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群丽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出台,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任务。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活动中积累起来并能够在语言情境中运用表现的能力和品质,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因此,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内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语文学科和教材的特点,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寻找其中可以用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资源,为核心素养培养准备充足的素材。例如,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家国天下》中,有很多与爱国有关的文字、名言、警句等,如“每个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为之描画为之歌咏,为之沉醉为之感动……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些句子表述简洁有力,学生可以将其作为好句好段进行摘抄背诵,还可以搜索积累一些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诗歌、故事、古诗词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提供良好的素材。
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阅读与写作是非常有效的教学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重视读写结合。首先,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得阅读者得语文”,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以教材内容为阅读的基础素材,教材选文大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章,语言、结构、表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分析、诵读、背诵、摘抄积累等,这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量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科幻探险”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给他们推荐一些科幻探险类的小说进行阅读,如《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时间机器》《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等,这些阅读内容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写作训练,如仿写、续写、改写、读后感等,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学习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品质,使学生乐于学习、思考和探索,面对问题可以用创新思维去思考解决,这些品质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交流讨论较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和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提供机会。一方面,要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引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等设计问题,以此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深受教师和学生认可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讨论、表达等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最大限度得到开发和锻炼。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学作品都包含着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的美学内容,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品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作用重大。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观察生活,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在学习写景类课文或游记时,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紫藤萝瀑布》等,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中对美景的描写和表述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将阅读经验延伸到课外,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等,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其次,精神和思想方面的美也是值得学生发现欣赏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件,如陌生人善意的语言或举动、乐于助人的小事、美好的广告语等,都能使我们感受到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再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展示美的事物和形象,例如在学习与自然、人文、品德等具有美学元素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自然景物的图片、视频,不同的文化特色、美学价值的影视作品等,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学习如何去创造美,以实现对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古诗词、文言文、民族文化、革命文化等传统文化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可中国传统文化,并积极进行弘扬传承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学学习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这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工作。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古诗词、文言文等内容的理解、掌握和积累,古诗词和文言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内容,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背诵,还要指导学生挖掘这些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等内容,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内涵。除教材中的古诗词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搜集教材之外的古典诗词进行阅读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古诗词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诵读、绘画、表演等,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如爱国主义、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借助这些课文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再者,教师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参观革命纪念馆、战争遗址,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总之,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新课标规定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