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媛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发展事业,反复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立德树人就是要用远大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了青年思想道德发展目标,要求“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巩固”。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与希望。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引领,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开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多元文化、多种社会思潮相互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多种社会思潮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价值引领的目标形成了巨大挑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成为“新常态”。在促进人们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危机进行反思,开拓人类的思维方式,拓展人类的思维领域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当前的“95后”、“0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较为宽松,物质环境较为富足,在家长期受到父母长辈的呵护,在日常生活、消费、处理人际关系中,也多靠父母长辈维持,导致他们对于自我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依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总体上讲大部分是积极向上、努力奋进、思想政治面貌健康向上的,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青年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用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青年,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尤为紧迫。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学习的途径和渠道多样化,信息了解便利及时。在此大背景下,开展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更加贴合大学生的需求,不断增强主动性、吸引力、针对性,不断与时俱进。在通过微博、微信、QQ、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掌握话语权等关键问题上经常表现出无力感,缺乏有针对性的思想价值引领。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打开工作视野,有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工作平台,主动出击,创设青年学生真心喜爱的话语情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思想引领的时代感和感召力。
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用先进文化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指导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向上,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领和栽培。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在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当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个人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碰撞,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存。我们只有加大、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化责任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从而促使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在现在以及未来更长时间我们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时代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这一重要理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生活、理想、理论或事业坚定不移、执着的追求。它是价值观的核心层次,是人们所信仰、所向往、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目的的直接反应,是人生价值的客观表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理想信念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和使命。
在工作中,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持党管青年原则,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充分照顾青年的特点和利益,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服务青年紧迫需求,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更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中国梦成为青年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青年衷心拥护的发展道路,使共产主义成为青年矢志追求的远大理想,增进青年对党的信赖、信念和信心。进一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形式更为丰富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国家和社会近年来的深刻变化,特别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深刻变化,在体验中进一步“读懂中国”,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化理想信念,提升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3.1 拓宽创新路径
丰富育人途径,提升育人实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发挥“课程思政”的有利作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围绕育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渗透进去,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在活动中培养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把互联网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团结、带动和壮大网上积极力量,大力开展正面宣传,增强网络正能量,消解网络负能量。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占据新媒体阵地,引导青年形成正确认知,进行思想引领。
3.3.2 丰富创新内容
因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教育内容僵化单一、教学方式晦涩生硬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感较低,难以真正理解经典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刻内涵,更难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转化为实际行动。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专业精神培养相融合,突出专业特点,比如理工科专业提倡的工匠精神,从而引起思想共鸣,在潜移默化与专业提升中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增强育人实效。
3.3.3 创设创新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媒介,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纽带,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手段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主动适应当代社会背景、大学生思想变化,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首先,在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采取演讲比赛、知识竞答、微电影拍摄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坚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其次,以重大节庆日、重大事件和重要纪念日等为契机,进行政治内容解读、国情形势报告,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交流会、“红色之旅”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再次,树立先进典型,开展身边的榜样、优秀班集体、优秀寝室等评选表彰活动,采取报告会、人物事迹展播等形式,让身边人说身边事,以此影响更多人,感召更多人。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全面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促进青年发展,进一步激励引导青年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