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娜
(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绘本中精美的图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由图画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喜欢上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绘本中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绘本中有趣的人物和事件,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绘本与语文知识点有衔接,借助绘本可以拓展语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绘本的阅读与学习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建立大语文观。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引领下,选择优秀的契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主旨的绘本,将这些绘本引入课堂,帮助统编版语文教材更好地实施。绘本的加入能让学生更快适应统编版语文教材,也帮助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教材改革和教材设计提供新思路,让儿童感受不一样的语文教材,打通儿童与教材之间的隔阂。
语文教学中加入绘本使教学目标呈现“知识—生活”“当下—未来”“集中点—拓展面”等多方面的连接。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核心,适时引入优质的绘本,在课内外组成更为系统连贯、多样丰富的课程体系,凸显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性。
优质绘本与统编版语文教材融合的第一种样态,即绘本在教学的某一环节出现:绘本或是作为课前导入,或是为了激发兴趣,或是作为示范,或是启发思考,或是揭示寓意……在需要的时候用到绘本,让教学设计更多样。
优质绘本与统编版语文教材融合的第二种样态,即绘本作为教学之后的拓展延伸:为了加深理解,可以引入与课文同类型的绘本,作为课后的拓展延伸。绘本可以作为阅读推荐,让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也可以对同类型绘本进行讲解以巩固所学知识。
优质绘本与统编版语文教材融合的第三种样态,即绘本在教学全程出现: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的训练点,由于教材有篇幅的限制,很难将语文知识点讲透彻。所以,以一本绘本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并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形象生动的图文也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小学生语文素养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时,绘本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就具有极大的优势。
例如绘本《米莉的帽子变变变》的教学:
1.想象故事情节。在这本绘本中,前半部分运用了较多的文字来充实情节,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绘本,学生们一边随着主人公米莉的脚步一边想象接下来发生的故事。米莉走进了帽子商店,路过了蛋糕店,来到了公园,学生们就想象她在这些地方都有可能戴着一顶什么样的帽子,帽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在阅读绘本时,通过一边看图,一边想象,这样就使得原本静止的画面在学生们的头脑中不断地加工,形成动态的、有故事情节的画面,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体验。
2.巧设空白。绘本是由图画和文字相互作用而讲述故事的,由于很多绘本的作者和画者不是一个人,所以就会产生图画讲述了一个故事,文字讲述了一个故事,图画和文字一起讲述了另一个故事。这样神奇的现象就为绘本的阅读和理解留有一定的空白。而要将空白填满就需要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次空白,让学生们进行想象。第一次空白是由教师给出两个例子,“练习跑步的男孩”和“动物学女博士”,让学生想象他们头上可能戴着什么样的帽子,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如何给人物想象行为,想象身份,甚至是想象背景。第二次空白是在归纳出句式后,学生们在绘本中遇到了一位“妈妈”,在给这位“妈妈”想象帽子时学生们就可以运用刚才归纳出的句式来表达,这样让学生在天马行空地想象时,语言表达也能更加有条理。第三次空白是让学生想象身边的同学可能戴什么样的帽子,到这里,学生们可以“走出绘本”,回到生活。视角的转变,加上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进一步丰富起来。
3.深化、培养想象力。教师引导学生从米莉的视角回归到自我的视角,由“帮米莉想”“帮路人想”“帮同伴想”变为“为自己想”,到这里,学生们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在学习卡片上为自己设计一顶帽子,其实就是让学生在脑海中将自己想象的内容以一种独有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们在脑海中对自己的帽子进行装饰的同时,其实是将一种线性的思维方式立体化,在左右脑的共同作用下,将其转化为图案、场景、情节、情感等融合的、立体的形象化思维。设计完图案之后,再对图案背后的故事进行分析、组织、整理,最后或借助句式将内容连成一片,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学生都能够眉飞色舞地去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帽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学生们越来越不愿意表达,为了打破这一壁垒,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绘本,让学生更乐于表达。
例如绘本《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的教学。这个绘本的语言非常美,人物之间的情感也是通过语言之间的交流展现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以下方法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绘本中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在没给出任何学习提示时,先让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描述一种颜色。课堂上学生都是通过看到的某一种事物描述相应的颜色,即说什么事物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所描述的内容属于一个层级,这就是学生原有的水平。所以在接下来想要积累文中的语言,学会像娜娜那样描述颜色,就需要给学生搭梯子。
第一个梯子是先给出学生提示性的词语让学生尝试着用词语说颜色。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教师用“你用上了一个词说红色真好”“你能用上两个词说红色真棒”,这样评价是想给学生一个分层的要求,不断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表达。
第二个梯子是给出绘本中的原文,在学生反复品读原文的基础上再借助词复述原文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了归纳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娜娜一心为末末着想,调动各种感官来描述颜色,让末末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却胜似看见,也让学生学会在描述颜色时可以用不同的感官进行描述。
接着是语言的运用,在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用归纳出的方法来描述白色。经过两个梯子的搭设,在语言的运用中,学生的语言都得到了提升。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上课时教师也努力让学生将文字的描述和画面建构一种联系。让学生头脑中先出现画面,再进行描述,这样能帮助学生说得更清楚、完整。
再如绘本《一首治愈鱼的诗》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诗的语言的美好,学会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表达,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们四个锦囊:
第一个锦囊,对比平时我们的语言和诗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诗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这里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受。第二个锦囊,通过充分品读绘本中的语言,再通过一个核心问题——你喜欢谁说的话?说说理由。来引发学生更深一层的体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学生感受得越深自然用得就会越好。第三个锦囊,通过归纳明晰诗歌语言和内容的特点。学生们通过对绘本中语言、画面的欣赏、品析,说感受等,归纳出绘本中所有人的回答其实是有共同点的,即都是来自自己的生活,写的都是生活中他们喜欢的事、向往的事或是他们的愿望。接下来引导学生归纳诗歌语言特点,学生们归纳出诗的语言是生动的、形象的、充满想象力的。第四个锦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诗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连接。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喜欢的、向往的事,然后用诗一样的语言将事情描述出来,写出自己的诗。
课后教师整理了一下学生们这节课的学习卡片,发现学生们的诗写的都是自己生活中喜欢的、向往的事。他们的诗来自他们的生活,是他们内心自由的表达。他们找到了生活中的诗意,并用充满想象力、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了表达。
优质的绘本有着无限的教育可能,将绘本引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能将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学生不喜欢学语文的现状,有助于学生大语文观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