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巍,高霞霞
(1.新疆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习近平指出: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1]大变局为国家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国家治理的新矛盾和新挑战,集中体现在国家间的分歧以及这些分歧对国家所造成的多维冲击。①参见吕春颖《国家视角中的意识形态与现代世界》,《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5期,第20页。作为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复杂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边疆治理深刻映射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于这样的意义, “两个大局” 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边疆问题的现实基点与实现边疆治理方略创新的理论起点。②参见蒋红、彭志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思想战线》,2021年第1期,第14页。统筹 “两个大局” ,防范边疆地区从祖国被分裂出去是边疆治理的核心。③参见杨明洪《论中国当代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及其转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第12页。“边疆的多重样态决定了边疆治理具有多重任务,不仅要稳定边疆、富裕边疆,更要美丽边疆、文明边疆、强盛边疆。”[2]
党中央先后三次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擘画部署新疆工作,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治疆方略。其中,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是治疆方略的灵魂和根本遵循。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分别从治疆方略内涵阐释、实践探索、脉络演进等方面进行多维思考,部分学者从多学科视角研究 “依法治疆” “长期建疆” “文化润疆” “团结稳疆” 等具体方面,鲜有在边疆治理视域下对治疆方略价值意蕴、实践经验、深化路径进行整体性探究。鉴于此,本文立足于 “两个大局” 的理论起点,纵观治疆方略全局,厘清新时代治疆方略治理价值,考察治疆方略在新疆的实践探索,基于治理新疆的现实基点提出深化路径,对于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变局之下的新疆治理之道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前所未有地认识到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的目标,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首次将 “良法与善治” 统一于法治治国理念之中,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方面和鲜明特色,是开辟 “中国之治” 新境界的内在要求。依法治疆是依法治国在新疆的具体实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
依法治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治理保障,治理价值在于:法治政府层面,保障党对新疆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确保国家法律尤其是宪法在治理新疆过程中的绝对权威;把 “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 中,通过 “治官” “治权” 达到 “治事” 的目的。①参见方盛举、苏紫程《论我国陆地边疆治理的价值追求》,《思想战线》,2016年第3期,第107页。确保任何新疆问题都以国家法律为准绳,依靠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法治的体制和机制、法治的程序和实体来妥善处理。法治社会层面,确保任何民族、任何身份、任何社会地位的新疆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受教育权力;切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确保在新疆形成懂法、守法、爱法、护法的社会氛围,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和造福人民。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4],各民族长期共居共事,难免会产生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世界性问题,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促进各民族平等自由的发展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共性问题。②参见胡鞍钢、杨雁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西藏的实践——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中国藏学》,2020年第3期,第5页。它受到民族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及发展进程等诸因素影响,并且一定时代背景下,民族的政治、文化和意识结构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存在于各民族间的隐性差异,逐渐以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思想观念等显性矛盾表现出来。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结构的隐性差异造成的民族间显性矛盾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面。党中央提出团结稳疆,强调问题导向的治理思维,治理价值在于:民族事务治理层面,突破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结构上的藩篱,铸牢以中华民族认同为前提,以各民族平等为基础的民族身份和民族文化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对合法宗教文化传播进行价值指导和有效规约,实现新疆伊斯兰教健康发展。边疆治理生态层面,构建政治文化传播体系,及时揭露反击国际敌对势力 “以疆制华” 蓄意污蔑党中央治疆方略、妄图迟滞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和干扰破坏;构建新疆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边境关系。
文化是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存续的基础是被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接受③参见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年,第391页。。文化认同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逐渐生成和不断深化的文化价值体认,凝结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 “文化认同总是与民族认同联系在一起,而政治认同更多地与国家认同如影随形。”[5]28有鉴于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高度的互补性与互促性,从对中华文化认同到对中华民族认同,从对伟大祖国认同到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再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个认同” 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建构起文化治理精神的内在逻辑。
“文化润疆并非只是单向度的中央向边疆的文化供给或输入过程,而是如何求取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并以此支撑外在治理行动的长久贯彻与持续运行。”[6]文化润疆以 “润” 字解题,以文化的 “柔性” 特征缓冲、调和与弥补了法治治理的 “刚性” 特性,彰显的是 “五个认同” 的治理精神。治理价值在于:地方文化治理层面,致力于解决现代化转型过程新疆地方性知识的 “激活” 与再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边疆自主性叙事与现代民族国家主体性叙事之间的内在张力与潜在冲突;④参见青觉、吴鹏《文化润疆:新时代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话语与实践逻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1年第1期,第2页。以文化认同引导和增进 “五个认同” 协同推进,减少矛盾内耗,发挥文化潜移默化地持久用力,确立起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接受和认同的社会建设愿景。文化培育层面,弘扬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一切内生性和形成性的文化资源有机地内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之中,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构筑起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安全屏障,实现边疆地区文化自强。
人民是现代化国家构成的最基本单元,因人的存在国家才有建构和存续的现实意义。管仲曾语: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安乡重家……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7]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把 “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治国理政全部活动的主旨,郑重宣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开宗明义地表达了党的人民性立场。
