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捷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使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思考并从中获取知识。在高中阅读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深入体会理解文本。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将原本枯燥的阅读课堂赋予活力与生机,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段,帮助学生对该篇文章的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观看完视频之后,再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如有学生认为课文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林教头沧州遇旧识、陆虞侯密谋陷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林冲内心的前后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主题及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对文章主题有更深入的思考理解,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方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降低学习效率。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使学生真正成为优秀的阅读者。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
以《拿来主义》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给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并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以下问题: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拿来主义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辩证地去阅读文章。在阅读完之后,学生可能会不理解文章的题目是“拿来主义”,但作者却先写了“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文章中所提到的“送去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卖国行为,而文中所提到的“拿来主义”是在前两者基础之上的一种超越,它代表了作者所要推崇的一种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批判性阅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课文知识进行分析与探索,分析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清晰,思维也会变得更加开阔,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能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问题意识,养成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高中学生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养成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典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例如,在《我与地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作者史铁生的生平经历,然后,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怎么理解作者与地坛的关系?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这里的?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能够了解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师还可以提问:文章中所说的“这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通过这两个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以此类推,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推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细致梳理,让学生理解文本,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让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使学生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并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栏目预告
全国各省市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不断发展壮大。从上到下,各级各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层出不穷,蔚为大观。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层组织的教学资源征集活动已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转向“精品课程”,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加。所有这些名师工作室活动,教师培训活动,教学资源征集活动,无一不是为了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这其中,教育写作无疑是绕不开的重要话题、核心要素。可以说,教育写作是教师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的检阅台,是教师培训研修、能力提升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孵化的加速器。为此,本刊自明年1 月起特开辟“教育写作”栏目,期待教育专家、一线名师积极投稿,分享教育写作好经验,探讨教育写作好路径,推介教育写作好方法。
——《中学语文》编辑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具体的阅读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结构,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逐段阅读,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或关键词,以此把握文章的关键,确定文章的主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
以《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该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来描绘秋景,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思秋”、第三至第八段为第二部分“绘秋”、第九段为第三部分“议秋”、最后两段为第四部分“恋秋”,文章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秋景的思念之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了文章的结构,还训练了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思路与结构,从而理清作者的情感表达过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和概括,从而把握文章的结构。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品质,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新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和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