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岗喻
(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 郑州 450000)
在出版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政策引领下,地方出版社重视主题出版并开展了多种创新实践,当前一些展现中国成就、突出地方特色的主题出版图书受到不同需求读者的认可和欢迎,市场的良好反响也让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工作信心更足。地方出版社应脚踏实地利用本地的优势和特点确定发展思路,同时打破地域界限,扩展选题视野,走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1]
从事主题出版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重中之重。这与地方社擅长的具有鲜明地方属性专业出版和长期积累的品牌光环相得益彰。主题出版要与时代同频,因此做主题出版图书不仅要在内容选题上常态常新,还要在外在呈现形式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未来,主题出版要真正做到使大众读者入脑入心,就要积极拥抱新媒体,采取融合出版媒介形式。媒介融合一定意义上具有重塑传统出版的流程,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沟壑纵横。主题出版要借势而行,更要顺势而为,在主题内容的选择策划、出版形态的优质传播、增加读者互动趣味性等方面积极作为,使主题出版图书推介上更具有个性化、更具有亲和力,使主题出版图书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面向未来,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是危中有机、变中有势。善于借势,顺势而为,必将带动地方出版社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中会有“盲目发展,盲目扩张”和“不作为、不发展”带来的风险,也有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穿旧鞋、走老路,粗放式发展”引起的出版风险。同时,出版社也面临着新媒体浪潮带来的生存危机。
出版的创新,在于为读者提供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新知识、启发新思考。一段时间以来,“出版业是夕阳产业”成为出版业的焦点。推动出版业发展,在项目运作、商业模式、产业布局等方面谋篇布局,做好融合发展,点睛之笔在于运用新技术手段。[2]主题出版的变化,是技术直接催生的结果,不能把“互联网思维”仅仅当作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业绩上。地方出版社要积极学习运用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遵循融媒体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传统主题出版的内容优势向互联网络空间延伸,不断满足读者受众越来越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好融合发展,核心在于精品内容。精品内容是推动融合发展之本。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颁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出版行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出版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一个明显变化是,出版行业由过去的图书出版者,逐渐转变为信息和知识服务提供者。可以预见,未来优秀的融媒体主题出版图书会越来越多,对读者受众有更强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说,新技术发展给出版行业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蓝海,融合出版给主题出版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赛道。
地方出版社相对于中央级出版社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信息流通相对不畅、出版资源比较稀缺、销售渠道窄等诸多方面。比如,在省会城市举办一个新书发布会,邀请的都是本省的省市级媒体,中央级出版社在北京开新书发布会,邀请过来的媒体大多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中央级媒体,辐射面天壤之别,宣传效果大不一样。
探索主题出版图书的发展路径,地方出版社是未来主题出版的主要力量,是主题出版的生力军。在策划主题出版图书方面应该从短期行为向长远布局转变,逐渐告别临时赶重要节点式的出版模式,向纵深挖掘和谋划,向深耕战略转型发展。随着主题出版图书内涵的扩展,特别是一些体现国家意志的选题策划以及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项目,这些导向性的变化决定了主题出版图书需要沉下心来倾注多年心血去完成,真正打造成“为时代添彩”的优质图书。
近年来,主题出版在传承时代价值方面成为主题出版话题,其中谈论最多的莫过于读者喜看和爱读问题。在纸质图书受网络阅读冲击的今天,主题出版图书借助科技革命走守正创新之路。如革命传统主题出版图书,“守正”是立意在建党、建国、建军过程中的理想信念,“创新”是在革命传承的底色上描绘出人物背后的故事。具有守正创新味道的红色读物,才有可能受到读者受众的热捧。
在主题出版图书的编辑策划中,编辑队伍是影响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快慢的核心因素。当前,主题出版图书的内涵和形式都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如何能让主题出版图书做到见新见巧、出新出彩,让“有深度”的理论变成“有温度”的实践,让“有意义”的思想变成“有意思”的行动。[3]如何让主题出版图书成为读者受众喜闻乐见的选择,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亟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在编辑人才培养上,地方出版社激发人才活力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措施不够。地方出版社意识到编辑人才的“短板”,也要同时设法解决问题,积极发挥优秀编辑的示范引领作用,激活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打造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名编辑和名团队,夯实主题出版的编辑人才队伍基础,推动主题出版业做强做精,努力实现主题出版图书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地方出版社一般处于省域范围内区域性的文化中心,策划来源通常是以地方高校、各类研究机构为主体的作者队伍。主题出版图书有影响力的头部作者大部分集中于京津沪深广等一线城市,地方出版社很难为某一类主题出版图书,花费较大精力去找寻一批高层次的权威作者。[4]
