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陶器·文章

2022-01-01 20:49◇聂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土陶记事广场

◇聂 闻

办公楼下是太原的文瀛公园。

公园里,一年四季都有大妈们在跳广场舞。人,基本固定就是那些人;曲,大致就是那些曲。时日一久,我发现这些大妈们舞跳得不仅仅是动作整齐划一,而且在连贯与协调中不乏舞姿的柔美。大妈们跳广场舞,本是冲着锻炼身体而来,在实现健康目的之后,就逐渐走向了舞蹈的柔美。

由此,我想到了陶瓷。在人类早期,人们为了解决盛物问题,用黏土做成器皿来装东西;为了结实耐用,就把制作好的黏土胎坯放在窑火中焙烧,出窑后就成了土陶。之后,不仅有了形状各异的土陶,而且开始想着给土陶加纹饰、上色……此时,陶器除了其本身实用价值之外,也开始作为摆设出现在部落氏族头领的居室或墓室中。在之后,人们发现将彩釉涂在土陶表面烧制,会烧制出更加结实、精美的陶瓷,于是瓷器就发展并兴盛起来……陶瓷一方面承袭它的实用性,一方面走向工艺制作,成为极具欣赏价值但缺乏使用价值的工艺品。

我们的文章呢?人类最初发明文字的时候,是用于记事,是要记录生活中发生过的大事或值得保存的成果。因为它属于上层建筑,相当长时间里,为部落氏族领导层或国家掌控,用于记录征战杀伐、占卜、祭祀等。孔子之前保存的文献,都是由国家培养并组织的人员来记录,只记事,不抒情,历史上对这一时期文职人员的培养有一个专业说法——学在官府。孔子通过毕生的身体力行,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并且编辑了《诗经》。自此,文字走出了以记事为主的单一功能,让抒情与记事合而为一,出现了文学。诸子百家的先秦散文,都是事与理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文学瑰宝。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歌颂国力强盛,为了展示太平盛世,文章在记事时通常借助铺排气象来蓄情造势,于是“赋”这种文体开始流行。赋,在“事”与“情”外,更多的是文字的“浮”与“华”。因为这个原因,汉代在文学史上以“赋”而闻名,但流传的经典却是《史记》。魏晋,是文学发展史上文字最华美的时代,它追求性灵、辞藻绮丽、韵律和美,以文字的华丽与意境的幽美为上乘,让文章成为一种为文字而文字、为绮丽而绮丽、为音律而音律的符号书写。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消除魏晋时期文章遗风的影响,出现了以柳宗元、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八人为首,反对“骈文”,提倡以写“实”、写“真”为核心的“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上推崇先秦为宗,将文章追求从“唯美”拉回“朴实”,为人记录生活和情感所用。唐诗重“庄”,宋词又偏向了“媚”,元曲在“雅”与“俗”之间游走。明清时期官方流行的是毫无活力的“八股文”,民间盛行的是“词话”“小说”。官方尚“雅”,民间重“俗”;官方的“雅”淹没于故纸堆里少有人问津,民间的“俗”被奉为了古典名著,至今为人喜读。

通过以上对古代文学史的梳理,我们发现,文章与广场舞、陶器有着完全一致的发展规律,起初都是为着解决生活问题的实用而来,满足基本目标后,就自觉不自觉地、一点点地向“美”而行,当对“美”的追求达到一个极致,背离初衷时,就重新回到“用”上来。“用”与“美”就这样交替进行,不变的是对“用”的需求,不歇的是对“美”的追求。这一点,在文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能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是作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必备的素养。辞美及雅,是我们的教学理想,而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孩子在日常教学下能有“美”与“雅”的表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教学的功劳,而是来自孩子的天赋。所以,不要把来自人天赋的表现,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与追求。我们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要解决孩子运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问题,辞美与不美,那是极为其次的问题,不要将其作为所有孩子要到达的地方。

“雅”与“美”,是专业发展所向;“实”与“情”,是现实素养所需。

猜你喜欢
土陶记事广场
《安徽记事》
布鲁塞尔大广场
记事中的“情节”
湘西土陶创新发展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陶产品设计与创新
——评《农村艺术性民间工艺》
在广场上玩
辽西土陶发展策略研究
广场
渝东南土陶馆建设的构想与旅游开发研究
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