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琳
初中所开展的阅读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课文内容研读,让学生拥有更高水平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相应的升华,让学生的洞察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通过对话策略的使用,实现师生、生本之间更为深层次的交流,同时教师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阅读教学的内容不再过于烦闷。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动学习能力,其主要的途径就是进行对话性策略的阅读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需要将对话策略的实际内容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改进,拥有更高效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具有内涵和思想深度的阅读课堂。
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善于应用一些更加合理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与学生之间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并且教师需要根据现阶段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提出一些具有梯度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就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言,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时间,教师的存在包办了学生的思想以及话语权,让学生不能进行主动性以及自主性的学习,学生被物化与客体化。在实施“对话式”的语文教学工作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所担任的角色不再是“发号施令者、以及裁判者”,而是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合作关系,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起到促进的角色,以这样的新形象与身份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之中,让学生能够收到更加深层次的感染,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学习以及体会人生。对于教师而言,其应该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与建议乐于接受,并且应该更加积极的与学生进行相应的沟通与交流,交换彼此之间的想法与认知。教师现阶段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以往的传授知识,逐渐向着鼓励学生思考的方向改变着,并且除了其所具有的职能之外,教师的工作内容逐渐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顾问,与学生之间进行意见交换,是发现矛盾的存在而并非是提出相应真理的存在。也正是因为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出自身所拥有的能力,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所以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逐渐转变为被关注,并且拥有自身独立思想与判断能力的一个自主能动的主体。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不要将自身所拥有的思维方式以及逻辑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应该更加尊重学生,塑造一个更加理想的平等对话环境。
如在对《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五至六分钟的时间粗略的阅读一下课文,并在学生粗略阅读结束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再一次的课文阅读,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自行将相关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与总结。其中所提及的一个问题就是:(1)斯科特探险队的悲剧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2)为什么说斯科特探险队的悲剧是伟大的?
抽取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去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从而能够袒露内心真实的世界;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阶段,进行认真的倾听,并且通过学生所描述的语句,进行相应的反馈,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之中,教师的重心应该放在学生身上,并且需要积极的去倾听学生的看法以及见解,当学生在进行回答问题的过程出现了疑惑和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应该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知晓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对错误进行纠正。在该学习方式下,学生能够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能力,拥有更加广阔的思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教师在该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对交谈环境的一个提供者,是开展对话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对于学生所表达出的思想以及内容进行倾听的这样的一个存在。教师应该平等地接受和理解学生所提出的相应见解,同时也应该逐渐引导,使得学习进度能够逐步推进。学生在与教师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见解,并发挥出自我能动性,同时学生能够在批判、借鉴和吸收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见解中对自我的见解进行不断的合理化。
语文阅读教学之中的对话策略不仅仅能够应用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同时也能够在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想要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文章的发展脉络以及其所描述的真情实感,就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并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考虑作者在该情形下所想要表达和传达的意义,从而实现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学生所拥有的自我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文本也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被简单理解和记忆的对象,而逐渐成为了未定的以及有待阐述的一个形象。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将教材之中所具有的内容作为其主体的部分,让学生与文本之间所开展的直接交流和对话过程起到促进的作用,让学生在进行相关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现阶段所拥有的经验、知识以及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感知该文本之中所拥有的内涵,更加深入地了解自我和世界。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是最能够体现出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对于学生而言,首先就需要对以往所存在的一目十行与走马观花这样的不良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要能够沉心静气的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要逐渐尝试着去理解作者笔下所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与文章所涉及的人物以及作者进行对话,从而拥有更高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升自己所拥有的文学素养。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优质的阅读环境,并以自身作为参照,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习惯,让学生的不正确阅读习惯得到改正,让学生能够在这种优质的阅读环境之中做到有所思有所想,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理想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不断对自身所拥有的格局和境界进行突破。
为了能够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通过相应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拥有对知识的研究欲望,使被动阅读转换为主动阅读。其中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并指导学生如何从各个信息来源进行信息的获取,锻炼学生辨别、筛选与整理资料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收集与该篇文章有关的图片、视频与音频,通过对苏州园林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当学生拥有丰富的资源之后,需要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对话,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诵读。通过充分的对话,拥有更高效的课堂和教学质量。
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就是对文本内容实现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的知识、精神以及人格进行构建的一个过程。学生能够与作者进行更为深层次的交流,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出主体能动性,从而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构建,让自身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和丰富,在进行文本内容解读的构成中拥有更加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思维方式以及逻辑表达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实际所开展的阅读教学工作之中,教师应该使用对话策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对话,从而让不同的思维之间进行碰撞,产生不一样的火花,让学生能够学会在合作之中竞争,以及在竞争之中合作,通过对他人优秀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从而逐渐弥补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之处,在合作对话的过程之中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己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意义上所开展的语文阅读教学,涉及到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在相互之间的对话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作用被忽视和浪费,这也是现阶段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所在。对话式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主体之间的所拥有的互动过程,在该教学模式下,鼓励学生描述出自身所想,抒发自己的思想,彼此之间进行对话,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个体之间以及与群体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融,对学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情感进行共享。与他人之间进行对话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让实际所开展的语文课堂能够拥有更加生动活泼的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开展的对话拥有着非常多的形式,其中就有全班范围的课堂讨论,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以及优生与差生之间的互教互学等。在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对阅读理解的内容进行交流,同时还能够对获得这些内容的实际过程、步骤以及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这也是在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教师而言,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组别划分,并且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拥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并在分组结束之后,让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对相关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结束之后,抽取相应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针对于学生所提及的内容,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指出学生所存在的不足,并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该对话的过程中拥有相应的收获。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学生所开展的自我对话内容主要是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并在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及鼓励等过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自我之间的对话,学生所拥有的理解能力和感受并不会非常深刻。就阅读而言,仅仅是对文本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构建是完全不够的,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在对文本所拥有的内容进行获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与自身内心深处的对话,从而构建出自我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对自身的改造以及转换,优化自我所具有的品质,完善自我。通过对自我进行反思,让学生能够不断重塑自身思想,让自身思想得到淬炼,提升自我的能力。阅读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阅读,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通过与自身的内心深处想法进行对话,让学生拥有更强的能动学习能力。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提升。比如说,让学生进行随笔和日记的写作,通过专题研究以及延续性探究等形式来完成对自我的反思,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其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
在实际所开展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对话性策略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之中,学生能够拥有更加优良的学习氛围,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了更高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了更高的能动性,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群策群力,完善耕读教育体系
中华民族的耕读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中国,农业是主要生产方式,读书人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结合,以知促行、以行补知,养成了“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并成为广受倡导的传统美德。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传承起源于农耕、薪火不绝的中华文明,弘扬根脉在农村、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让学生知农爱农、心系家国,是今天我们倡导耕读教育的价值依归。
今天我们开展的耕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是对劳动精神的弘扬,通过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让学生“接地气”,关心农业生产、丰富农业知识,感受稼穑之艰、品味收获之乐,并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能力。通过耕读教育,培育良好行为习惯,滋养个人道德品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这正是“耕读传家”的现实意义所在。
——光明网 韩来庆 张惠元 《光明日报》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