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光
(浙江省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金华 321200)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从事某一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我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1]。语文科目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加强学生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文学科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还能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虽然《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对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更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构建和运用,思维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创造,文化的理解以及创新、传承等几个方面,但是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还是依照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具体来说,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利用好语言,正确、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能够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发展个人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使用语言,在社会实践中发展个人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中职学校中,学校教育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方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2]。在社会各行各业中,中职学生的从业要求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本的知识、技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从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当中必须以学生的专业和从业方向为导向,制定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3],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社会各行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是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和目的展开的重要依据。对于各单位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中职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除了要打牢自身的专业技术,还必须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而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关的内容是语文教学不可少的任务。
中职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课,对语文科目的重视度不够,其中一些语言基础较差,对文字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往往不足[4]。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的策略,将培养学生专项职业能力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提高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操作性,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校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即“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积极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5]。”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也是我们表达个人看法和观点的工具,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却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中职学校当中设置多项专业,但是语文教材却只有一本,很显然不尽合理,既不能满足各专业的特殊需求,又缺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内容。其次,语文教材的内容与各专业相脱节,中职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专业内容的原则,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如学生想要提高个人技能的愿望。另外,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虽然很多中职学校开始根据各专业编写语文教材,但是仍然存在着编写不合理,不能满足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质量较差的问题。此外,语文教材中缺少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无法更好地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很多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会偷偷玩手机,甚至逃课。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上课时的活力不足,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时候也讲得很辛苦,教学的效率较差,加上中职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比较调皮,上课给教师捣乱的状况时有发生,有的教师不管学生听没听进去,只顾着一味地讲解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效果不够理想。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有的学校片面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导致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得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但是对于目标定为就业的学生来说,语文不作为升学的考试科目,教师大量地向学生灌输考试内容,只会让学生更加厌学,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不到真正有用的语文知识。
中职学生不可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也不可能同时兼顾语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职学校必须把语文教材和学生专业有效结合起来,可以通过编写校本教材的方式,突出学生的职业特点以及就业的方向,从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角度出发,让中职学生学习语文时有所收获,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获得有效提升。
具体来说,新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原有的教材内容,加强和学生专业内容的有效结合,构建更加立体化、直观化的教材,然后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新编写的语文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红楼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适当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如在带领导游专业的学生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导游的知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先用PPT向学生展示贾府的具体布局,然后邀请学生根据图片以导游的身份来为大家介绍建筑格局和特点。这样教师不仅能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熟悉学习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指出彼此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人际关系基础。
对一线企业来说,他们更加看重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其中包括技术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教师在处置一个教学过程时,必须注重教材的整合,在语文教学的内容当中,精选与学生就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效地筛选语言教学的素材。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学生实际职场相关的情景,语文教师便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效地将教材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就业方向结合起来。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时候,便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相关情景,了解计算机专业学生岗位的工作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怎样才能够获得领导的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材能够更有针对性,学生也能够通过亲身的体验来了解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认识到语文学习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明白学好语文知识的价值,进而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应用文教学,因为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中职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当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便是应用文体的写作,比如求职信、请假条、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等,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的技能,能够更好地处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事物,解决好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有效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当中,体现语文课堂的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一定要创新,有可能就是形式,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个体的熏陶作用,让学生在提升个人文化知识、道德情操的基础上,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也对中职语文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读懂语文内容,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效渗透人文知识,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具体来说,教师要打破沉闷的语文教学氛围,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畅所欲言。教师可以设计关于本专业的讨论会,在讨论会之前,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表达,如何确定讨论会的主题和论点。比如,对于幼保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围绕着“双减政策”为主题,让学生讨论该政策实施以后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优缺点。这个话题与幼保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他们愿意讨论,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也就能够有效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教育专家根据该政策发表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观看这些素材并进行总结。
中职语文教师也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更全面地看待学生,对学生作出评价,同时通过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有效整合语文教材内容,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了解语文学习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进而提高学习参与度,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