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拓展“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探究

2022-01-01 18:54:40赵文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赵文烨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江门 529030)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该充分发挥工作职责,创新育人方式,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1 高职院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建设的意义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新时代,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从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与时俱进,创新育人思维。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新学生,辅导员应立足本职工作,走进学生宿舍、走进学生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倾听学生的声音,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等融入到“三全育人”各方面,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她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全面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2 高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网络思政教育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冲击性较大

网络时代,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多元化,“95后”“00后”学生的学习平台、学习渠道更多来源于网络新媒体,线下的、课堂中的思想引领,在育人效果上缺乏全面性,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在哪里,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全方位育人的意识有待提升,育人方式缺乏创新。

2.2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育人共识上的契合度不高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道:“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育人共识上达成一致。但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父母缺少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大学生的教育重视度不够,或者过分溺爱;在社会教育中,教育内容繁多,社会信息良莠不齐,若辨别不清,将会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方在育人过程中没有发挥好全员育人的作用,缺乏系统的联动平台,育人合力效果较弱。

2.3 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各阶段的思政教育粘合性不强

育人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有所不同,应做到因材施教。但在实际工作中,从大一的入学教育,大二的学习、技能培养,大三的毕业教育等,容易因班主任、辅导员的更换缺乏对学生深入的了解,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个体差异开展分类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够创新,育人过程衔接不佳。

3 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创新“三全育人”工作的路径选择

3.1 积极搭建联动平台,协同全员育人

学校和辅导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也同样重要。

3.1.1 积极走进课堂,感受专业课教师的价值引领

辅导员要发挥自身工作的优势,积极搭建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辅导员可以采用到班级听课等方式,深入课堂,与专业课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第一,建立听课制度。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所管理班级的课程情况,每学期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听课,了解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的育人方法。第二,召开学生座谈会。辅导员可以倾听并收集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授课情况的意见反馈,并及时将收集到的意见与专业课老师沟通。第三,开展学风建设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强调学习纪律,端正学习态度,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2 加强家校、校企交流合作,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第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事的方法等有些会受到家庭的熏陶,不同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亦有不同。辅导员应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效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心理特征等,保持与家长的良性互动,制定差异化的工作目标,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第二,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据专业特点会有相应的校企合作,针对这类学生,应注重与企业导师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能力、待人接物能力,掌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2 加强新生入学与毕业生就业的贯穿,坚持全过程育人

3.2.1 走近新生,循序渐进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大一新生刚刚步入校园,各方面都处在适应期。作为辅导员应该积极走进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对学校和老师产生认同感。第一,开好新生入学教育班会,引导学生应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把握成长的关键期,强化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第二,带领学生了解学校及学院的发展,教育学生要发扬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新生的爱国爱校情怀。第三,走进新生宿舍,了解学生宿舍氛围、宿舍环境,生活中的适应情况等。新生入学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加强与大一新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有利于加快新生在学校的适应性、对老师的信任度,为以后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2 深入老生,情理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大一一年的磨炼,大二的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中都不断成长,愈加成熟。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辅导员应有效抓住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形势与政策等课程,通过理论的力量,融合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在“言传”方面让学生具有认同感,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同时,更应注重“身教”。辅导员应在工作之余,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以榜样的作用教育引导学生。

3.2.3 关注毕业生,理性化引导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引导大学生在毕业条件、求职材料、应聘面试、职业素养、职场社交等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从自身的价值、职业规划等方面思考问题。首先,辅导员应对所管理班级的学生做好毕业生教育。指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实习期间的职业规划,正确理性看待求职应聘的过程,积极把握好就业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其次,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根据每位同学的差异化进行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3.3 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促进全方位育人

辅导员具有在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主导或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优势,是促进各方面、各环节协同发力、的关键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重点和难点,从学生角度出发,发挥辅导员“全方位育人”的特质,积极搭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桥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3.3.1 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二者相互倚重

思想政治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倚重的。思想政治课程直接教授给学生专业的思想理论知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侧重于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特点,将当下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等有机融合到时事与政策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中,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还应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3.3.2 第一课堂重理论,第二课堂重实践

第一课堂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战场”,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调的是理论学习。学生的第二课堂与其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结合得更为紧密,其既不同于第一课堂,又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及支持,也是一种收效显著的政治理论教育形式。[3]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在做好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促进全方位育人。

第一,加强大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先将一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提高,如优秀团干部、优秀党员等,再带领这部分学生将积极正能量的思想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同时,可以结合“智慧党建”平台,拓宽党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交流环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跟进和引导。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展校园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资助教育、感恩教育等等,把主题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加强大学生班集体的建设。主题班会是大学生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辅导员可以从“大思政”的角度出发,紧扣时事热点,增强班会教育的思想深度和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不断强化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主体意识。第一课堂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实践的良好平台。辅导员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教育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长,不断提升自身的“存在感”和“获得感”。

第三,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线上联系,通过网络新闻、作品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如依托易班网、班级群、辅导员个人ID号等,深入了解学生现在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搭建网络课程思政教育平台,提升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全方位的引导。

4 总结

新时代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主导,应该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的创新方法,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各个课程中,融合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融合到学生多样化活动的各个环节,选择与新时代、新青年相契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21:24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00:31:25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09:35:40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