黑海港口。于是,俄国、英国和法国向土耳其宣战,而土耳其不得不在高加索、加利波里、米索布达米亚和苏伊士运河地区4条战线上同协约国军队同时作战。

1915年,英军和土军双方约有50万士兵参加了加利波里战役,伤亡均在一半以上。此役使土耳其陆军的主力几乎被摧毁。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由于在战火中慢慢耗尽了物力和财力,决定退出战争,签署了媾和条约。和约规定,取消帝国占领的伊朗东部、高加索和阿拉伯各省(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领地——这些地区约占帝国疆域的2/3;确立协约国对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全部港口和整个土耳其舰队、一切运输和交通设施的控制权;解散帝国军队;将土耳其的军事储备全部转交给协约国代表,后者有权酌情控制土耳其的任何一个战略据点。奥斯曼帝国丧失如此之多的领地和人口,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具僵尸。

四、历史的教训值得认真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今一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萨拉热窝谋杀案到底与塞尔维亚政府是什么关系,它是事件的策划者吗?直至今天,仍然有人把一战爆发的责任归咎于塞尔维亚,从而洗刷他们自己的侵略历史。但塞尔维亚学者认为,战争是欧洲大国强加给塞尔维亚的。行刺者是塞尔维亚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事件就是塞尔维亚政府策划的,它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2014年一战爆发100周年时,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但在这些纪念活动中,就如何评判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和凶手普林西普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前,普林西普一向被官方奉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促进了南部斯拉夫人的统一。今天,波黑的塞族人仍视他为英雄,为他修建了两米高的纪念碑。波黑亲西方的媒体则认为,普林西普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与十恶不赦的恐怖分子没有区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反思一战,应着眼和平。

对于一战后缔结的《凡尔赛和约》,人们作出了不同的评价。战胜国欢天喜地,放礼炮庆贺胜利;而战败国咬牙切齿,等待复仇的机会。和约不仅没有解决巴尔干国家复杂的民族问题,相反却潜伏了新的领土和民族纠纷,为巴尔干国家之间的边界和民族冲突埋下了祸根。这种矛盾一直影响着它们在战后直至今日的对内对外政策。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的独立没有保障,它们的边界和居民依然分散在巴尔干各地。巴尔干国家命途多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边界的改变,一些国家消失了,另一些国家诞生了。大战之后的巴尔干同整个欧洲一样,被分裂为战胜国和战败国两类国家。巴尔干国家之间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尤其是领土和民族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双边的对话和协商,而不能诉诸武力,也不能指望西方大国的介入。巴尔干国家发现,无论它们站在大国(集团)的哪一方,都是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战争没有实现公正,也没有消除冲突,矛盾依然存在。一战后20年的和平岁月太短,巴尔干国家还没有喘过气来,就又一次站在不同的营垒,滑向了一次新的世界性大战,这是规模更大、更加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猜你喜欢
巴尔干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大黑海沿岸地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
新奥斯曼主义与土耳其的战略布局
西巴尔干国家向欧盟标准趋同:问题和挑战
幕后——巴维尔(罗马尼亚)▲
“出轨” ———佩 夫(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对2011年选举的评价
西方选举
中亚“巴尔干”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