与用户的距离感,是传统出版区别于融合出版的痛点之一。出版社不掌握或很少了解读者受众的喜好和选择,大批量读者受众有效信息聚合在图书电商商城和音视频订阅平台,这就造成了图书选题策划与市场受众的脱钩、出版供给侧与受众需求侧的“信息茧房”。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日新月异,这种“信息茧房”越来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传统主题出版遇到数字出版的冲击问题。地方出版社应统筹考虑,把编辑队伍布置在互联网一线,迎接新的变革,在变革中打造融媒体主题出版图书项目经理。
随着5G、AR、VR等技术的普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互联网+内容”和“互联网+产业”的趋势,新技术的运用为传统出版连接读者受众提供了便利。[5]主题出版要善于借力,综合运用互联网环境下不同媒介渠道,借助技术手段连接读者受众,通过大数据比对,对读者受众的喜好、偏好、购买习惯、阅读次数等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读者受众“画像”,逐项细化主题出版选题;与此同时,要对读者受众付费浏览的知识内容进行积累探索,尽可能满足读者受众的需求,根据自身优势提供定制式知识服务,从而不断扩大主题出版图书的“互联网+”版图。
站在技术革命大规模商用的风口,技术之下依旧是“内容决定走向”,地方社需统筹谋划、优先解决主题出版图书融媒体化、数字化融合问题。出版社的核心优势是知识内容,随着技术变革,内容服务承载媒介的变化,出版业态逐步向融媒体方向靠拢。可以预见,主题出版图书要提前谋划,逐步摆脱纸书的传统方式,从纸质图书转向音视频电子书、数据库等融媒体表现方式,做好主题出版价值挖掘,实现“同一内容,多种形态”。另外,融媒体出版形式,可以以不同方式满足读者受众差异化需求,增强阅读体验,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
主题出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整个出版行业而言,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考验着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出版社和出版从业人员。当前,需要在认清主题出版的本质和价值基础上,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地方出版社主题出版的稳步前行提供新发展路径。
新发展阶段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的定位是:守正创新,不断增强主题出版的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通过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发挥好主题出版对地方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确保主题出版图书高质量发展,地方出版社可按照“广储备、勤提炼、提效益”的要求,统筹做好选题开发、书号申报、资金扶持、编校配比、印制发行、宣发同步等方面工作,确保主题出版图书“双效”俱佳,真正成为读者受众爱不释手的优秀作品。以河南地方出版社为例,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现脱贫攻坚成就、弘扬黄河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阐释、青少年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重点策划了47种图书。立足河南省情和地方红色资源,作为主题出版图书的重要组成成员,河南人民出版社组织策划了一批兼具时代主题、国家意志和河南特色的党史类主题出版图书,包括《建明河南党史》《河南红色精神读本》等图书,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凸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地方出版社主题出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6]
在策划选题方面,要走好融媒体时代的路线,主动挖掘具有时代价值和潜在需求的内容,打造出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构建起读者受众喜闻乐见的出版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在满足读者受众美好文化需求的星辰大海中拓展出更加辽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深耕传统纸质图书出版领域多年的地方出版社,可以清醒地预见到:传统的纸质图书也许永远都不会消失,但其天花板已经越来越低,其规模也将逐渐萎缩。在当下的万物互联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图书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主题出版图书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适销对路的门槛日益增高。做好主题出版图书需和新信息新技术结合起来,走融合创新之路。敢为行业人先,创新主题出版图书的表现方式、产品业态、消费模式,特别是要把握新一轮新技术革命发展趋势,运用数字化手段为主题出版图书的创作、编辑、传播各环节赋能,做到紧贴时代,引领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内容永远为王”,只有真正为广大读者受众提供优质的主题出版图书,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对地方出版社来说,方向和导向应放在首位。[7]主题出版图书选题策划中应坚持向上向善的内容导向,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比如,对河南地方出版社来说,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录小康工程、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等省域重点内容,精心组织出版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方印记的优秀图书。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三审三校全流程出版制度。通过编辑业务培训、组织专题竞赛、实地观摩学习、图书创新展示等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培训项目和活动,着力提高主题出版图书编校人员的核心素质,稳步提升主题出版各环节质量和把关能力。
