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的探究——以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022-01-01 18:03中共桂林市委党校李霄冰
区域治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正阳桂林历史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 李霄冰

桂林是一座有着两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桂林在两千年历史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特色,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根基。2014年3月,桂林市委提出大力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建成桂林正阳街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厚植文化根基,激发文化自信,是提升桂林旅游文化水准的一次良好契机。挖掘其文化价值,对于塑造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力,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挖掘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的意义

在桂林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桂林独特的历史文化。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展现了桂林数千年的历史风貌,延续了桂林的历史文脉,丰富了桂林旅游文化内涵,体现了城市文明和正能量,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展现桂林历史风貌

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记载着桂林悠久流长的历史文化。据《桂林通史》记载,唐武德四年(621),大唐名将李靖出任桂州总管,营建了桂林历史上第一座有详细记录的城池桂州城。这是对桂林城最早建筑的记载,距今已有1400年。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桂州府都护蔡袭增筑外城一座,外城有八个城门,主要是居民的坊巷。光启年间(公元885-888年唐僖宗时期),桂州都督陈可环在桂州外城的北面增筑了夹城,形成当时的商业中心。城池面积近一平方公里,这就是桂林城最初的模样,确立了迄今为止桂林城的位置。唐代莫休符写的《桂林风土记》里记载“逍遥楼”就建在唐代“子城”:“从子城沿江南下,抵子城逍遥楼”。证明逍遥楼当时就建于子城之上,“南北行旅,皆集于此。”此时已经形成了“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也说明当时桂林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城市规模。

桂州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升为静江府,静江府于明洪武五年(1372)又改为桂林府。随后,朱元璋侄孙朱守谦设藩于桂林,称为靖江王,于独秀峰南面修建了靖江王府。东西巷的形成就和靖江王城息息相关,最初是靖江王城的附属设施,也就是靖江王祭祀的地方。明朝覆灭后,正阳东西巷紧邻漓江,巷子作为中轴,成了商贾之路的核心部位,一度聚集了大批商贾。他们南来北往,挑担买卖,给巷子带来了人气和财气,巷子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一度达到了鼎盛。在原址重建改造后的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持了清代东西巷的风貌,还原真实风貌,特色彰显,基本上做到了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尽可能地勾起人们的历史性记忆。

(二)延续桂林城市发展文脉

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是城市的灵魂,展示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逍遥楼经过1400多年的历史,东西巷也距今有几百年历史,共同见证了桂林城的历史变迁。桂林正阳历史街区在桂林城市文脉延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中充分考虑了桂林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既保护桂林宝贵的历史人文景观,又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正阳东西巷、逍遥楼、靖江王府周边组团,形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王城旅游商圈,彰显靖江王府周边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的文化特色。

(三)丰富桂林旅游文化内涵

进入21世纪以来,桂林城建工作始终围绕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风景旅游名城”这两块金字招牌发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定位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强调文化与旅游融合,挖掘桂林丰厚的历史文化,为旅游增添内涵,也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

历史上,桂林为西南重镇,其政治、行政、商贸、风景游览等城市功能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恢复唐代逍遥楼,改造东西巷,展示了桂林文化历史风貌,弘扬了中华建筑、文学、书法等深厚历史底蕴,进一步丰富了桂林旅游文化内涵。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博物展览等旅游服务用地,同时配备了公共绿地、集散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既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也优化了桂林的旅游环境。因此,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逐步成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城市旅游消费品牌的新地标,既体现了桂林人文历史,也提升了桂林旅游文化水准。正阳东西巷街区以景区发展为载体,以文化再生为基础,融入王城、两江四湖景区景点,整合文化遗产、经济产业等要素,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目前,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古色古香的正阳东西巷文化街区已成为桂林市一个重要的商旅中心,日均人流量约3万余人,多时达5万余人。

(四)体现桂林城市文明和正能量

桂林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桂林人有骨气、有气节、能吃苦耐劳、胸怀宽广、聪明才智和勤学上进的精神,这些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文化的发展,展现了诸如陈宏谋、王世则等清廉文化,龙献图、岑春煊等名人文化,陈继昌、赵观文等状元文化。桂林市通过发掘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弘扬优秀文化,凝聚精神,增强了桂林人民的凝聚力。比如,逍遥楼就是由桂林本土20家优秀企业捐资建造,每个企业捐资100万共2000万元完成了主体建设。东西巷街区通过打造诚信党建品牌和诚信商旅品牌,确立街区“党建工作服务街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开展“星级文明商户”评选评比,倡导文明经营,促进街区诚信经营,有效提升了街区服务品质。在“诚信商旅”品牌效应的影响下,一批桂林老字号店和知名品牌店入住街区,街区商铺利用率达到90%,街区经济蓬勃发展,不断增强新的活力。