富民兴疆,民富而疆兴。 “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增长是一切民生成就和民生改善的基础和前提。”[9]党中央提出 “富民兴疆” 是在研判新疆社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的基础上凸显以民为本的治理定位。治理价值在于:经济治理层面,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解决新疆经济结构性矛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疆对外开放新格局。依托集聚效应,发挥资源和地理优势,为构建以新疆为核心的中心城市群奠定经济基础。民生改善层面,持续巩固新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范化解返贫风险,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党对人民的承诺;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家治理总是系于政权存在本身而言的政道(关于安排政权的道理)、系于治权而言的治道(关于治理国家的道理)。”[10]这一属性决定了国家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以政治治理为核心关涉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久久为功之举。治理新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的战略性和长期性对治理新疆也同样适用。诚如习近平强调: “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11]
长期建疆坚持从战略高度审视和长远谋划的治理逻辑出发,注重内外联动的治理战略。治理价值在于:国家战略层面,立足新疆发展的当前情境,确保新疆维稳戍边和改革发展相统筹、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协调、民生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相融合、多元主体共治和以民为本相统一;着眼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坚持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定力,把新疆全方位、立体式建设融入国家 “十四五”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国际合作层面,创新和完善新疆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与周边国家在科技创新与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的机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与产能合作等,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先导和示范;法治社会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依托,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新疆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依法治疆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1.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
习近平指出 “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12]。一方面,以党政部门为表率,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全疆行政立法部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文件坚持科学立法和问题导向,把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作为立法重点。仅2020年制定修改新疆法规8件,作出决议决定3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自治州、自治县地方性法规20件。①参见自治区人民政府网《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网址:http://www.xjtsq.gov.cn/info/3388/140461.htm.访问日期2021年9月1日。另一方面,全疆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以加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持续深化落实村(居)法律顾问制度、保障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等为出发点,构建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截至2020年基本实现了法律援助中心、政务服务大厅、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和司法所、村(居)委会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②参见《以法治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新疆民主法治建设迈出坚实脚步》,《法治日报》,2021年1月13日。。
2.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宣传
全疆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宣传工作,近年来在推进以宪法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积极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将法治讲堂、法治书画、法治征文和模拟法庭等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引导青少年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思维。另一方面,全疆各地因地制宜地推动县(市、区) “五个一” 、乡镇(街道) “四个一” 、村(社区) “三个一”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 “法治县(市、区)”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创建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的靶向思维。截至2020年,全疆31个县(市、区)被评为 “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79个村(社区)被评为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56个村(社区)被评为 “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①参见《新疆:深耕厚植夯实法治新疆文化基石》,《新疆法制报》,2021年4月20日。
2021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13],这是巩固和发展边疆的内在要求。新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有力促进宗教和谐健康发展方面成绩显著。
1.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正确认识民族关系、调节民族内部矛盾、提升民族工作治理水平的创新举措。一方面,自治区政府在党中央领导下专门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从机构与职责、保障与监督等方面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予以保障。通过开展以党员干部牵头,各族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联谊 “结亲周” 活动,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局面。自2017年以来,全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累计走访群众1.45亿多户次,捐款10.87亿元,捐物5 593万件,办实事好事2 274万件,惠及各族群众6 234万户次。②参见徐海荣、艾四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疆实践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第58页。另一方面,为加快构建各民族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营造各族群众互学、互鉴、共处、共事的社会氛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等文件。
2.有力促进宗教和谐健康发展
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明确规定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14]23,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14]11。在新疆扎实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促进宗教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为满足信教群众正常开展宗教活动的需求,全疆通过修缮、新建、迁建、扩建等措施积极改善宗教场所,扎实推进 “七进两有”③“七进” 指水、电、路、气、讯、广播电视、文化书屋进清真寺; “两有” 指主麻清真寺有净身设施、有水冲厕所。“九配备”④“九配备” 指配备医药服务、电子显示屏、电脑、电风扇或空调、消防设施、天然气、饮水设备、鞋套或鞋套机、储物柜。,极大地便利了信教群众。另一方面,弘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牵头翻译出版了中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等多种文字的《古兰经》《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等宗教书籍。还在全疆建立了包括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在内10所伊斯兰教院校,保障了伊斯兰教健康有序传承。