筹划主题出版图书,出版社理应扛起政治责任和文化使命。以主题出版项目化运作为抓手,组建项目专班,通过建总台账、列时间表、画路线图,是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一条有效路径。[8]重视遴选国家级专家,组建专家作者资源库,持续做好对国家重点规划、资助、获奖项目申报的把关、引导和提升工作。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期间强调,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河南人民出版社主动站位,策划出版《焦裕禄精神简明读本》《红旗渠精神简明读本》《大别山精神简明读本》《愚公移山精神简明读本》《南水北调精神简明读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简明读本》等“河南党史党性教育系列教材”,满足地方读者需要。《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是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导,河南地方出版社全员参与的重大主题出版项目,丛书计划以10年时间打造,规模暂定150种,面向全球公开招募优秀文稿、出版、制作及宣传营销机构、平台,每种稿酬10万-100万元(400-4000元/千字),特别优秀的文稿可突破标准上限。丛书将包括纸质书、电图书、有声书、视频书、融媒体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等至少6种出版方式,将图文音视频融合出版,在地方出版社尚属首次。[9]
主题出版的呈现形态不再是简单地以纸质图书为载体的延伸,而是以内容为中心的发散式网状行进。地方出版社应借助新技术手段,提升主题出版图书的传播影响力。数字平台经济的勃兴给融合出版、数字出版提供了思路。以数字主题出版为切入点,整合党政、社会各方资源推进主题图书数据中心建设,重建读者连接,增强受众黏性。
在新发展阶段背景下,主题出版图书需紧跟政策要求、时代变化,也需紧跟读者需求,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梳理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因事而为,把握大主题,开拓新局面。[10]地方出版社在微信、天猫、抖音等平台沉淀的读者受众数据,通过合理整合与梳理,使数据库数据契合数字出版平台的功能,完成自动抓取和智能分析,完成对读者受众的精准画像,比较清晰地知晓哪些细分读者受众有需要、需要什么、现有主题出版图书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等,再提取最大公约数,作为主题出版策划的数据基础,实现从“预判”到“精算”的迭代升级。绘制好读者受众的“文化需求云图”和“文化偏好画像”,并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主题,策划推出一批精品主题出版内容和活动,走进更广的读者受众群体。
在主题出版策划之初或策划过程中,在微信、抖音、知乎等高流量互联网数据平台上策划设置吸引眼球、引人关注的话题,提前传播预热,再积极借助官方媒体、网络达人等互联网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去吸引更多的网民围观,并积极参与话题讨论,进而因势利导,引爆热点。在多轮次的话题讨论中,不仅可以实现主题出版内容的多轮次互动传播,还能沉淀大量读者受众数据。主题出版团队得以更清晰了解图书与服务的意见,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出版内容和传播质量。广大话题参与者也在和主题出版团队共同打造图书的过程中产生了紧密的价值链接,这样打造出来的“订单式”图书和服务更具有读者受众黏性,更有潜力成为市场“爆款”。
主题出版是出版人的底色所在。通过设立首席编辑、给名编辑工作室授牌等方式凸显用人导向,加大市场化选拔和招聘力度,引进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主题出版队伍。在优化人才队伍上,要强化平台思维。平台思维是一种互联互通互动的互联网思维,其关键词是“连接连通”,其核心是资源整合交互,以一种共赢的方式发挥各方所长,达到“放大效应”。[11]据此,出版社应结合实际,依据编辑意愿,通过报名、考核、推荐等有效形式,成立以主题出版策划和编校为主的项目组,或专门组建主题出版编辑室。综合运用编校业务学习、业界大咖交流、外出参观访学等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策划和出版主题出版图书的职业能力,发挥“比学赶帮超”的优良传统,让骨干编辑与新进编辑“结对子”相融共生,为打造优秀主题出版图书做好人才储备。
围绕主题出版,实施人才培优,建立内部师资队伍,挖掘内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学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实现培训规模最大化。通过新招聘人员岗前培训和青年编辑骨干专业培训,及时推广优质内容,提升核心骨干编辑人才的专业素质能力。开展编辑岗位人员的职业技能竞赛,激励策划编辑人员在工作中成长成才。
新时代背景下,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都正在发生着明显变化,社会大众对主题出版的认知和接受也随之变化。面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主题出版图书是地方出版社的责任和义务,也对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提出了更高要求,主题出版不应过多追求“大而全”,通过地方小切口展现时代大主题,“小而美”的出版方式或可异军突起,再通过数字化赋能主题出版,诸如AR、VR、5G、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新时代主题出版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12]主题出版要在实践中不断梳理、归纳好的做法,创新方式方法,让主题出版“活”起来、“美”起来、“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