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如
(福建省外国机构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风险因素随之增多,财务风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怎样才能规避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是当前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然而,在任何企业经营发展中,只要出现资金流动,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所以,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为了防范财务风险,需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资金流失率,实现企业资金稳定运营,保证国有企业经营的规范性,不给财务风险出现提供可能,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容易受到技术、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下,严重阻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财务活动更好发展。对于企业产品而言,如果处于卖方市场,在资金链及财务上相对比较松懈;如果企业产品出现滞销状况,资金回笼难度加大;如果企业新增项目,资金投放量将会增加,财务成本也随之升高。所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从风险防范角度入手,对财务风险进行精准预判,加强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不断完善各种管理体系,让企业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财务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的情况下,从根源上实现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的规避,以带动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发展。
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不全面,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给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影响,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质量。首先,部分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充分,没有给予内部控制工作高度重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效益和生产销售上,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也使得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无法实现现有工作体系的深入改革,采取的内控模式比较传统,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关注力度不够,更不会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即便部分国有企业建立了和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制度,但是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将其落实到位,缺乏对各个项目风险评估,导致内部控制过于形式化,无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因为没有成立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采取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已经无法满足国企改制后的经营发展要求。因为部分国有企业现有人员为改制前的人员,人员流动相对较少,导致部分老员工依然按照传统工作习惯和方式。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新形势背景下财务风险防范知识的掌握,导致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无法有效推进。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使得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内控防范对策,在处理问题时思考问题不全面,容易发生遗漏状况,给国有企业经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由于财务管理流程不规范,让国有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开始把信息化技术运用其中,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系统,发挥其财务核算功能,实现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统一处理,从根源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但是,在财务共享中心运行过程中,由于缺少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对财务共享中心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无法保证财务共享中心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监督管理机制缺失,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无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监督,导致内部审计监管流于形式化,在审核过程中不能对账目仔细核查,无法起到监督管理目的。此外,因为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企业没有在内部成立独立的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将监管职责分配到具体人员身上,更不会发挥监管作用。在出现问题时,各个部门相互推卸责任,严重影响监督管理效果,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发展。
为了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加强内控管理,需要在国有企业内部创建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明确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后续财务活动开展提供条件。所以,国有企业应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做好内控管理工作,保证内控管理工作质量。首先,企业领导需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给予内部控制工作高度重视,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企业领导制定合理的发展决策,顺利完成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以某事业单位下属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活动前,要求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等有关规章制度,管理者定期对相关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地评估,现制定本实施办法。其次,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内部控制过于形式化,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在落实内部控制工作时,如果出现不良状况需要及时处理,应保证每个人员都能严格按照工作制度要求办事。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要加强绩效考核,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通过科学考核,对员工进行鞭策,从而挖掘员工工作潜力,提高企业工作水平。
首先,科学设置会计岗位,规范会计管理流程,秉持客观性原则,保证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实际中,企业要在内部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审计人员需要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有效监管,保证企业各个人员都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操作,合理使用资金。此外,国有企业管理者需要对财务风险内控防范流程进行审核,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及时与基层员工交流,实施奖罚制度,调动各级员工工作积极性。国有企业还要对资金管理流程进行细化处理,对预算、采购、支付等环节严格把控,秉持不兼容岗位充分分离的原则,从根源上减少违规违法行为出现。以某事业单位下属国有企业为例,为了控制财务支出,要求加强中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根据《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管理方案。在经费支出时,应秉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厉行节约,禁止奢侈浪费的原则,降低财务成本,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并且,该企业要求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由财务部门管理和核算,各种票据都由财务部门收取,不得擅自购买票据、加盖营业部专用章、收取、截留营业收入,不得擅自处理。发现上述行为的,责令收回营业收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扣减一个月工资的处罚。对直接负责的部门主管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验、撤职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
其次,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注重内外协调,保证内部控制价值充分发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避免不必要风险问题的发生。在落实内部控制工作时,以企业编制为重点,编制详细的管理计划,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规避财务风险,发挥监管作用。国有企业还要适当增强自身内控能力,对所处市场环境进行调查,注意市场动向,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及企业经营发展需求,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增强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建立长效的风险内控制度,实现风险科学防范与管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完成。
为了处理监督管理体系缺失问题,国有企业需要结合财务风险内控防范要求,加强财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保证财务风险内控工作质量和效率。以某事业单位下属国有企业为例,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在实际中,该企业领导要求在内部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将其监管职责充分发挥。例如,通过对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及时识别、评估经济活动内、外部风险,排查风险点,开展相关的控制活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该秉持全面性原则,将风险评估监管工作覆盖到内部各经济业务活动,并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要求,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在实施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时,由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实施。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工作组指定党办牵头组织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向相关业务人员提出合规建议,组织内部控制风险评审、再评估和反馈。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形成书面报告,经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国有企业还要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保证监督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为后续监管活动发展创建良好条件,将管理职责分配到具体人员身上,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促进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国有企业为了实现稳定发展,需要从财务风险防控角度入手,加强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从而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