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课堂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2022-01-01 21:42:21戴翠勤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学案消化环节

戴翠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河源外国语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

初中生物课是一门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奥秘和本质,初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的课程。生物这门学科除了让学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生物学科素养。三自课堂模式无疑给了生物课生命力,让学生能在生物课堂上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自学、讨论展示、自评中获得各项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与吸收”介绍三自课堂模式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一、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围绕的核心,它能够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深入剖析课本知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概括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展示在导学案的起始处。让每位学生在自学时能先了解即将学习的课程的学习目标。根据我对消化与吸收这节课的分析,归纳出本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1.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2.理解并掌握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二、学生独学环节(12-15分钟)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结合课本进行自学。这一环节落实得好的关键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性强不强,任务是否明确,是否有层次性,学生是否能通过自学而学会大部分的知识。此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自研时班级纪律的控制,务必要求学生做到在自研时“静、专、思”。自研过程中个别学生会有疑问,对个别知识点不了解。这时候教师巡堂过程中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解答,也可以进行适当提示,启发学生沿着老师给出的提示进行思考。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老师可以统一在全班提示。

本节课分成两个模块: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第一个模块的自研,学生需要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的部位有哪些,消化腺又有哪些,还要知道消化道每个部位有什么特点,每个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称,以及其中包含的消化酶。教师需要提示的点:1.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概念与区别。2.肝脏分泌的胆汁是否含有消化酶。对于模块二的自研,学生需要掌握消化的类型,它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食物在哪三个区域发生消化,消化了什么营养物质,使用了什么消化酶,各种营养物质在哪些区域被吸收。教师在此模块需要提示: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哪里,它有哪些特点适于消化和吸收。对每个模块的提示最好的方法是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设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合作学习环节(15分钟)

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意在发挥小团体的作用,让学生相互帮助,一起讨论,在研学案的指引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这节课的学习。这个环节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一)对学(2分钟)

对学指的是小组中成绩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互学。这个环节进行研学案自研部分核对答案,检查小对子的完成情况。如果有答案不同的地方提出来解决。对子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先做上标记,等待小群学时的讨论。

(二)小群学(3分钟)

小群学指的是坐在同侧的3人小群体,包含着A、B、C层学生,由A层学生带领其余两位B、C层学生一起学习,解决自研部分B、C层不懂的问题。A层提问B、C层两个自研部分的问题,检验组内自研情况。如这节课中A层学生可以提问:消化道由哪些部分组成?蛋白质在哪里起始消化?淀粉最终在哪里被消化成什么物质?在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A层学生对B、C层学生的帮助和指导。

(三)大群学(10分钟)

大群学指的是六人组成的小组根据分配到的展示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科组长带领下,先对分配到的任务进行解读和讨论,然后进行分工,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如果遇到表演性的任务,就要分配好角色与解说员,以及板书员。如果是问题式的展示任务,就分配好板书员与讲解员。而每次新课都会轮到一个小组作为评价组。评价组成员由小组长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参与负责小组的讨论,观察该小组的合作情况,对小组情况进行记录,并在讨论结束时在黑板上的评分表上给该小组评分。如果有两个展示任务,那么评价得分最高的两个小组将获得展示机会。若是只有一个展示任务,则评出最优秀的一个小组即可。当然,如果出现同分的情况,教师就要根据巡堂观察的结果选出准备较为充分的小组。在学生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仔细巡堂,依次巡查每个小组的合作进行情况,对小组进行指导,并及时管理一些小组出现的边缘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本节课设置了两个展示任务。展示任务一:解读曲线图。分析P31的技能训练,小组讨论分析三个问题。这个展示任务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将知识点蕴含在图中,看学生是否能挖出里面蕴含的知识点并将其展示给同学们。这个展示任务可以让1人负责板书,书写三个问题的答案。1人解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并解释曲线甲、乙、丙曲线分别代表的是什么营养物质,使其他同学理解这幅图。1人讲解第一问,1人讲解第二问,1人讲解第三问。最后一位同学负责设置提问互动环节。展示任务二:西瓜子历险记。要求组内分工合作演绎一颗西瓜子从进入小明的消化系统到最后出来的惊险历程。在这个展示任务中,角色比较多,因此小组长的应变安排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另外,整个小组的成员要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每一段路会遇见怎样的情形。学生要了解消化液的种类,分泌部位,以及消化道每一处的特点。这样再加入小组内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将故事与知识点融合,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示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及时给予建议。对于负责第一个展示任务的小组,教师要指导他们务必将曲线图解释清楚,让他们掌握这种任务的展示技巧。学生可以根据本组负责任务的相关知识点加入互动的问题,提问台下同学,回答正确即可给小组加分。这个互动环节的设置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检测听展同学讨论成果的作用。对于展示任务二的小组,可以指导他们更加合理地分配角色,并启发他们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演绎西瓜子历险记。