习近平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15]在边疆地区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各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工作,是传承和发展边疆地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
1.重点实施教育提升工程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中央向来重视边疆地区教育工作,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实施了包括教育扶贫在内的一系列教育提升工程。一方面,新疆坚持 “四个优先”⑤2016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教育惠民 “1号工程” 做出的 “四个优先” 指示:学前三年幼儿教育优先、南疆四地州优先、双语教育优先、贫困群体优先。政策在全疆各地州全面实行12年免费教育,在南疆四地州实行15年免费教育,主要免除学杂费等一系列教育支出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生活补助。2014年—2020年自治区累计安排教育经费3 970亿元,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小学净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8%、99.9%、95%和98%以上。①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202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网址: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xjyw/202102/19f86de68387406ca2e1b25f0b0f789a.shtml,访问日期2021年10月2日。另一方面,全疆实施了特岗教师计划、教师对口援疆计划等系列教育支持性计划。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
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与政府高度重视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为新疆推进各民族文化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一方面,自2015年起,党中央组织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新疆开展了30多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另一方面,截至2017年,新疆完成古籍整理普查14 980种,收藏包含19种语言、28种文字,涵盖政治、宗教、医学等领域的古代典籍;完成23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创建了3个包括维吾尔族乐器、地毯和艾德莱斯绸织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中央人民政府网《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网址:http://www.gov.cn/xinwen/2018-11/15/content_5340625.htm,访问日期2021年10月2日。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作出巨大贡献。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③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9-344页。新疆在党中央支持下,结合地缘和资源优势在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实施民生工程两方面为耦合协调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1.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是社会高质量和治理高质量的体现,旨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变全疆以往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生产模式,进一步完善市场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融合创新。一方面,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按照 “突出一核、区内配套、区外联动”④“突出一核、区内配套、区外联动” 指突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这一核心,加快综合保税区、北站仓储交易产业区等区内配套功能区建设,协同联动乌鲁木齐市多个实体产业园区一体发展。的规划布局,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重点开发了中欧班列—西行国际货运班列。空港物流园、环乌鲁木齐商贸物流核心圈和以喀什—克州、伊犁—博州为重点的 “一核九区多节点” 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等正在加紧建设。同时,喀什国际内陆港也已开工,建成后将开展与瓜达尔港间的产业、物流、商贸协作,共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全疆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境下,经济呈现高开稳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整体向好的态势。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1%,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以上、转移富余劳动力270万人次以上。⑤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新疆精准谋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网址: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zhs/sijudt/202109/t20210910_1296424_ext.html,访问日期2021年10月2日。
2.重点实施民生工程
重点实施民生工程是新疆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一方面,全疆实施了中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喀什、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4万余户16.92万人实现了住有宜居。同时,党中央先后派遣19个援疆省市进行 “组团式” 教育、医疗和产业援疆等,⑥党中央在新疆实施的对口援疆工程主要包括产业援疆、就业援疆、科技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文化援疆、体育援疆等全方位、立体式的战略规划。2014年—2020年全国19个援疆省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766.77亿元以上,实施援疆项目8 540个,⑦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202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网址: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xjyw/202102/19f86de68387406ca2e1b25f0b0f789a.shtml.访问日期2021年10月2日。极大提升了援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全疆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惠民安居工程,对棚户区的基础设施、养老抚幼、无障碍便民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对农村不抗震或面积、功能不达标的房屋进行新建或扩建。截至2020年,全疆累计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29.36万套、农村安居工程116.98万户、改造城镇棚户区住房112.2万套,①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202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网址: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xjyw/202102/19f86de68387406ca2e1b25f0b0f789a.shtml.访问日期2021年10月2日。实现了 “住有所居” 到 “住有宜居” 的重大转变。
制度供给是政府通过制定规则框架与行为准则,对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的行动进行必要的约束和限制。制度效能是通过客观的效果、效率、效益评价来考量制度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二者共同形塑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一翼。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新疆实践凸显了新疆在制度供给与制度效能水平上的全面提升。
