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瑞
(青海省格尔木市金峰路小学 青海海西 81600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新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些都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实现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要改革措施。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我国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所转变,但是,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及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完善程度的影响,我国小学教育工作尚未实现完全的信息化,各个学科教学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之间的融合程度也还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分析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教材素材在内容上都是以静态的素材为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方能理解课本内容。而小学生因为自身年龄较小,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形象思维,更加喜欢动态的、可以刺激多种感官进行感知的学习内容,因此,面对静态的单一的教材内容,很难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各学科教学融合起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让原本静态的教材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灌输式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会安排大量的教学知识,而在知识输出上则仅仅是文字性的或者是数字性的输出,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难以产生可视、可听的感知,学习知识也比较被动,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无法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很多时候,学生都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但是又来不及提问,导致教师没有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师教授重难点知识的难度,会降低整体教学效率,难以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高质感的课堂标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较少,学生在一个学科的学习上,学习知识面较窄,尚未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在一定意义上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缺乏信息技术的引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较为单一,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除此之外,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依照教材内容,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少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导致学生获取知识的面太窄,自身的创新潜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开发[2]。
总而言之,将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当前的一个重要教育趋势,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分析,抓住合适的契机,实现小学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当前比较常见的就是将小学信息技术和资料搜集结合起来,应用到小学生的课前预期中[3]。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自行搜集课文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等等。学生结合了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小学2年级(上册)第1课网络新世界初识浏览器的内容,初次尝试了在浏览器上搜集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还结合了第3课网页收藏家——收藏网页这部分的知识,将自己搜集到的比较完整的资料网站收藏起来,推送给其他学生,并在课上进行了展示。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和学生的预习任务结合起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学生语文预习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语文预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再如,教师在风景课文的教学中也布置了课下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课文中的风景点桂林的图片,制作成简单的PPT,然后在课堂上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翻身做小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将语文课下的学习任务和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小学2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光网上游中的知识内容结合了起来,将在网上搜集到的图片保存下来,并给图片重新命名。有的学生还将所有下载的图片整合到一块,建立了一个文件夹,也给文件夹重新命了名。最后,在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制作完善的PPT展示给其他学生,同时还分享了自己在制作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技术知识,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渗透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例如,在数学几何图形的认识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就结合了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小学1年级下册第2单元画图的魅力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画图工具,画出各种数学几何图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安排不同的学生上台在计算机上作图,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在使用计算机上的画图工具的过程中,对数学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甚至有些同学还在画图的过程中对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了一定的认知,感知到了周长相等的图形在面积上不一定相等,为教师之后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教学奠定了基础[4]。
另外,为了深化教学效果,教师还让学生应用画图工具将复杂的几何图形进行了分解,应用画图程序中的“文字”“铅笔”“刷子”等工具,将复杂的几何图形分解成简单图形,如将组合图形分成简单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计算机绘图和传统绘图的联系和区别,也深刻了对数学几何图形的认识,对之后的组合图形面积学习有了一定的启发,初步树立了拆分合并的数学思想,由此可见,将小学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融合起来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融入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最简单的就是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单词记忆中融入信息技术知识[5]。例如,教师在单词教学中,穿插了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小学1年级下册第3单元键盘的故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练习在键盘上打出英语单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求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记事本,利用记事本听写英语单词,最后学生不仅掌握了正确的键盘操作方法,还完成了相关英语单词记忆。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高效率的英语单词记忆,教师还结合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了英语单词记忆游戏“青蛙过河”,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敲打键盘帮助青蛙过河的同时也深刻了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而且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英语教学也是在机房开展的,因此,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学生英语单词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艺术课程教学中,如音乐、美术教学也可以融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融入了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小学5年级下册第1单元彩虹花园这部分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学过的音乐作为网页的背景音乐,考验学生美化网站的能力。有的学生还结合音乐类型,在网页上穿插了图片和文字介绍,使网页看上去更加美轮美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添加背景音乐成功以后,学生还一直跟着唱,歌唱水平也有所提升。最后,教师还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音乐网页,描述自己网页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巩固了音乐知识。有的学生甚至自发组成了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设计了统一风格的音乐网页,还完善了小组分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也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科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帮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自己也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分析,寻找合适的契机,在课堂上融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