(五)提升桂林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将历史街区列入不可移动文物范畴,可见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要营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与活力。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桂林城市中心,挖掘文化价值就是要充分利用桂林城市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将旅游、文化、生态等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的核心竞争力,把桂林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竞争优势,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也因此成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高品位步行街。

二、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体现

桂林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是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井街巷、名人府邸”为街区特色,既有传统居住、传统商业功能,又有新的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等功能,既传承历史又体现时代发展,形成多元文化复合型历史风貌,其特有的厚重的文化价值展现了桂林特色。

(一)教育文化价值

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区域是桂林历代城池建设的核心,也是桂林教育的文脉所在。桂林第一座子城是唐代时期在独秀峰下修建的,后又在此修建了桂林第一座州学,时称“桂州学”,桂林有了自己的教育机构,大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桂林文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朝代后,清政府于1657年将靖江王府旧基改建为广西贡院,作为广西的乡试机构,共走出了585位进士(其中298名为桂林人)、4位状元,代表了桂林历史上最早、规格最高的科举教育文化。桂林历代官绅均在此捐资办学,成为桂林最为重要的官学之地。民国时期,广西贡院所在之地为广西省参议会、广西省政府所在地,成为广西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新中国成立后,设军政大学于此,1952年后改设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目前为广西师范大学本部校区。

修缮后的东西巷以一组浮雕形式,记载了桂林8名状元、298名进士的历史。桂林考取的状元数居全国第五位,其中就有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获得者陈继昌,东西巷正阳门城门上的“三元及第”石匾就是为纪念陈继昌所立。教育文化的深厚显示出桂林人才辈出,文化、教育的发达,更增强了桂林人的文化自信。

(二)诗词文化价值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诗词亦然。历代景观名楼都是文人墨客赋诗的场所,黄鹤楼因为有崔颢和李白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声名远扬;岳阳楼因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后世流芳;滕王阁则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名扬天下。逍遥楼也不乏名人诗词,如唐代宋之问写下“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成为流传后世的千古佳句。李商隐、范成大、刘克庄、伯笃鲁丁、吴伯寅,杨芳等,都为逍遥楼书写过诗篇。逍遥楼下立着的石碑上刻着“逍遥楼”几个大字,乃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笔画雄强刚劲、端庄雄伟、气势非凡,为桂林留下了广为人知的宝贵诗词、书法文化,也让后人锲而不舍追寻着它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建筑文化价值

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的地理坐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民族、宗教乃至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历史上的逍遥楼曾是岭南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构成了岭南城市类型体系中具有非凡意义的历史文化名楼,是历代桂林城重要的文化符号。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重建改造,重在显山露水又彰显历史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美观雅致,与山水相融、与文化相融的城市风貌,彰显桂林城市个性,提示桂林城市品位。逍遥楼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古朴庄重,舒展大气,同时又俊秀灵动、富于活力,既和周边市区旅游繁华地带融为一体,又与周围优美的漓江风光和靖江王城等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闲适优雅之态,成为桂林市历史文化地标建筑。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护性建设为原则,以修旧如旧、修缮改造为主,以拆除改建为辅。在改造过程中对东巷遗存的六处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按原状进行了修缮保护。在复原马启邦故居过程中,本着尊重原有建筑历史风貌的原则,保留和延续了这栋楼的欧式风格。东西巷分为传统居住风貌界面、传统商业风貌界面、古城墙界面几种类型,体现中国元素与现代生活方式相互融合,使得当地文化历史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巷格局、历史构筑物等都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在考古过程中发现了叠压的清代岑氏家庙及明代的靖江王府宗庙遗址,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市委市政府几次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经过多方考证研究,最后重新规划,将商业楼规划更改为建设“遗址广场”,进行遗址保护,还原真实风貌,彰显特色。

