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小学 程晋燕
漫画是一种集讽刺性和幽默感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喜爱。宋运来老师首创的“童漫作文”,就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漫画为载体,为儿童习作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窗,让儿童想象力在自由天地中纵横,思维力在听说读写中飞翔,表达力在引导鼓励中创意展现。
长期以来,习作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难题。尽管从立意到选材,从结构到语言,教师自认为指导得有板有眼,面面俱到,但学生的习作仍然会出现“杜撰”“抄袭”“下笔难”“写不出”等现象,形成“我千方百计教你写,你无动于衷不会写”的尴尬局面。童漫作文有助于破解此困境,它以生动有趣的儿童漫画作为课程资源,让儿童天性回归自由,想象纵横驰骋,思维合理延展,潜能充分激发。宋运来老师的童漫作文课是有情趣,有智趣的。宋老师在执教三年级看图编写童话故事时,分别出示教材里的四幅漫画,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内容给图中的小动物们起“绰号”,再到起“雅号”,学生的童心被唤醒,童言被激发。整堂课轻松而自然、活泼而富有童趣,学生们踊跃发言,沉浸其中。
儿童漫画以趣味的方式表达一定的内涵,或让人发笑或让人深思。世界著名漫画家卜劳恩怀着一颗童心,用童眼看事物,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童心去体会,创作出经典漫画《父与子》。在作文教学中,将漫画的创作方法,如夸张、对比、反衬等手法引进作文教学,激发儿童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写作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儿童漫画具有趣味性、形象性、故事性、开放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不仅释放了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增加了叙事与想象之间的张力,通过率真的多元习作视角解读,让原本无声的、静止的漫画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教师再给予一定的引导与鼓励,使习作的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精彩不断。宋运来老师在教学《愁女的故事》时,他首先让学生欣赏第一幅漫画中的“○”,发挥想象,自由言说。有的学生说可能是地球,有的说可能是鸡蛋,还有的说可能是0分……在学生满满的期待中,宋老师顺势出示第二幅漫画,画上一个女孩的脸被头发遮挡得严严实实,双手举着一张零分试卷,原来是0分。宋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想象此时愁女的表情,大家在课堂上自由言说,当揭示最后一幅漫画时,一个鸡毛掸子蹦了出来,学生联系自己考试后的心理境遇,对愁女的遭遇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引导学生为愁女分担忧愁,将愁女的故事编写出来。
课堂教学不断让儿童产生意外之感,不是儿童漫画的某种内在奇异性使学生感到好奇,而是这个特性同儿童已有的概念框架之间有一种明显的冲突,使学生感到好奇。这种冲突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它反过来作用于概念世界,然后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欲罢不能的童漫作文课就是这样上出来的。
童漫作文是一个有效激活与提升儿童“积极语用”的实践平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把漫画上的故事背景说清楚,还要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画中人物的特别经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表达冲动。除此之外,在每节童漫作文课中教师至少挖掘一个相对应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点,敏锐地关注学生言语表达上的规范性、准确性、独特性,有意识地把童言稚语转化为规范的书面语,这样学生写成的作文才会更规范,更清楚,更连贯。如教学童漫作文《乔皮画龟》时,引导学生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这四个连接词,有条理地叙述乔皮画龟的整个过程。
儿童基于实际需求进行个性言说的表达与交流,实现从“接受本位”向“表达本位”转型。童漫作文的积极语用观践行着一种新的课堂哲学,为语文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道德观念、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一幅幅漫画既生动形象又让人深思,既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又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它能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人生哲理寓于直观的人、事、物、景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寓教于画的德育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习作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为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铺设一条绿色通道。神笔马良是洪汛涛先生创作的经典人物形象,马良爱憎分明,为穷人造福。宋运来老师在执教《神笔马良新传》时,先引导学生猜测小动物们的心愿,学生的猜测五花八门。当出示第二幅漫画图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它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请马良给它们画一片树林,但这一次善良的马良却没有答应它们,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马良画得再快,也赶不上人类砍伐得快啊!就这样在马良不同态度的前后对比中,加深了儿童对人类破坏森林的思考,生态文明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依画作文就是学生根据儿童漫画来写文章。教师在教学前需从网络或各类书刊中筛选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和理解能力的漫画素材进行作文教学。挑选的漫画篇幅一般控制在四格以内,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以训练说话为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通常针对漫画负载的言语训练点鼓励儿童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八《漫画的启示》就是依画作文的典型实例。教材以华君武的两幅漫画为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漫画内容描述清楚,再聚焦漫画的“可笑之处”,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联想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可笑之处”,思考漫画中人物的行为带来的启示,让生活与习作相融相生。
依文作画,从字面来理解就是依据文章的内容来进行漫画创作,这和上文所谈到的依画作文是两个相反的操作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一篇结构清晰且情节曲折的有趣例文,在朗读、分析、鉴赏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再逐步引导学生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方面进行漫画创作,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直观的画面。
在呈现多格主题漫画时,故意将其中一幅漫画省略,引导学生通过推测和想象为残缺的漫画进行合理补画,接着进行合乎整幅漫画逻辑的文字创作,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盈。如有这样一幅残缺漫画:
此幅漫画与学生生活情境相类似,学生在读图理解的过程中将图画中的情境与自己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可能会迸发出如下的思维火花:没有跌倒的小男孩扶起了跌倒的那个孩子,两人重新买了一根冰糖葫芦,你一颗我一颗地品尝起来;没有跌倒的小男孩见机拾起地上的冰糖葫芦,开开心心地吃了起来;手拿冰糖葫芦的小男孩一边跑一边吃,结果“扑通”一下摔倒了,一颗冰糖葫芦恰巧卡在了喉咙里,怎么咳也咳不出来……补画的过程,是一种想象的过程,也是一种言说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能够珍视学生独特的想象和感受,鼓励孩子大胆写作。
创作漫画即学生围绕一个有趣的话题,进行漫画创作。所创作的漫画可以是单幅漫画,也可以是四格漫画,还可以是多格漫画。例如笔者给定一个话题“童年趣事”,学生按照这个规定命题发挥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创作,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漫画故事。这样的创作形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取材能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是漫画运用过程中最受学生们喜爱、最能提高儿童自我效能感的一种写作形式,它需要多个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实施。首先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漫画创作,语文教师则负责在指导课前,对学生创作的漫画进行筛选和整理,并根据精选的原创漫画训练学生由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过渡的能力。如《猪八戒当厨师》,就是比较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它来源于学生个体,并很好地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继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童漫作文是集赏析、观察、想象、作画、说话、写作为一体的综合性作文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好这种优质的课程资源,把“画”和“文”有机结合,把“说”和“写”巧妙结合,努力营造一个充分释放儿童天性的课堂,让儿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感受生活,描绘生活,想象生活;在一次次的漫画赏析中,在一次次的漫画创作中,在一次次的依画作文中,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