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陵文化遗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2022-01-01 15:56马国芳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遗址文物

马国芳 田 苗 张 燕

(1邯郸市赵王陵文物管理处,河北 邯郸 056004;2邯郸市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02)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对赵王陵遗址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调研。以此为契机,着眼未来,统筹思考,开放思路,以调促研,为赵王陵文化遗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赵王陵遗址的保护、继承、开发、利用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同时,以赵王陵文化遗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切入点,思考、研究和探讨出一条文化遗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新思路。

1 赵王陵概况

赵王陵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国王的陵寝,现存有五个陵台共七座封土,整个陵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是目前已知的单体规模最大的战国王陵群,是研究战国历史和赵文化的珍贵文化遗产。于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保发〔2021〕29号),将赵邯郸故城(含赵王陵)纳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

2 赵王陵文化遗产构成情况

赵国自公元前386年赵敬候元年将都城从中牟迁到邯郸,至公元前228年赵王迁八年被秦国所灭,共计158年时间,历八代君主,胡服骑射、攻灭中山、击败北部少数部族、疆域扩充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以邯郸为都城期间。赵王陵作为一处保存完整的赵国八代王(侯)的王陵体系,地下保存着完整的、真实的赵国的历史信息。赵王陵现存王陵的主体陵台、封土、神道、地表建筑基址、陪葬墓等文化遗产既是赵国历史的重要载体和有力补证,又是研究赵国历史和赵文化的第一手资料。赵王陵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包括地上遗存、地下遗存及相关历史遗存三大类。

2.1 地上遗存

2400多年来,赵王陵在风雨剥蚀、土地开垦、取土采石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原有的寝殿建筑、夯土台基和木构架体系均已无存。目前地上遗存主要是遗存本体构成中包含的陵台、封土、神道等地上遗迹。这其中又主要以分布在五座陵台上的七座高大的封土以及附属于七座封土的陪葬墓为主。一号陵有一座呈覆斗状的封土,陵台东侧有一条东西向阶梯状斜坡神道,地面不存陵墓附属建筑物。二号陵有并排呈方形覆斗状封土二座,陵台东侧有一条阶梯状斜坡神道,南北封土东西两侧均有斜坡墓道,东墓道南北两侧共有5个陪葬坑,台面西北角及台下北侧共有3处建筑基址,东部神道南北两侧共有中小型陪葬墓23座。三号陵有封土1座,陵台西侧两角坡面下部各有一座上覆封土的大型附葬墓。四号陵有呈方形覆斗状南北并列两座封土,陵台东部有一条阶梯状斜坡神道。五号陵有封土一座,陵台东侧有一条阶梯状斜坡神道。

2.2 地下遗存

赵王陵地下遗存丰富,大体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陵墓、附属墓葬和建筑基址本身的建筑构造,另一类是从陵墓中出土的各种文物。

赵王陵地下遗存主要包含墓室、陪葬墓、陪葬坑、建筑基址、陵园垣墙基址等地下遗存。通过以往对1号陵、2号陵、4号陵、5号陵被盗墓穴开展的实地考古勘探调查数据,现基本确定了赵王陵主陵平面呈“中”字形结构。墓穴结构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型竖穴土坑、前后墓道、积石积炭木郭结构,另一种是前后墓道、石室崖洞结构。其次通过查阅2号陵建筑基址、陪葬坑的试掘工作报告可知,陵台顶部周边有回廓建筑。同时,通过对2号陵5号车马陪葬坑的考古工作,对陪葬坑的形制、车马陪葬数量及方式、车马饰件等,也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在所有地下遗存中,2号陵五号车马陪葬坑最具展示潜力。车马陪葬坑坑底部有殉葬彩绘木车4辆、马14匹,且全部是真车真马陪葬。第一辆车车型较小,车头有牵引的马匹与之组合,功能为引导车。第二辆形制较大,与之组合的马匹共有六匹,分为两排排列。第一排两匹马,第二排四匹马,六匹马组合起来牵引车辆,构成了“天子之乘”。春秋战国时期车马等级制度森严,在《逸礼·王度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这也印证了2号陵墓主人身份的特殊性。第三辆车车型最大,属于大型的安车,有并排四匹马与之组合。第四辆车车型较小,属于高车,有并排四匹马与之组合,起护卫的用途。四组车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组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型车队。