(四)廉政文化价值

唐代桂州总管李靖在桂林任职期间,多为百姓利益和当地长远发展考虑,深得老百姓爱戴。《全唐诗》中张叔卿的《流桂州诗》就记述有:“莫问苍梧远,而今世路难;胡尘不到处,即是小长安。”将桂州称为“小长安”,以此说明当时的安居乐业景象。李靖为后人所称颂,在逍遥楼下为李靖所立的塑像,就是为纪念李靖为桂林城所做出的贡献。一千多年来,桂林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批勤政为民的廉政清官。在东西巷状元廊里,记载着桂林的八位状元的清名,分别是广西第一位状元赵观文、唐代著名诗人裴说、“铁面王”王世则、武状元李珙、三元及第的“循吏”陈继昌、父子同朝的“神童”龙启瑞、写下《民以食为天》的民生状元张建勋、耿直清正的刘福姚。这些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廉政品格,丰富了桂林的廉政文化内涵,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廉政思想。

(五)抗战文化价值

桂林市档案馆编撰的《百年光影:桂林城市记忆》资料记载,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阳门前瓦砾遍地,被毁房屋上的木头横陈,房屋的墙壁坍塌。虽然家破城毁,但桂林却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城。抗战时期,东西巷里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抗日文人志士。如,1941年居住在东巷末端南侧的有“兄弟翰林”之称的龙朝言、龙朝翊后人龙泽厚为了支援抗日前线,毅然卖掉老屋捐款红十字会,搬离此巷;1942年民国著名电影明星胡蝶在东巷参加过桂林抗日募捐演出,演唱了《夜来香》和《满江红》;曾居住在东西巷的清代山西巡抚岑春煊晚年正值抗战初期的上海128抗战,他把自己3万元的养老钱捐给了抗战部队。这些在抗战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爱国奉献、民族团结、英雄气概等抗战文化,到了今天依然具有跨时代的价值,也是对桂林城市文化内涵的一种丰富和传承。

三、塑造有生命力的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充分挖掘文化价值

通过对桂林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清晰地看到文化价值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价值。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些文化价值,才能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将更多的文化展示给世界,为城市留下历史记忆。

(一)尊重历史价值,深入发掘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街区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同时也是因为历史而形成的特定场所,文化价值是蕴藏在历史文化街区中无形的宝贵财富,也是城市发展中宝贵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了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城市历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是重要的历史价值的体现。街区留有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历史信息应该尽快进行发掘和整理,通过博物馆等向外展示。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打造民俗博物馆、展览馆等作为街区的文化中心和重要展示平台,在展馆中陈列可移动文物,通过微缩景观、情景再现等布展手法,并辅以先进的声光电技术等多种展示方式,来反映街区建筑艺术、历史人文以及环境的文化价值。

(二)突出文化价值,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创新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范(GA50357-2005)》认为“历史文化街区是获得政府授意,应该进行保护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创新除了维修建筑、恢复遗址,还要注重对历史文化街区精神内涵的提炼,以及对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开发。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升级和打造,一方面要加强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名城中最活跃的部分,要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传承其中的文化,要把文物和遗迹尽可能保护好、建设好,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增加街区的活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要有一种内循环机制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以文化养文化、以文化发展文化,让文化自我繁衍,实现文化街区“源头活水来”。另外,可以在提升街区服务品质上下功夫,促进长远发展,致力打造党建品牌,传承街区优秀文化,构建党建文化,推动街区发展的同时促进两新组织党建快速健康发展。

(三)强化街区功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

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是蕴藏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巨大财富,是城市发展中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文化街区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味营造商业氛围而不注重历史文化气息,忽视了环境、服务品质的改善,这样会降低街区的吸引力。同样,没有活力的历史文化街区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要以商业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化的价值,加以合理规划,才能释放其商业价值。在保护的前提下,拓宽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其利用水平。对重要建筑应当采取严格的保护和改造制度,对其他一些建筑或者街道则可以充分利用,逐步开放,延续其原有场所的意义。要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教育、科研、经济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城市用地、人口产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制约,遗产保护与多样性利用,综合解决历史人文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挖掘和发展,满足新型文化旅游城市功能的发展要求。通过完善各功能区,比如,历史文化展示区、传统工艺美食区、旅游休闲购物区等等,拓展旅游商圈,丰富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社会监督,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的模式,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商户”三位一体运营机制,更好地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正阳桂林历史
夏日正阳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新历史
秋风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