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希
(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陕西西安 710068)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以来现代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发展,它多方位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工作、学习,我们都被它影响着、改变着。而将它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就国内而言在这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较少,可供借鉴的案例也寥寥无几,这对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接下来本文将会探究中职数学课堂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及信息化手段教学对中职课堂的必要性。所以本文将简单的介绍利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助力中职数学课堂走向深度教学。
职业教育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由于产生了大量的技术型岗位,社会对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教育体系必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顺应而生,国家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数学课程也一直是整个文化教育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中职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文化课素养来说意义重大。
近年来由于义务教育的发展,普通高中连续扩招,这对中职院校的生源产生影响。大多数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们普遍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学习基础不牢,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数学更是抱有消极负面的态度。进入中职后,由于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学习的氛围并没有那么浓厚。与此同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以及任课老师负责任的监督,父母长辈的管束,并且正处于青春期叛逆的他们会有很多新奇以及追求刺激的想法,他们大多数都会放纵自己。并且对于大多数的中职学生们来说,数学成绩并不是那么优异,本身对数学的兴趣也并不高,但是到了中职学校后学习的重点在于技术的实践运用。所以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对数学更加没有了学习的欲望,他们甚至认为数学是一门没有用的课程, 甚至放弃了数学的学习。
1.教学课时少
中职教育和中等教育不同,教学要求更多的是对于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考察,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日常学习也集中在实验操作、实践考察上,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压缩文化课的课时。现学校的各个专业也在强调专业性、实用性,对文化课的忽视也愈演愈烈。一般专业除中文系外很少再对中文语言学进行开课,而英语课也是为考级过关而服务,体育课今年更是国家强调的重点,身体素质决不能落下,如此一来,只有数学课没有硬性要求,可压缩的空间也最大。所以现今绝大多数中职院校对数学课的开设一学期一般在12周左右,除去必要的短期实训,数学的总课时也只有22节左右,但其教学内容却海量而复杂。这样就使很多老师为完成任务而“赶快”“赶紧”,毫不在意教学质量。因此,学生们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在课上并不能进行有效性的学习。从另一方面来说,本身中职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学习的相关习惯也没有养成。这样他们不能将教师落下的,或者是将一些内容进行简单介绍的课程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难度高
经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当今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有:集合、不等式、函数、几何、导数、积分学、线性代数等,各知识点之间教学难度相差较大,对学生数学基础要求也很高,通常要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学习大量的知识点。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知识点的运用,更多情况下没有办法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定理,这样既阻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与此同时,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对于中职数学教师的要求并不太高,中职数学教师大多都不具备很高的学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素养以及教学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都不够充足。与此同时,由于中职教育与义务教育不同,所以很多的中职教育学校对学校学习风气并不那么重视,以及管理不够严格。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并不是那么重视,而在这样的比较糟糕的学习风气环境下就算是素质较好的中职数学教师也会对这样的学生感到无奈,无能为力。所以大多数的中职数学教师会选择放弃对学生的认真教学,他们只会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不注意教学的质量以及成绩。他们会选择性的对知识进行讲解,对于数学中比较难的内容,教师们往往会选择一带而过。
3.中职数学教学手段局限
目前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宣传普及下大多数院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工具,鼓励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但在调查研究下发现,虽然大多数老师做到了多媒体的运用,但其展示方式与传统的板书教学没有差别,只不过是将板书书写的过程省去了,内容依旧是刻板的公式定理、练习题等。这样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办法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动态变化,比如几何知识的讲解,教师只是用静止的点来代替,并没有以生动易懂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依靠自身想象力在脑海里构建其运动轨迹,这是因为几何图形比较抽象,学生们难以理解这样不利于课堂上的互动也没有做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当下的学习要求其实是对学习资源的掌握,只有完全掌握了学习资源才能进一步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内化。传统模式下,学习资源只掌握在教师、学者手中。学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获取,也没有办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信息化手段则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资源共享途径,教师将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们需要时就能随时获取,并且可以对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课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完成。教师的所有学习资料都可以突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快速的传达至学生的手中,学习的时间也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对数学这样需要反复思考的学科无疑是如虎添翼。拉近了学生和教师间的距离,也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的途径,让本文中提出的中职数学课堂课时少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翻转课堂的应用也是今年教育模式创新的热点,和信息化手段教学一样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凑巧的是,翻转课堂同样符合信息化手段教学的要求,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在中职教学的数学课堂上,当前教学中问题一定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在教授导数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框定出学习范围,制定出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等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他们所遇到的难题进行讲解,或者对他们重点不理解、理解有误的地方重点阐释,这样就做到了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提高了学习效率,摒弃了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引导者”的作用更加明显。
要想使中职数学课堂走向深度教学,那么课后的教学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好的教学反馈能够让教师和教学方式决策者明白一套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和自身拥有的优越性,是教师对自我工作的重要检视和反思,推动教师工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和中职课堂的更好发展。所以反馈机制一定要有便利性和精准性,这样才会鼓励学生们进行反馈。信息化手段就为学生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方式,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明确指出教师工作的不足之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理的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够完成中职教师在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对知识点的讲解、答疑和梳理,这样全方位的渗透,课堂教学就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由点连线再成面的一体化发展,加深了中职数学课堂的深度,同样拓宽了中职数学课堂的广度,这也是现今国家倡导的一体化课堂建设。
在上述策略研究的论述下,如果信息化手段在中职数学课堂得到推广,那么中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提高,中职数学也能够重新焕发活力,数学学习带来的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是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这种信息化手段带来的正向引导都会发挥积极作用。真正让中职数学不只是一门文化课程而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思维课程。
关于如何开发信息化手段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现今已是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并且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方面的探索也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并且实际教学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成熟。中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一定能够不断解决和规避,中职学校的管理也会更加严格。本文提出的有效策略还存在不全面的地方,在日后的研究学习中定会更加努力,推动我国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向前,为学生带来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广大中职教师带来更大的教学动力,与此同时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新时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