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高质高效体育课堂的思辨

2022-01-01 18:54:4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导向体育教师

陈 敏

(元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福建·福州 350300)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外聚焦核心素养理论的研究,同时国内众多学者和专家也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之体育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被提出。目前我国的体育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健全学生健康人格,其实与核心素养的理论并未形成冲突,其核心目的和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体育课以技能为主导,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核心,对健全学生健康人格这一方面存在缺失。因此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构建高质高效体育课堂展开研究,希望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可供参考的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相关体育方面的期刊、论文等资料,同时在图书馆查找核心素养最前沿的研究资料,收集并整理。

1.2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常规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与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3 逻辑归纳法

从核心素养这一理论延伸到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通过逻辑归纳对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探讨体育核心素养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2 教师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国内外教育学相关研究的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发现体育教师在角色定位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其主要内容分为职业信念、专业知识与能力、运动技能、反思与自我发展以及工作与生活管理5个维度共23个要点[1]。其中体育教师的定位逐渐发生了变化,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同时也应该使学生获得体育运动成功的情感体验,意味着体育课已经不再单单是以培养运动能力为最终目的,也需要兼顾学生在情感认知方面获得一定的认可。

通过对比国外的研究发现,各国对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指导方向虽不一致,但都提到了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出发点是以人的完整发展为前提开展教学,其中美国形成以“核心技能”训练为导向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主导策略;英国不断改进与完善学生体育学科认知能力;加拿大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与行为[2]。而我国提出围绕课程改革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进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精深的理论知识,坚定的职业信念和正向情感认知力,较为强烈的感染力,一定的反思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具备引导学生获得成功体育运动体验能力。

3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学生单一技能的获得,其深层次的含义是通过教学改变学生认知方向、认知理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确自己的目标。常规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以技能指导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学生的学习偏向于掌握某一体育技能或技术动作,因此学习层次浅显化、机械化。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应该在常规教学中获得更多非技能性的知识。从体育知识与技能定向到运动能力表现再到自觉内化为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突显学生主体性、目标可见性、内容生成性、学法深度性和评价过程性特征[3]。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课堂是可伸缩式的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基础阶段可以适当加入团队体验、个人竞赛体验、个人成功体验。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后,可以考虑动态课堂管理,利用先进的数字媒体素材制作体育健康知识视频,学生在课后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运动健康知识。课堂内是教师,课堂外是家庭,延展性的课堂意味着体育核心素养的理念是校内校外贯穿,具备一致性,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目前政策体系中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统筹和细节安排,因此体育政策应该具备明确的指导倾向,细节化的条款,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应该作较为详细阐述解决途径,体育政策的导向对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的指导方向。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在常规教学中获得更多非技能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同时体育政策应该更为明确的指导细节,并具备一定的政策导向作用。

4 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一堂优质高效体育课的前提,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打下基础。目的不清晰,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有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对接具有介入、悬置、耦合3种方式[3]。以上三种方式精准的定位目前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层级、主次。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教学初级目标应该优先安排运动技能的学习,其次安排运动的负荷,最后通过技能动作的学习获得一定情感体验。从长期的教学目标设定来看,学生在掌握一定技能后,可以将耦合性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贯穿课堂始终,这个符合教育学的发展规律。技能动作的发展也是从泛化阶段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一定要切合学生客观现实,分级分层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前提,培养学生为健全完整的人为终极目标。

5 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课程内容应该是较为充实和丰富的,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性。有专家就此研究得出,义务教育阶段武术课程内容设计上存在单一价值取向、武术套路“终”性制约、技击内容的摒弃、学生身心欲趣之需的相悖等问题[4]。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是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实施部分,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的设计,教学的重点难点等都是体育课程内容要体现出来的。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体育课程内容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学者设置较为容易的学习障碍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对体育运动产生认可的积极态度。在复习巩固课中,体育课程内容中适当安排一定的竞争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拼搏的精神和坚韧的品质。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坚韧品质,从初步获得团队的认可到最终个人情感的自我升华。

6 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

有专家学者通过借鉴芬兰的基础教学阶段课程标准,总结得出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国特色体育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各生活情境中生存技能的习得,保障安全的同时开发校外及自然环境教学资源,明确各学段的质量标准,完善评价体系[5]。目前国内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课程标准存在育人目标与方向不清,规划性不足[6]。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程标准应该完善各个阶段的育人目标,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根据地域性特色体育项目重点打造特设课程,在发展基础体育项目的同时,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与结果,且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7 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精深的理论知识,坚定的职业信念和正向情感认知力,较为强烈的感染力,一定的反思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具备引导学生获得成功体育运动体验能力。

(2)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在常规教学中获得更多非技能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同时体育政策应该更为明确的指导细节,并具备一定的政策导向作用。

(3)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教学目标制定需要切合学生客观现实,分级分层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坚韧品质,从初步获得团队的认可到最终个人情感的自我升华,体育课程标准应该完善各个阶段的育人目标,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导向体育教师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1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8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