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在提升大学生素质方面的路径探析
——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2022-01-01 20:19廉文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博物馆特色

廉文文

(北京农学院 北京 102206)

高等农业院校博物馆是传承我国优秀的农业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建设,可以有效保护传统农业文化。农业院校大学生通过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了解我国农业文化内容和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学校办学历史,有助于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1 高等农业院校建设博物馆的必要性

这里提到的博物馆,并不是说每所高等农业院校都要另外单独再建设一个完全独立的博物馆,根据前期实地调查,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专业的博物馆,但是大多数高校都有校史馆、校史展、校园文化馆等相关建设,笔者认为在现有这些建设的基础上,挖掘学校特色,将现有内容升级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1)高校博物馆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场所。高校博物馆的建设是以学校特色和学校历史为基础的,新生开学、毕业离校、各类团建活动都可以在博物馆里举行,博物馆还可以根据已有资源,定期选择主题推出相关活动,更加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

(2)高校博物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校博物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很多高校现有的校史馆、校史展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将内容和展现形式升级,博物馆就将成为校园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滋养。

(3)高校博物馆是学校特色的重要体现。高校博物馆除了常见的校史馆、校史展的共有特点,在现有基础上如果能够进一步凝练学校特色,例如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生物博物馆,农业院校建设农业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将成为学校特色的重要展示窗口,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

2 博物馆文化在提升大学生素质方面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归纳为以下几条较为有效的实践路径:

2.1 加强农业院校博物馆自身建设,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

北京农学院截至目前仍未建设博物馆,但“一院一节”等各项展览依然是蓬勃发展,从长远发展考虑,学校应筹备建设具有北农特色,具有农业特色的博物馆,将学校从1956年建校至今的文物、具有农业特色的教学工具、各类标本等进行一次大收集、大盘点、大整理、大展示。

(1)内容要有亮点。农业博物馆自身就很有特色,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农耕文明的历史,相应的展览内容非常丰富,北京农学院可从梳理农业史、展示农具变迁,包括现在的生态环境、科技兴农等专业方面进行梳理和展示,做到展览展示有亮点。

(2)展品要有特色。农业院校的博物馆无须以数量堆积,而要以特色取胜。例如北京农学院可以将历年教师的科研成果从远至近排列开来,除了是在博物馆,本身就是学校农业科研的发展脉络展。例如学校的科研新品种,板栗、生菜、葡萄酒……

(3)陈列布局要新颖。现在大的博物馆几乎是把各种高科技手段都融入到展厅里,视听感觉无不用其极,在博物馆打造出一个“穿越的空间”。之前在一个图书展上,在讲到黄道婆时,图片下方就放置了一台老式织布机,参观者直接可以亲身体验下织布的过程,包括现在很多展览都运用的VR、AI等技术,在农业院校的博物馆里完全可以尝试,通过新技术,让大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由远及近的农业文化的变迁,来一趟农业发展的“穿越行”,大学生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天然地喜好,高科技的观展体验一定会赢得大学生的喜爱。

2.2 利用新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对农业院校博物馆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网络、受社会喜爱和认可的社交平台,微博、微信、报纸、杂志等媒体,发布博物馆信息,主动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即使博物馆还未建设,与之相关的各种校内展览也应通过这些渠道扩大影响力,为今后建设博物馆积攒力量。

不要把博物馆仅仅局限在一个建筑内,充分利用新媒体有几层含义,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展现手段,让博物馆活跃起来,在展示形式上,可以通过视频、直播、趣谈、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让展物走出博物馆,真正走进师生的内心精神需求。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宣传形式,通过微博话题、微信互动、抖音小视频等,持续不间断地利用各种话题宣传推广博物馆,让与博物馆的互动成为大学生新的学习生活时尚。三是将新媒体作为博物馆数据存储的新方式,除了实物和必要的数据拷贝外,可以通过新媒体制作专题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并通过大数据反馈到博物馆的实物整理和展示方式上。

大学生目前最重要的社交途径就是新媒体,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新媒体平台,一方面要研究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一方面要研究大学生文化教育的心理层面,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宣传手段,让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通过新媒体感知农业博物馆的魅力,持续关注学习并传播博物馆的相关知识和话题,自发地进行再教育和朋辈榜样之间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实现大学生素质提升的良性循环。

2.3 充分发挥农业博物馆的第二课堂作用,成为第一课堂的高质量补充平台

农业院校博物馆根植于大学文化土壤,馆藏资源对师生来说,是巨大的知识宝库和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学生通过现场参观获得的感性认识与通过书本和教师讲授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了解到学校走过的艰辛历程,感受先辈们对农业做出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博物馆记载和保存蕴含大学精神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通过学习参观,让学生尽快了解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大学文化、提升文化修养;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悟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以文物为载体,以博物馆为平台,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实践场所。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馆内展陈,参与举办讲座、研讨会,参与编辑陈展资料和馆内讲解活动,扩大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和受到启发、增强主人翁意识、更能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宣传能力、应变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和译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农业博物馆可以建立学生讲解团,讲解主题、讲解内容定期更新,所有活动由讲解团学生自己设定,学校大的外事活动可将参观农业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讲解团学生通过讲解稿的准备,讲解的无数次演练,能够短时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博物馆讲解团将成为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展现形式。

2.4 农业院校之间加强交流联动,让走进农业博物馆成为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新时尚

高等农业院校之间参考科普节目《国家宝藏》的模式,每所高等农业院校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学校特色,突出相关主题的元素,形成每所学校特有的标志。多所农业高等院校加强交流和联动,不定期组织主题相近的活动,互相呼应,互相宣传。

高等农业院校的博物馆还可以组建农业院校博物馆联盟,统一设计浏览路线,设置打卡点,让走进农业博物馆成为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新选择,成为大学生时尚行为的引导者。同时,新媒体上互相提升热度,让参观高校博物馆成为新媒体热议的话题,带动更多的学生走进博物馆。适时推出热点讨论话题,这样会让参观博物馆的热度从线上走到线下再重新回到线上,形成螺旋式循环,形成持久的热度,这样持续下去,客观上肯定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博物馆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高等院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民对文化艺术历史的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潮中,高校博物馆实际上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抓住这个机遇,充分探索和不断提高博物馆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为教书育人、知识传承、服务社会、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方面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博物馆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博物馆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露天博物馆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