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京华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李燕
基于当前环保理念的广泛宣传,对于园林绿化工作,人们不仅仅只关注其建设过程,更在意如何最大化发挥其全部价值,而精细化养护管理有助于全面、高效落实对于不同植物的分类养护工作,使得管理具有针对性,在充分了解景观植物、草坪、花卉的习性,园林景观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精准控制修剪、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的时间、分量,提升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与长期效用,以获得更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和更多的园林效益。
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更注重养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会根据植物的品种、生长习性、成长状态等分区、分时制定对应的、合理化的养护管理计划,使不同的植物合理搭配、各放异彩,有利于营造错落有致的景观,从而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和多样性,改善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此外,开展相关的除草、施肥、松土作业,可为园林景观工程的持续发展助力,保障园林景观的长效性,使植物能长时间大放异彩,避免园林工程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出现大小质量问题,影响绿化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而最大化发挥园林绿化景观的作用。
园林绿化工程整体的投入较高,作为一项公益性的市政类项目,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所使用的工具和绿化材料种类较多、总量较大,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采取粗放式养护模式,在对植物的基本习性不甚了解的情况下采取统一的养护操作,会导致部分植物长势良好,但也会加速一些植物的枯萎、死亡速度,浪费了养护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时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违背了绿化工程的环保理念。鉴于此,为了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需要对各类资源合理规划、高效利用,通过精细化养护管理方式使得各项付出所得其所,进而控制园林建设、植物补种等成本,提升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
当前人们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了解更为深入,经历长期的发展,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意识到了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全面研究当下工程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将其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养护结合,取缔了传统的粗糙化管理方式,提高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绿化工作的中心不再只是偏向于植物的栽植,而是加大了对植物成活率和生长质量的关注度,对每一株植物都保持全程负责的态度,安排专人负责,并配合各项先进技术手段,制定了针对性的养护计划,以适宜的养护管理模式、有效的养护措施取得了理想的养护效果,也促进了园林景观建设工程健康发展。
园林是城市规划内容中的一部分,与民众息息相关,也影响着城市的长远发展,实施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管理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打造多功能的城市园林景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土壤结构,创造宜居的城市景观环境,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提升绿化植物的生态价值,城市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提升又可以促进园林景观行业的整体发展,不断提升园林景观的价值,进而实现二者双赢,并使城市在全面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
土壤作为植物的载体,需要为其整个生长过程中提供充足的营养,而每个地区、每块土地的酸碱性、土层信息、地下水位等都各不相同,为了给不同的植物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对于规划好的绿化用地,要结合其景观设计方案、植物品种对土壤的酸碱度、湿度、肥沃程度进行控制,一是主动按照前期土壤勘测和现场调研信息优化选择与当下土地情况最适宜的植物种类,例如,耐寒性、喜阳的水生植物鸢尾,可以选择在水源附近的地块栽植,这样可以降低后期养护难度,二是被动地根据植株的生长需求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对土地进行改造利用,通过施肥、松土等基础工作,实现对土地条件的合理改善,以提升植物成活率。
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与一般养护管理的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在植物入土后才采取一系列措施,而是在绿化工程开始之初就已经意识到对一些易被忽视环节的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例如,植物的移栽过程,幼苗在储藏过程中需要养护,避免其活性降低,从培育基地或仓库到栽植现场的中间环节也需要进行养护,例如,装车时要注意降低枝叶折损率,避免根部严重受伤,要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中间进行洒水、遮阴等养护工作。其次,现场栽培环节也要注意细心养护,例如,有些常绿植物需要带土移植,还要保证土球大小合适,避免原生土在入坑前散落过多,根部过于暴露,植物栽植后需覆土踏实并浇透水,特别是一些较为精贵的花卉类植物,要用草绳捆绑枝条,薄膜包裹花苞,禁止重物倾轧。
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的滋润,作为重要的生长要素,水分需要控制在合适的量才能保证植物良好生长,因此,在进行水分养护管理前,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结合气候变化、气温变化、植物生长状态观察记录,按照植物的实际要求控制土壤含水量。一是要适时浇灌,在植物出现严重缺水情况前补充足够的水分。为了确保水资源被有效利用,需要选择水源,控制好用水量,采取定点定时自动洒水装置或人工喷洒等方式合理进行灌溉。在这个养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高温时节,并要考虑冻土影响。二是要适时排水,土壤含水量过多反而容易导致植物死亡,在雨季降水量较大时,有些植物抗涝能力较差,需要设置排水沟、降水井等排除多余的水分,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即可。
