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祥龙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城西项目部党群工作部 鲁婷
复合型政工人才就是虽然专职从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又掌握一定生产、技术和管理等知识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复合型政工人才既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期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强调“以改革为动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促进形成和谐劳动关系、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重要保证。这对从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工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党的新思想需要政工人员的解读和宣传,同时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多措并举促进党的新思想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融合,避免出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现象。学习意识强、学习能力强的复合型政工人才更有助于党最新方针、政策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促进党的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中生根发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等,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也正在逐步深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涉及公司治理结构建设、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制度、企业分配制度等内容。在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中,如何使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这对从事党建工作的政工人员的复合型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探索出一条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融合的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培养一支符合本企业特定需求的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重要人才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对政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如党员e先锋系统,党组织换届系统,很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政工人员快速学习信息软件并高效运用,这就要求政工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掌握新本领,适应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
国有企业区别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要追求一定的企业经济效益。由于经营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的工作成果可实现量化,较易被认可劳动价值。而思想政治工作对国有企业经营的助力作用较为隐蔽,周期性较长,难以量化。因此,经常会出现部分职工认为国有企业政工部门的工作“虚”或“空”,对企业效益没有实际作用,甚至部分政工人员自身也有这样的看法,有的职工还会认为政工部门工作非常轻松,是“边缘化”的岗位,没有前途,有轻视成分存在。
政工人才要具备很强的政治素质、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培养一名合格的政工人员所需的周期也比较长。不少年轻政工人员待不住,待不长,对政工岗位缺乏正确的认识,不看好政工工作的职业发展前景。部分基层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多为兼职且素质水平不理想,部分政工人员报给上级单位的报表经常出现“拉抽屉”现象,需要多次修改,影响工作效率。有的政工人员由于自身素质或态度原因学习能力不强,不能及时掌握党务信息软件,影响了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在当前国有企业政工部门,政工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工作压力也不小,部分国企政工人员存在因身体素质或能力原因而调岗或离职的现象,造成政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强,不断培养新的政工人员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可持续开展。
合理的政工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应呈老、中、青年龄状态分布。现实情况中,从事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多为70后,80后政工人员较少,90后政工人员几乎没有。部分国有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呈现“青黄不接”的失衡状态。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90后青年干部职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了解他们的思想需求,调动他们服务企业发展的热情尤为重要。不合理的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年龄结构不利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和创新性开展。
在很多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大型国企中,政工部门岗位设置的编制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二为一,工作量大,职位晋升空间狭小。部分国有企业党支部存在政工人员兼职现象。与之相反,国有企业管理或技术性岗位非常多,也有更为完备的晋升体系,而政工人才的职业发展局限性较大,发展机会少。
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的重要性。要加强关于复合型政工人才战略的顶层设计,统筹做好复合型政工人才的培养工作;要避免出现政工岗位兼职现象,保证政工岗位编制设定充足,从学历水平、年龄结构、专业方向方面配齐配强政工岗位人员;要有规划性地制定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复合型政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复合型政工人才的培养工作,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储备,还应采取政工人员到其他管理岗位交叉任职等措施,使政工人员接受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促进复合型政工人才的培养。其实,很多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高,有丰富政工工作经验的人才到其他管理工作岗位上交叉任职,不仅可使有着多年单一工作经验的政工人才消除职业倦怠感,更充分地感受到其自身价值,也可发挥他们的优势,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要摆脱政工人员是所有员工都可以胜任的边缘岗位这种错误思想。在国有企业招聘时,人力资源部门要与政工部门充分沟通,结合岗位需求,严格把握招聘条件,挑选一些学历高,个人综合素质好的人才充实到政工干部队伍中,从源头上确保政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注意吸收特定比例政治素质高的90后政工人员,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政工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及时了解青年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青年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要从企业内部积极挑选真正能够胜任政工岗位的其他部门员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要不断完善培训制度,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培训。针对政工人才的不同类型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坚持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本单位政工人员与行政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经营部门等岗位的交流,加强本单位政工人员与外单位政工人员的交流学习,开拓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提高国有企业政工人员的政治站位,强化其责任意识,促进政工队伍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国有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有规划有效率,不能放任自流。要定期开展政工人才综合能力的定期鉴定,考核其能力、素质,并出具鉴定意见。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跟踪培养,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对学习不积极、能力单一的政工人员加强教育,提出要求,整改有力。人力资源部门要构建关于政工岗位的人力资源模型,同时要建立能进能出的政工人员绩效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不适合政工岗位的干部,努力实现政工工作的人岗匹配。
政工人员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其自身的学习意识和习惯。要从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氛围入手,强化政工人员的学习意识和危机感,使政工人员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生命力,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政工干部,自身也应有较高层次的追求,把不断学习当成一种责任,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