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英
(湛江科技学院 广东湛江 524094)
当前,我国社会不断创新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逐渐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没有协调好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关系,过度对专业知识的重视,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素质不能很好地匹配专业。甚至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的思想素质对以后就业没有任何帮助,占用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去提升思想素质是多余的,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会影响学生未来就业思想,甚至会到降低学生的专业能力,导致毕业后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因此,高校要通过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要求,实现立德树人。
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贯彻落实育人教学模式,除了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比较重视之外,其他课堂并没有得到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思考很多东西,能帮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一般来说素质较高、修养较高的人,对于政治的眼光也比较独到,他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看待本质,能够在生活当中做到宠辱不惊。这一部分人拥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且不会轻易受到其他观念的影响。贯彻落实大思政教学观念,能够把高校其他课程内部所有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利用起来,挖掘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共同辅助开展思政教育。通过本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合,使学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各门课程中全面推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围绕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学生融入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教育落实育人模式的目的。
大思政观念下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就是要在高校范围内开展开放性更强、实践性更强、更具有复合性特点的思想教育,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实现高校教学改革,能够真正把高校内部所有的教学课堂跟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充分融合在一起[1],形成更具时代性和实践性的思政教育体系。另外,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会贯通,起到创新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整个高校范围内部形成思政教育网络。目前我国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主要是满足高校学生发展需求,优化课程教学设置,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来优化教学模式。近些年来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大思政教学理念也逐渐广泛普及,站在大思政教学角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将本课程专业实践课融入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并安排专门的教学人员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教育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暑期实践指导等,能够让课程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得到有效的拓展,教育实践性和针对性更强。
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也是应用到生活当中的,而经验则是一个人通过自己或者是其他人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感悟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在发生一系列错误之前能够进行有效地避免,也就成为了经验[2]。但是经验同样并不是标准,不具备确定性,经验同样也需要被生活检验,因此验证了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就是在生活当中实践而理论则是针对成功经验,进行简单的论述和概括,这能够让更多高校的学生深刻理解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高校还需要为学生构建出具体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思考,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更加全面和深刻。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是转变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重新融入到社会发展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育人教育模式重点是明确了学生的学习地位,跟其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通过知识的来源出来检测知识是否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检验的过程了解到知识的内涵,体会到知识学习的乐趣[3]。学生学习自信心有所提升,也能够更加有勇气进入到社会实践当中,成为社会的综合性人才,帮助社会解决更多的就业难问题。
想要为社会打造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身体素质。只有具备这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一席之地,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这不仅是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是大思政教学理念的教育方向[4]。教育部门要求学生能够在学校内部接受足够的政治熏陶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知识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理论实践,通过频繁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明白课堂上学习的抽象的理论知识点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现出来,真正让学生受益匪浅、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和政治修养。通过大思政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当中接触社会,并对社会当中存在的复杂关系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始终在心中保持自己的处事原则,不阿谀奉承,也不骄傲自馁。如果选择利用正确的情绪和态度,面对社会中的各个困难打击,并把这些困难和压力发展成为发展的动力,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生学习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课,还需要通过其他不同渠道来获取相应的思政资源,如非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知识点所包含的思政内容等[5]。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高校要创新思政教育贯彻落实模式,教师要把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融为一体,把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逐渐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效果。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质量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面对的课程思政教学环境比较复杂,如政治、文化和经济等都会受到影响。在这样复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系统中,教师要积极贯彻落实大思政教学理念,通过本课程专业教育结合实践活动,把社会、家庭和校园三者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消除在课堂上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负面因素,把各个积极影响因素结合在一起,在整个高校范围内建立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
只有恰到好处的宣传工作配合,才能够得到好的社会成果和社会效应[6]。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开展也不例外,为了有效地提升育人实践课堂的开展质量,需要学生参与其中支持该课程的开展,学生群体能够配合高校教育工作,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高校教师在本课程开展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之前,需要首先做好工作,如定期开展本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一系列讲座,不断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重要性的认知。引导学生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能帮助自己塑造出更好的人格修养,督促学生不断成长为社会的人才栋梁。
在高校还没有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之前,人们并没有对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产生重视,也没有进行全面的认知。其实在高校各门课程中包含有十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只是这些资源还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在学校内部隐藏起来的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育平台,为学生开辟出更加有创新性的实践育人教学模式。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跟每一所学校的学院创立教学联系,也可以与校外企业合作,邀请社会中的知名企业家进入到校园内部,跟当代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掌握和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在大思政教学理念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当中严格遵守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尊重学生的在思政教育中占据的主体地位,通过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身发展和能力培养,明确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方向和教学目标不动摇[7]。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贯彻落实当中,高校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倾听学生的情感诉求,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达到学生知识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共同成长发展。
高校教师要配合相关教育工作部门加强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力度,完善教育内容,把高校各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明确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和价值观为重要基础,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学生能够造出和谐的成长环境。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根据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把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既贯彻落实本课程教学内容,又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满足当代高校学生的持续发展要求。
在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会有效提升教育质量[8]。因此,要解决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活动的问题,还需要改善传统教育观念,采用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和引导手段,把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适当的增加课程实践比重非常重要。需要适当的增加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其中进行体验的课程与思政相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地完善实践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确保课程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不断推行,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知识学习同样重要,教师要从实际角度出发,结合本课程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从而构建出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模式,把整个高校课程与思政教育整合在一起,完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高校各门课程都参与到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