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敏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在各领域持续、深度地发展,产业的繁荣形成了极具潜力的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各大设计院校相继开设了相关专业或者课程,对教学体系从框架到内容、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设计实践、从专业布局到课程设计等细节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以文化内涵、市场需求、设计理论、设计实践等属性为背景对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产品设计课程体系的整合发展与学生多方位创造力的融合将是目前设计教育领域的新机遇与新挑战[1]。
目前高校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内涵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度不高的同时,设计教育没有紧跟时代形势的变化,与社会对设计人才的现实需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新环境、新的设计思想、新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下,设计实践课程必然面临着改革和发展问题。设计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材、理论及表面的形式,应当更多地结合专业特点,融入地方资源,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搭建合作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设计能力与专业影响力,同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以弘扬传统文化与服务地方经济为指导思想开展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培养实践设计能力相符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立足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地方的经济发展特色与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项目驱动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整个课程教学由两条清晰的脉络贯穿,一条是课堂教学,另一条是项目实施教学包含企事业单位的教学。实现设计基础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以提升人才培养规格,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创造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在课程教学中以弘扬传统文化与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创造出具有文化创意的艺术产品凸显地方文化内涵与经济特色。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强化设计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教学,使地方高校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无限靠近,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2]。
以产品设计专业中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为例,根据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项目研发合作平台,集合专业教师、企事业相关负责人集中研讨与解读,分析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要求与标准,根据具体设计要求确立课程指导教师、教学计划、教学强度、时间安排、教学难点与重点等。在教学方法上面实现多角度多层次教学;项目在课堂内外展开,课堂与实践教学由专任教师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共同授课,专任教师主要进行理论授课,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科研人员辅助实践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人员、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等全方面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强化设计产品的产出。
特别是要注意如何与地方资源企事业单位进行对接,创造满足企事业单位要求且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达到课程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弘扬传统文化与服务地方经济特色的目标。那么深挖地方文化特色就需要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及文化部门结合,并且得到相关的支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早已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设计出符合特定用户的产品,必定需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文创产品设计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述,然而任何产品都有自身的“文化”,目前在产品中“山寨”“高仿”的现象虽然已经净化了很多,但是我们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大可以从文化入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无穷智慧,在设计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就是沿着先辈们的脚印一步步向前,逐步在产品上面创造属于“自己”的设计风格,因此与地方资源企事业单位进行对接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仅是项目的来源也是设计的来源。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把与地方资源企事业单位相结合的项目引入课堂,再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可以在校内建立多个项目小组,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项目工作日程表,工作日程表的制定以具体项目开发周期安排为依据展开,鼓励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实践,教师分别针对各小组的不同进度情况进行设计指导,这里面可能涉及的问题就是课程与项目的对接关系,是课程第一性还是项目第一性的问题,这里需要打破课程的“界限”,设计专业既然存在阶段性的课程,同时设计项目也都是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很大程度上很难碰到阶段性的课程在开设的时间和具体的设计项目周期正好重合,既然实践项目是课程教学的核心,那这个时间的界限就必须打破,设计的阶段性课程可以采用课内学时与弹性的课外学时相结合的模式,阶段性的课程课内学时结束并不代表课程结束,只有完成整个项目的阶段性任务即课外学时的完成,该课程才算结束,这样才能更容易和有效地将具体设计项目和设计课程相结合。课内学时主要是指导教师与双师型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共同授课辅导,课堂外学时主要是进行工作室制专项集训,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科研人员辅助实践环节,同时根据以上内容建立新型的课程考核体系,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开展,能够实实在在的将文创产品设计的成果落地,形成产品、商品、用品的合理转换,为当地经济与企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将产品设计专业的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与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及经济发展相结合,寻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途径,以地方企事业单位为依托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把具体设计课程的内容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设计人才,同时还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课内外设计实操和实训多维度教学的系统性,使具体设计项目的内容凝练在课程教学对应的环节中,以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以地方区域文化特色为核心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特色的创新产品,为区域间的产品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抓住“培养、提高、服务”3个环节,促进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地方资源的具体设计项目及任务,形成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方面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向理论与实践多方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组建。深入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遵从以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思想,强调市场导向与商业设计流程;加强校内工作室建设,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及考核方式,寻找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学术性、艺术性、实践性、应用性、商业性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让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更好地与工业设计行业接轨,培养出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的设计人才。同时在课程教学中以弘扬传统文化与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创造出更具有文化创意的艺术产品,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与经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