四、展示提升环节(8-10分钟)

展示提升环节是获得展示机会的小组按顺序依次上台展示。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展示力。此时展示小组一起喊出:“请大家聚焦于我们,我们要开始展示了!”下面听展的同学随之喊:“倾听!”并将目光投向展示组,展示即开始。展示任务一和展示任务二获得展示机会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一小组在展示前就将书上的曲线图在希沃上拍好照,也准备好了板书。此时第一位同学结合希沃上的曲线图,给同学们讲解曲线图,其余同学依次讲解三个问题。在讲解过程中还设置了一些问题检测台下的同学。展示二小组则根据小组内对消化和吸收过程的了解,将西瓜子历险记形象地演绎了出来。讲解在不同的消化道区域的遭遇时还不忘向台下的同学提问。如现在我进入了一条细长的通道,好挤呀,跟我一起进来的伙伴怎么慢慢消失不见了?呀,经历了黑暗,我的面前猛然出现了一道光,同学们知道我来到哪里了吗?整个展示环节生动而有趣,氛围非常活跃。在此过程中,台上展示小组就是小老师,而教师作为旁听者,认真听展示小组的展示,如果展示小组的展示有出错或者讲解不到位的及时给予提示或补充。每个展示小组展示结束后评价小组给予点评,指出展示小组的优点与缺点,并给出适当地建议。展示结束后教师也适当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在下次展示时做得更好。

五、反馈测评环节(8分钟)

该环节会设置一些习题,在学生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之后,进行检测。让学生现学现用,将知识点运用于做题中。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得讨论。做完后核对答案,再由学生组内在A层学生带领下解决不懂的问题。小组还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班上一起解决。消化和吸收这节课的习题设置的基础题较多,学生在组内一般都能够解决。最后设置的一道填空题,稍有难度,需要重点讲解。教师要在展台上投影正确答案,方便学生查看正确答案,订正答案的同时,注意纠正错别字。

六、整理巩固环节(3分钟)

让学生反刍消化,完善导学案,梳理本节知识点,总结规律、方法。教师巡查,对学生不清楚的问题进行点拨,防止学生吃夹生饭,对一些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抽查。通过此环节能诊断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这样一节课的内容,通常需要1.5-2个课时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整体把握好自己的进度,对课本内容详略得当地进行学习安排。

七、结束语

纵观三自课堂的流程和在生物课堂上的操作,我们会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其实并不完全陌生,但是要将三自课堂更加完美地与生物课堂相契合,还需要不断地优化课堂,探索出更好的方法。教师要抛开对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的刻板印象。学生比我想象中的能力要强,他们脑海中装着各种各样的点子,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相信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主导权利,这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创造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迫切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课改这条路上荆棘载途,困难重重,教育工作者怎能懈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学案消化环节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祝您健康(2022年2期)2022-01-14 16:43:15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乡愁导学案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小布老虎(2017年4期)2017-08-10 08:22:40
“比例尺(一)”导学案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