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松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刘集初级中学 安徽淮南 232100)
英语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未来生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全球化的发展下,英语教学的价值也越来越高。英语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意义,是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学科。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对英语课堂教学产生新的认识,转变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课程改革顺利落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选择以自身为主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了“附属品”,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简单的学习,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缺乏自己建构知识的欲望,因此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只是接受教师所赠予的知识,在被动状态下感受信息的刺激,缺乏主动建构的能力和意识,更不懂得自己选择和加工知识。这种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对学习的动力降低,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激发,主体性被忽视,学习动机也无法形成。
英语学科尽管是一门语言学科,但是它与语文学科不同,它比起语文来说增加了抽象性和复杂性。所以在传统的灌溉式教学以及填鸭式教学下,学生的学习变得异常枯燥无趣。这些都源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本身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好奇心比较旺盛,在枯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教学的兴趣逐渐降低,那么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也必然会有所影响。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得到有效提升,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氛围的营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对此的学习欲望严重下降。课堂的教学过于看重“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让教学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师生之间在课上的沟通几乎为零,仅有的沟通也只是被迫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也让学生对课堂提问产生抗拒。在一连贯的教学行为导致了教学氛围的不活跃,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也逐渐涣散。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跟从新时代的发展,树立新的教学观点,让自己与时俱进来获得成长和进步。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负责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基础需要得到提高,才能确保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教师要彻底改变自身的教学观点,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有反思、有进步,自觉学习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进而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做出保障。所以在后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敢于转变自身的教学观点,从根本上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更好的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认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新的教学背景中吸收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转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目前,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但是摆在教育前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就是应试化教学,教师迫于社会的压力、迫于家庭的压力、迫于时代的压力不得不围绕分数来教育教学,陈旧的教学理念压死在教师心头,严重威胁了教育的进步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首要注重的问题,这对后续的初中英语教学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课堂地位被颠倒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和重视,导致在教学中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下,教师要让学生从被管制的地位中彻底解放,能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主体观念,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平等[1]。
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师根据课堂中的实际物品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水果,比如教师询问学生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平时生活中喜欢吃什么食物,加大师生之间的沟通,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温馨和睦。再引入节课的学习重点,掌握学生对喜欢和不喜欢食物的几种典型句型,以及各种常见的食物名称。在学生的自主回答中收集学生最喜欢的食物,并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提升,再引出本单元的英语单词。根据录音以及课本辅助来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提升,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敢思考,能够在课堂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乐于学习、乐于思考的习惯,彰显出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有正确的课堂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身的教学观点和态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受到影响,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更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有直接影响,可充分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还应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以学定教,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这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还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使学生对待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师要从日常教学入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化英语教学水平[2]。
例如,在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学习中,主要需要学生掌握will的一般将来时态的构成方式以及重点句型的学习和一般将来时态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较大,为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调动,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对话,让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到过多的困扰。小组合作的开展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获得成长,收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同学之间根据一般将来时的定义、概念和基本用法进行详细的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点,从重结果变成重过程,彰显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而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让教学环节变得丰富。
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会从重教变成重学,从重结果变成重过程,从重应试化变成重个性化,彻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让英语教学得到创新,展现出教学的个性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要尝试让学生主动学习,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更加丰富,让教师的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从本质上创新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3]。
评价制度是教学中必备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的氛围不够活跃,评价过于肤浅单一,甚至评价的真实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在转变教学方式中同样包含教学评价的转变,充分丰富评价制度,提高评价的效果,深化评价的应用。评价要把握多元化、客观化,能够让全体学生教师参与到评价中,提高评价效果,实现改革提升。
比如,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采取单向评价、双向评价以及直接评价,也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的总结评价。利用评价表创设情景,使学生根据评价表中的内容来对自己做出点评,真实反映出评价的有效性。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来吸取优秀经验,强化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学习水平。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英语素养、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各种现象情况进行总结点评,以激励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信。在评价过程中全面推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话语权得到提升[4]。
评价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了解、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能够充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转变以往的评价方式,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有重要的教学作用。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还应强化评价水平,对评价体系的构建有新的认识,从根本上构建和谐课堂,借助评价制度完善英语课堂,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转变初中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英语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