目前,赵王陵出土的陪葬品数量不多,多数为被盗追缴的文物。赵王陵七座封土都有被盗掘的经历,其中2号陵北封土墓于1997年被盗,罪犯共盗出青铜马、兽面青铜铺首、镂空金牌饰、玉片、玉圭等二百余件珍贵文物。1998 年 5 月 6 日被盗流失境外的三件青铜马及铜铺首被追回。2号陵被盗后被警方追回的文物主要有青铜马3件、透雕夔龙纹金牌饰1件、青铜铺首1件、玉片200余件。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3 件青铜马、金牌饰、钻孔玉片为一级文物,铺首为二级文物,圭形玉片、圆形玉片为三级文物,以上文物现由邯郸市博物馆保管、展览。

2.3 相关历史遗存

一是赵王陵周边战国时期遗址。第三次文物普查在赵王陵周边发现了若干战国时期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陈三陵村、李三陵村、姜窑村和南两岗村。遗址均发现战国、汉代文化堆积,采集到的遗物主要包括陶盆、罐、瓮、釜、钵等器物残片,及大量的绳纹板瓦、筒瓦、素面板瓦、云纹瓦当等建筑构件残片,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红陶、褐陶。这些遗址是战国时期人类活动的见证,分布在赵王陵周边,与赵王陵的修建关系密切。二是与赵王陵相关的战国赵文化遗存。主要有修陵道路、赵邯郸故城、武灵丛台,林村墓群,蔺相如、廉颇、马服君赵奢、平原君赵胜、乐毅、毛遂等名人墓,七贤祠、回车巷、学步桥等建筑景观。

3 赵王陵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赵王陵整体上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尚未开展全面的展示利用工作。目前只有2号陵台南封土5号车马坑设置了保护棚,通过图片进行展示说明,仅供专业人士参观学习,尚未对一般游客开放。近年来,赵王陵文物管理处围绕赵王陵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赵王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赵王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是做好赵王陵保护、管理、利用的基础规划和纲领性文件。截止到目前,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已完成对规划的核准工作,日前已报请市政府将《赵王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呈报省政府进行公布实施。

3.2 《关于加强赵王陵遗址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实施

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赵王陵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议定赵王陵遗址保护工作。2016年1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赵王陵遗址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成为《赵王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颁布实施前赵王陵保护利用工作的约束性法律依据。

3.3 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展示项目

一是2016年10月,实施了赵王陵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设立了统一的保护标志和保护范围界桩、陵台及封土的整修加固以及建设文物保护看护房、文物标本库房、修复研究室、标本陈列室。二是2019年实施了2号陵陪葬车马坑保护棚修缮项目,完成了2号陵车马坑保护设施的维修工作。三是2019年举办了赵王陵车马坑图片展及2号陵台保护展示标识制作更新。以上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赵王陵陵区整体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掘并利用好五号车马陪葬坑展示功能,为赵王陵2号陵实现向社会公众开放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3.4 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勘探工作

科学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是大遗址保护的前提和学术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地下文物的基本分布情况后,才能使保护规划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2017-2019年,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作为项目承担单位,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赵王陵文物管理处作为项目配合单位联合组队,先后对赵王陵3号陵、1号陵开展了考古勘探调查工作。赵王陵文物考古勘探工作较为全面地摸清了赵王陵3号陵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各类遗址分布状况,为赵王陵墓群的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5 完成赵王陵陵区测绘工作,建立完善考古地理信息坐标系统

2014年6月,委托河北省测绘局对赵王陵遗址区展开了全面测绘工作,10月该项工作圆满完成,拿出了遗址区1∶2000和1∶500的地形地貌实测图,建立了赵王陵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4 存在的问题

赵王陵遗址的保护、继承、开发、利用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造成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管理权限分散,管理部门职能有待强化

赵王陵由五座陵台组成,分布范围涉及邯郸市丛台区和永年区,管理权分属邯郸市赵王陵文物管理处、丛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永年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三个部门。其中1号陵和3号陵由丛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管理,4号陵和5号陵由永年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管理,只有2号陵由邯郸市赵王陵文物管理处直接管理。虽然设置了赵王陵文物管理处,但在管理运营上尚未实现彻底的统一管理,这种分散管理不利于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的落实。

4.2 管理队伍严重不足,编制数有待提高

赵王陵区域分布范围广,整个陵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五座陵中编号为1号、3号、4号、5号的四座陵由属地文物职能部门代为管理,尚未组建专门的管理部门及专业的管理队伍。2号陵虽然由专门的机构赵王陵文物管理处进行管理,但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6人,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保护需要。

4.3 展示利用不足,难以充分发挥社会文化价值

赵王陵由于基础设施缺乏、展示内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尚未开展全面的展示利用工作,难以有效发挥出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只有2 号陵五号车马坑设置了保护棚,通过有限的图片资料进行展示,出于安全保护考虑,目前未对一般游客开放,仅供专业人士参观学习。 二是赵王陵出土文物较少,2号陵被盗后被追回的文物三匹青铜马、玉衣片、金牌饰等文物目前保存于邯郸市博物馆。三是进入赵王陵五座陵台的道路多为乡间小路,整体上交通不畅,道路等级不高,通行能力较差,远远不能满足展示利用的需求。