1.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最大的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是民族工作成功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16]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习近平指出: “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17]为此,自治区党委与人民政府在处理民族工作上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民族事务部门履职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提供了组织保障。如C地区S县基层党委牵头政府负责,通过 “到群众中去” 的方式,由农民党员、访惠聚工作队党员和村委会党员组成的党小组队伍深入农户家中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和民族工作精神宣讲活动,促进了基层矛盾 “不上交” 和民族工作有效运转。②笔者及研究团队先后前往新疆C地区S县开展为期两周的田野调查和系列访谈。
2.扎实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族区域的筹建准备工作,并在具有临时宪法属性的《共同纲领》中对平等的民族关系加以确定。③参见管守新《论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制度保障》,《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第47页。民族区域自治具有政策和制度的双重属性,是政党政策与国家制度的有机结合,包含着政党和国家的双重意志,④参见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逻辑》,《学术界》,2019年第6期,第16页。其完全异于民族自决,主张在国家主权统一、党中央集权的制度框架内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自治。自1953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实施以来,新疆的人口发展与布局得到明显改善,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达1 493.22万人,占新疆人口总数的57.76%,较1953年翻了三翻。南北疆人口差距缺口得到有效缓解,截至2020年北疆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1.48%,南疆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8.52%,基本实现了人口布局持平。⑤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新疆的人口发展》白皮书,网址:http://www.gov.cn/zhengce/2021-09/26/content_5639380.htm.访问日期2021年10月5日。此外,民族自治权得到了充分释放,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新疆现辖5个民族自治州和6个民族自治县,各民族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在制度和实践两个维度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新型冠状肺炎的全球常态化发展,及我国 “十四五”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推进,新疆要继续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可从以下四个重点方面积极探索和深化边疆治理路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效能的首要前提。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升执政水平。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仅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还包括制度间的互动。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到健全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再到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等六个制度构成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执行力产生制度权威性。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提高党执政水平的根本要求和战略任务。
另一方面,以党的全面领导为引领,建构边疆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新格局。其中, “共建” 是基础, “共治” 是要义, “共享” 是目标。新时代新疆治理格局中,党的全面领导处于主导和统领地位,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发展是一剂良方,是实现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新时代新疆的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方面,激发新疆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促进与沿海地区的资源要素流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发挥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继续完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加快推进东西智慧产业合作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创新区位优势形成 “双循环” 。贯彻落实国家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 ,用好国家特殊政策,制定地区性优惠政策,扎实推进 “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 建设;提升区域要素市场化配置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不同消费层级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消费模式,创新经济增长新动能;着力推动农业、工业生产现代化,积极探索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开发,持续提高中欧班列运输效率,不断拓展向西开放的国际市场。
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全国 “八五” 普法工作的推进,新疆也要同全国一道快速融入国家法治建设战略布局。
一方面,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加大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教育力度,确保普法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人群全覆盖,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贯彻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以此提升基层政府的法治治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大对基层执法部门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夯实依法治疆的组织基础,筑牢法治保障。
另一方面,重视科学立法,严抓立法质量。严守法定程序、秉持宪法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凝聚人民意志制定法规政策;着力提高立法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使之更好地与依法治疆有机融合,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疆特殊区情相符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便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新时代新疆的文化建设,要发挥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的润泽力量。
一方面,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阵地是文化传播的主战场,持续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以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与习近平新时代重要论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持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导,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切实增进 “五个认同” 。
另一方面,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扎实办好文化交流实体平台,积极创建文化交流网络平台,引导各族文化工作者发挥学者、艺术家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和引导基层政府、社会团体等因地制宜举办传统民族文化、创意文化展览等活动,探索形成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机制。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竞争此消彼长,国际关系空前复杂,使我国边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面临严峻考验。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而全面的绵绵用力,只有做到依法治疆同力、团结稳疆同筑、文化润疆同享、富民兴疆同为、长期建疆同行才能真正实现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