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废物收-运-处全链条管理现状及展望

2022-01-01 19:12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张荃
区域治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废物废弃物设施

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张荃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一般来说,医疗废物的成分多样复杂,且有成分不均匀的特点,管理或处置不当将对公众、社会、环境产生严重危害。

2020年1月20日,全国各地的医疗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医废收集和处理容量紧缺,暴露了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短板。目前,我国相继颁布了多项医疗废物管理政策,随着处理技术和高科技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医疗废弃物产业链逐步完善,整体管理趋向精细化。

一、政策要求

生态环境部对医疗废物的处置提出要求,明确必须实现对全国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100%覆盖环境监管与服务,100%落实有效、及时收集和处理医疗污水。为保障相关环保工作切实有序推进,各部门出台多个文件,确保医废常规基础处置能力,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管理机制。

(一)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国家卫健委、生态环境部等十部委于2020年2月24日联合印发《方案》,明确要求每个地级以上城市均设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运行应符合相关要求;每个县(市)都构筑完善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体系。

(二)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

生态环境部印发《指南》明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手段,提出可使用危废焚烧或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水泥窑等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废物,或采用移动式医废处置设施,安全有效达标处置废物。产生的医疗废物转移至临近地区医废集中处理设施时,应遵循应急处置跨区域协同机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固废法》三审修订草案明确了医疗废弃物处置主体,将责任落到了实处。对医疗废弃物的收集、暂存、转移、处置等工作及预防响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环境污染风险均作出了相关规定。

此外,对相关违法行为如擅自倾倒危废、无证从事危废经营活动等提高惩处力度,增加处罚种类,加大罚款额度,并且增加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

(四)污染控制标准

医疗废物在有专门的排放标准前主要执行危废相关标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2020)发布后,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作出了规定,并入现行危废焚烧排放标准中涉及医疗废物焚烧污染控制的要求,并且增加对医疗废物消毒处理的污染控制要求。

(五)“危废十条”

《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针对医疗废物提出新要求,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置。

该方案再次强调应确保医疗废弃物常规基础处理能力,市域内医废处置能力应基本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偏远地区鼓励就近处置,支持发展移动式医废处置设施。

风险方面,《方案》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指挥体系中纳入医疗废物各环节工作,各部门分工合作,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保障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所需设施、场地及防护物资。建立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记录可协同处置医疗废弃物的焚烧设施和工业炉窑等设施资源,明确设施管理流程和规则。

二、医疗废物收运处体系

医疗废弃物管理体系主要由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对离开机构前的收集、暂存和转运工作负有责任,受卫生部门监管,对机构内部医废处理疾病防控和管理重点关注。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承担收集贮存、运输专用车辆调度管理、医废处置及相关污染物防治的工作及责任,受环保部门监管,重点关注医废处置管理和相应污染防治。

为实现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无死角、零疏漏、全防控”,一方面应建设集中处理设置,满足各区域处置需求,另一方面应加强医废处置利用技术及风险防控技术的研发部署,鼓励相关科研活动。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运处、利用等各个环节,可以采取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废物精确分类,追踪流向,提高各环节协作效率,精细化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

(一)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智能跟踪管理

依托科技手段,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逐渐实现智能化。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在特定目标上粘贴RFID标签,可实现在目标标识中读写数据,终端识别时运用无线电讯号,无须与标签建立光学或机械接触即可识别特定目标。

应用RFID技术,可为每个医废周转箱、产废单位、运输车辆生成唯一标识,通过信息采集设施,对应周转箱和产废机构、运输车辆、处置设施各个环节的标识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医疗废物流向[2],实现医疗废物动态电子信息化,对其流向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各环节环环相扣,建立收运处全过程溯源机制,实现医疗废物零遗漏、全链条、闭环管理。

(二)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及设施类型

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焚烧和非焚烧处理。

焚烧工艺技术应用普遍,适合处理各种类医疗废物,可使废物大幅减量化,但设施建设运行成本高,焚烧过程易产生二噁英等废气污染物,若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二次污染。一般适合较大规模的医废处置,医疗废物规模达到10t/d以上时,多使用回转窑焚烧等技术处置。

5t/d以下较小规模的医疗废物焚烧设施由于废物输入不稳定,多需要频繁起炉停炉,运行成本高,对尾气处理工艺也会造成冲击,即使工艺环节与大规模焚烧设施类似,实现达标排放仍有较大难度[3]。消毒技术如高温蒸汽消毒、高温干热、微波或化学消毒等运行费用低,易于操作管理,适宜间歇运行,运行效果稳定,且不会产生二噁英,应用于小规模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更为合适。

三、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现状

响应医疗废弃物应急处置最适宜的方式是利用医废集中处置设施,通过将备用设施投入使用、延长设施工作时间等手段可快速应对医疗废物的急剧增加。

协同处置中,危险废物焚烧设施较适宜与医疗废弃物协同处置。由于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的一类,两种焚烧设施的运行管理模式较为相似,医疗废物经预处理后,可优先选择危险废物焚烧设施作为协同处置设施。

目前,可协同处置医疗废物设施中,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应用在国内外均有案例经验及标准规定,应急情况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可消耗一部分医废,但医废掺烧比不宜超过生活垃圾的5%。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医疗废物在国内鲜有经验[4],由于医疗废物高热值高氯含量的特点,投加比例不当将对炉窑设施产生不利影响,破坏运行稳定性。2020年,多家水泥企业初次尝试水泥窑协同处置医疗废物,为稳定运行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医疗废物留下宝贵案例。通过集中处置设施、协同处置、移动式处置设施和机构自备处置设施共同协作,可大幅消纳医疗废物,缓解应急处置压力[4]。

2020年年初,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迅速提高,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处置能力提升23.9%,从4902.8t/d增长至6074.0t/d。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匹配需求,可基本实现日产日清[5]。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全国日处理医疗废物超过6200吨,较2019年增加27%,达成了医疗废弃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6]。

四、结论及展望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了我国应急管理处置医疗废物方面的不足,国家相继颁布多项应急管理政策,确保医废常规基础处置能力,优化应急处置管理机制。

为完善我国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应将临时新增的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常态化,合理分布各地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严格规范医疗废物各环节工作,结合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废弃物收运处全流程管控,落实“两个100%”,打通医疗废物收集处置“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社会和民众的健康安全。

相关链接

1、土壤的污染

医疗废物伴随医疗服务过程而发生,如处置不当,任意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而且大量的有毒废渣或废液在自然界到处流放,很容易就接触到土壤,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甚至将医疗废物简单掩埋,这对土壤的污染则是非常大的。

2、水域的污染

医疗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水体,如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特别是当医疗废物露天放置或者混入生活废物露天堆放时,有害物质在雨水作用下,很容易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与破坏。最为严重的是有些医疗卫生机构甚至将医疗废物直接倒入河流、湖泊或沿海海域中,造成更大污染。

3、大气的污染

医疗废物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的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有些医疗废物本身含有大量的易挥发的有机物,在堆放过程中还会自燃,放出CO2、SO2等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火势一旦蔓延,则难以救护。

猜你喜欢
废物废弃物设施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民生设施非“摆设”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电子废弃物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废物处置劳务收入确认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