4.4 人类活动对遗址的保护干预较大

赵王陵遗址虽然远离闹市区,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规避了因城市快速发展对遗址保护构成的威胁,但遗址区多数与周边的村庄边界衔接紧密,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建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赵王陵遗址的保护负面影响较大。一是赵王陵陵区保护范围边界村庄和民居建筑较多,其中4号陵神道与位于永年区温窑村民居建筑直线距离仅200米左右,且仍有不断向陵区侵蚀的趋势,严重威胁到陵台本体安全。二是农业耕作对文物本体破坏较大。赵王陵五座陵台及台周神道均已被开垦为梯田,农耕过程中的平整土地、挖土取土等行为对陵台形制和封土风貌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同时,陵台周边种植的深根系作物也对地下遗存造成一定破坏。三是保护范围内存在炼铁厂、标准件厂、物流园区等工矿企业及其他建筑物。其中,4 号陵和5 号陵南侧是建筑体量较大的永年区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对陵区的环境质量会造成不良影响,也会破坏赵王陵原始的自然风貌,影响环境协调。

5 对策建议

针对赵王陵遗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他地方在遗址保护与利用中的经验探索,结合赵王陵遗址的实际情况,对赵王陵遗址今后在综合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5.1 集中管理权限,完善管理机构职能

将丛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和永年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赵王陵的管理权集中统一到赵王陵文物管理处,在丛台区和永年区分别设置管理站,由赵王陵文物管理处进行统一管理,促进管理措施统一落实。同时,加强赵王陵的日常管理力度,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衔接与合作。

5.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扩充赵王陵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应满足专业保护、专业研究、安全防护、管理利用等职能要求。根据赵王陵保护和管理发展需求,制定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保持人才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赵王陵管理人员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大遗址保护、遗产价值阐释与宣传、遗址公园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拓展管理人员的理念视野,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5.3 拓展展示利用方式,充分挖掘社会文化价值

采用多种展示方法,全面展示赵王陵的历史信息,提高公众对赵王陵价值的认识。一是提升2号陵五号车马陪葬坑展示效果,精心打造遗址博物馆,早日实现对公众开放。目前遗址博物馆(陈列室项目)主体已建成,在完善内部陈列布展环境后,力争将邯郸市博物馆保存的赵王陵相关文物移交给赵王陵文物管理处保管,并在遗址博物馆内实现对公众免费展览。二是打造赵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结合赵王陵区位及环境特点,通过对赵王陵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展示,将其定位为以文化和生态功能为主的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公园建设可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兼具遗产保护、文化展示、生态保养与休憩的功能,使其成为赵邯郸故城的王陵文化展示区,促进赵王陵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的良性互动。三是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围绕已建成的赵王陵文物管理处办公区域,筹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休憩设施等配套设施。四是改善道路交通。青兰高速在1号、2号、3号陵区南部穿过,可在这三个陵区合适的位置(建议在2号附近)设置一处高速出入口,便于从高速直接进入赵王陵陵区。同时,不断优化、提升、完善通往各个陵区的内部道路等级,拓宽路面并优化道路环境。

5.4 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力度

遗址区内坚持自然环境整治与生态环境恢复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一是保护赵王陵周边的山形水势、地形地貌等历史环境特征。重点是保护“一山加两河”即紫山、洺河、滏阳河等历史环境要素,禁止破坏山形水势的生产建设活动。二是加强保护区划内的工矿企业整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新建对赵王陵本体及其环境造成污染的工矿企业。对于已建成投产的工矿企业采取“只减不增”、“引导异地搬迁”的方式进行控制,最终达到逐步关停已有的工矿企业。三是调整赵王陵保护区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性质,由工业用地逐渐向文化设施用地、文物古迹用地或公园用地转变。四是环评机制与环境监测机制并行。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实施前必须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实施中结合环境评估项目不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和检测,力争从源头控制不合规企业的进入。

小结

现阶段赵王陵遗址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文物主体保护为主,探索性开发利用为突破”的初始阶段。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战国赵王陵文化资源,保护、继承、开发、利用好赵王陵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要“守得住”文物,也要让文物“活起来”。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要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力争将赵王陵遗址打造成为邯郸三千年文化史的一张精彩的名片。

猜你喜欢
遗址文物
历史上最有趣的五件文物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辽上京遗址
文物的逝去
文物失窃
辽上京宫城遗址
福建将乐岩仔洞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