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明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向外进行延伸,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读写的技能和办法。在此,笔者结合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分析与整合、交流与思考、阅读与鉴赏等实践活动,从而深刻地领悟书中的道理,并内化成学生的文化修养。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可在阅读前,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深入理解作品。思维导读可代替传统的笔记阅读方法,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整合,又能捕捉作品中的信息,帮助学生记录信息,并将文中的信息线索连接起来。
以《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教给学生,分别绘制导读、初读、拓展阶段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按照思维导图的阶段要求制定《骆驼祥子》的阅读计划,在初读阶段中提出对作品的疑问,并自主制绘出人物的关系导图。跟随学生的阅读进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思维导图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脉络进行调整,最后根据思维导图的整体脉络进行补充和拓展,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图1:《骆驼祥子》第二章思维导图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创新,学生可以将思维导图分成若干个导图。例如,人物关系导图、写作手法导图、剧情提炼导图等等。并将每个思维导图配上图片和文字,以激发学生自制导图和阅读的热情。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利用1 到2 节课的时间熟悉和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结合小说故事性极强的特点,抓住核心词,根据小说内容绘制故事情节导图。这样小说的总体内容就清晰地呈现出来。
以《哦,香雪》的阅读为例。这篇小说以香雪为主要人物形象,教学的重点是感悟主人公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开展思维导图设计,教学意图是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找到小说的语言特色。在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疑问:“‘哦’字有几个读音,在这篇文章中,‘哦’字该怎么读呢?”带着疑问,学生们边读边绘制思维导图,围绕着问题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产生共鸣,从而理解香雪的朴素品质,启发学生与生活互相连接,从更深刻层次上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图2:《哦,香雪》的思维导图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完善导图的评价机制,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学生绘制的导图中挑选出相对完整和全面的导图进行展示。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吸取优秀作品的经验,学习好的思维模式。通过展示活动,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导图的绘制技巧。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优秀的思维导图,并给出评价和建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包含学生的构思、内容的拓展性、内容的正确性、构图画面的整洁性等多个方面。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发放评价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和自评,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表的标准进行打分。然后由教师回收学生的互评表,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打分,帮助学生找到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思维导图绘制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兴趣,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
表1: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作业小组互评表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教学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和总结出每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内容结构、知识脉络等,通过文章的比较,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同时,借助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从而更好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其他作品的阅读当中去,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老人与海》《百年孤独》的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两位作家的性格和命运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两位作家作品风格的差异。在作品中,作家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也能看出作者的性格倾向。对于孤独的描写,二者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找到两篇小说的共同点和区别,然后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哪个主人公更勇敢些,哪个更孤独等。
图3:《百年孤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图4:《老人与海》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综上所述,教师优化思维导图应用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维,掌握文本结构与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