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红
(宝应县中小企业互助协会,江苏 扬州 225800)
为了推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完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作为当前国企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狠抓落实。因此,在内控视角下,国有企业要想顺利地完成改革,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认清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推进国企改革工程的顺利进行。
随着社会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也在不断改革、转型,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背景下,要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加快转型步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企改革工作中核心关键点。只有匹配的财务管理才能在改革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国企改革的成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最终完成。通过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把控和预防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确保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推进国有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稳步向前发展。
从内控视角分析,筹资风险过大,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改革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而不完善的筹资管理以及市场资本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所导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合理的融资结构和较高的资本成本。这主要是未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未充分分析筹资结果所带来的影响,过高强化杠杆效应,重视债务融资,忽视权益筹资所造成的。这种低效率的筹资以及高成本的融资,使得国有企业在扩大规模时无法获得良性资金的支持,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第二,筹资方案与企业的资金需求不吻合,甚至出现了盲目筹资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预算环节薄弱,受各种原因限制,预算结果往往会与实际所需偏差较大,也会造成筹资过多或筹资不足。筹资过高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而筹资不足使得企业在投资和经营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充足资金的支持,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财务信息失真,信誉成本提高。部分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为了顺利地筹集到资金,出现了粉饰、造假财务报表的现象,这一行为不仅损坏了企业的信誉,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一旦被有关部门发现,便会受到行政处罚,从另一层面来说就是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
目前,部分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管理者过于重视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使得投资中常常会出现投资过度、盲目投资的现象,而这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忽视投资成本和质量所造成的,严重浪费了企业的资金。另外,投资效率低,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在评估、立项、实施、再评估等环节,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所造成的,这种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无法有效地管理和约束这些重要环节,降低了投资项目的效益。同时,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投资方案时,并没有了解投资对象的资质和实力以及市场环境,这种不完善的投资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防范和把控投资风险,使得投资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除此之外,企业缺乏完整的投资决策流程,投资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人,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
随着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认识到资金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开始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资金的增长和流动效率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不重视信用政策造成的;同时企业也没有制定严格的信用期限和信用标准,这就使得企业所提供给客户的商业信用很难实现资金有效增长和流动。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开始制定资金内控制度,目的是有效管理和监督企业的资金,同时也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但是,仍然会出现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中部分人员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并没有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审批资金所造成的。第三,资金账户缺乏统筹管理,特别是现设账户较多的企业,因为生产经营或投融资的需要,分设的账户中存有不少的闲散资金,不利于监控也不便于及时调集,增值性大大降低。
国企改革中会寻求全方位的自我提升,对财务管理工作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自身缺乏独立性,会受到多种干预和制约,使得一些财务管理活动开展困难重重。在明确权责分配问题上,虽设置了一定的内控监管制度,但效果并不显著,财务部门不能从根本上真正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帮手。此外,财务信息更新、财务活动管理的转型等变动因素,对相关财务人员会有更高的知识技能要求,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技术支持是关键的保障。而现阶段,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技术上的薄弱和个人意识形态的松懈,都会影响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执行,从而衍生出一些风险漏洞。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要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有效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确保筹资的每个环节都能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需要企业制定完整的筹资决策审批制度,同时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其目的是规范责任人的行为以及明确他们在筹资过程中,应该履行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提高筹资效率。第二,确保制定的资本结构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需要全面分析企业资金投入的收益和可行性,同时也要对企业未来偿还能力进行预测,而这需要紧贴企业当下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第三,确保选择的资本机构和资产负债率能有效规避企业筹资的风险,降低企业筹资的成本。需要企业对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和成本进行比较,并对权益筹资的融入比例和债务筹资进行合理的分配。第四,加强预算管理。要统筹调配好资金使用用途,做好筹资规模的合理预算,确保筹集到的资金在满足供需的情况下,不要造成浪费,产生闲置成本。
避免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企业投资的收益,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投资目标,同时也要构建正确的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从而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收益。首先,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需要企业在投资前全面评估投资项目。其次,确保投资活动的规范性,需要国有企业制定投资行为内控制度,从而有效监管投资活动,同时也能督促相关人员按照规范程序开展投资活动,提高投资活动的效率。最后,确保投资的安全,需要企业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制定风险预控措施,有效规避投资中面临的风险。
国有企业资金的有效循环能推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增加资金的流动和增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速回款,需要国有企业做好应收账的管理,同时也要保证信用政策的合理性。第二,确保资金审批的规范性,需要国有企业制定现金管理的内控制度,确保相关人员在审批资金时严格按照规范去执行。第三,确保现金收支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需要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派专人监管现金收支管理的审核和实施工作,同时也要按照相关制度监督现金收支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由此可见,有效监管企业的现金收支管理工作,能防治企业资金的流失。第四,加强对企业的银行账户管理,严格执行增减账户管理规定,适时监控账户变化,闲散资金及时归整,确保资金增值。
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样的形势下,只有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具备最大化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保证企业决策得到强力执行,实现企业预期战略目标的完成。因此,加强职业化专业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完善专业知识储备,促进财务人员从传统型向管理型转变,依据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向企业管理层提供更为优质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显著的成效,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全面调整和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和方法,需要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制度,从而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另外,有效改革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和减少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时也能防止企业资金的流失,为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促使国有企业更好地完成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