植物成长过程的养分需求会不断变化,周围环境和土壤成分、浓度也会变化,虽然栽植初期施加了一定量的基肥,但由于不同植被吸收肥料的能力不一,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量也不同,在后期发芽、幼苗长大、植物成型等阶段还需要适当追肥,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因而养护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植物生长情况,对其生长过程和变化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植物缺少营养时可施加相应的肥料。以往的化学肥料由于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危害,在不断地研究改进后,众多环保安全的肥料被不断开发,当前我国多采用有机肥料,可以根据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保证植物在生长过程得到合适的营养,避免营养过剩造成浪费,或是助长杂草生长。
园林景观对于植物的生长状态有着统一化、规整化乃至创意化的设计,植物的枝叶姿态、生长高度、扩展范围都是养护管理的重点,为了保证景观最终的美观艺术效果,需要对植物进行合理的修剪,在保证不损伤植物根部、不影响其后续生长的情况下去除徒长、不符合景观设计意图的枝叶以及枯枝、畸形枝,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规整性和观赏效果。其次,植物过密影响通风、采光效果、营养分配,为了保证植物健康生长,使植物都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需要通过修剪调整植物的密度、形态,使植物之间疏密有致、层次丰富、互相映衬、和谐共处,进而打造符合生态园林建设要求的园林绿化景观。
在不同季节有些病虫害发生率较高,各种植物虽然患病原因和虫害情况不同,但是都可能会出现叶片枯黄受损、最终死亡的严重后果,对于园林绿化景观是一种极大的损失,为了保证植被健康生长,顺利度过病害高危时期,最有效的是做好预防工作,并在病虫害出现早期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扩散,因此,园林绿化养护的精细化管理应提升对于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意识到修剪、浇水、施肥等养护措施对提高植物抗病害能力和创建健康的植物生长环境的重要性,除了做好以上养护工作,还要强化对于病虫害防治信息的宣传力度,促使养护人员掌握景观园林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并制定定期病虫害防治方案,喷洒由不同药物、水量配比的药水,及时清理苗圃,去除虫卵、巢穴、寄生虫,进行树干涂白、焚烧或者深埋枯枝落叶,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避免对园林景观造成损害。
园林绿化的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诸多领域,需要众多人员协调开展各自的工作才能提升养护管理成效,因此需要完善的体系作为养护计划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深入理解精细化养护的概念、目的,并结合具体的园林养护工作内容,编制详细的养护规则与操作流程规范,并明确管理任务和标准,建立责任制度,制定奖惩制度,从而有效监督和指导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促使各项工作密切配合、有序推进,进而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
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高低是决定养护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养护工作,首先要加强相关人员对养护和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只有意识到这种管理模式与以往的不同之处、特别优势和对园林景观的重要作用,才会提高其对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而自发地认真对待这份工作,严谨负责地开展管理工作;其次要强化养护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经常组织培训学习,耐心传授各种养护和管理新知识、新技术,重视实操技能培训,确保养护管理人员具备更专业的养护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信息设备的使用,并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能够进行专业的养护管理;最后要做好对养护工作的评价,根据工作内容、责任划分、完成效果,结合合理的奖惩制度,对高标准的养护操作给予肯定,对于不足及时总结与解决,激发工作人员进取心,使养护管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提升养护成效。
首先要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基本信息和养护工作有大致的了解,对现有园林环境进行全面调查,掌握与养护工作有关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园林总体规划和地下基本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园林绿化施工方案,进而明确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内容和目标,订立考评标准,科学合理地监督养护工作的进展。其次要保证监督管理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聘请专业的质检人员,明确各方权责,依据相应的绿化工程验收管理机制,参与园林景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明确各养护工作的关键监管节点,一一对照养护标准进行分数评定,对养护单位的工作实行百分考核制度,保障整个过程的合理化和规范化,进而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效率,保证园林景观竣工后其景观效果和工程品质符合设计要求。
一是加大园林绿化养护资金投入,政府相关部门每年要留足预算或是设置专项养护资金,以充足的资金保障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加强对养护资金的审核和监管,对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每笔款项都用于园林养护工作。二是加大技术引进力度,通过引进更为专业、有经验的养护管理人员,学习新的养护技术,配置新设备,来优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和手段,提高整体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水平,管理成效也会更加显著。三是加大智慧建设力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绿化养护监管网络系统,利用监控设备、移动终端管控等设备,实现对植物生长及养护工作的实时监管,通过线上数据收集、存储,并进行模拟分析,进而制定精准有效的养护方案,调整精细化管理策略,高效进行线下实地养护,最终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
总之,由于园林绿化景观是一个随着季节变化、内容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象,不可避免地会受植物自身生长特性和外界环境因素等而逐渐衰败,只有开展合理有效的养护和管理才能切实保障园林景观效果,而当下推崇的养护精细化管理会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和生长周期变化采取更为适宜的养护措施,并且精准控制每一养护步骤,从而使园林绿化植物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给予人们更为长久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