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岚
(贵阳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鼓励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表达,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1]。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来源,人们能从非遗中不断挖掘资源,进行各方位的设计与创新。非遗指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例如:贵州黔东南的蜡染、银饰和苗族刺绣,贵州剑河苗族锡绣、云南大理的白族的扎染、黎族手工织造黎锦等[2]。
文化创意产品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创造出的高附加值产品[3]。
我国文创产品设计的相关教育起步较晚,其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师资队伍不足,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不高,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目前高校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性,存在与实践不衔接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课程体系设置中与非遗有关的文创产品设计的课程开设得不够充分,在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导致教学效果的质量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文创产品设计课程设置与实训没有做到较好的衔接,具有分离的问题。
我国的文创产品设计教育对人才定位不够重视。高校大学生的非遗基础较为薄弱,其文创产品只是表面具有非遗特点,但对于非遗的主题开发和表现形式只存在表面。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定位不够明确,学习如同囫囵吞枣,效果较差,缺乏较为规范的职业规划和定位,大学毕业后难于融入社会文创产品设计的职业中。
目前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师大多是从高校设计专业毕业后,直接到其他高校从事设计教学工作,缺乏文创产品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在非遗基础上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产品设计的职场工作经历,于是对学生的文创产品设计的教育只是理论到理论的知识教育,纸上谈兵,缺乏实干能力。
在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课程设置,带领学生到非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体验非遗文化。并聘请非遗传承人来到高校课堂进行非遗的展览与讲座,并进行设计指导,与学生一起研究非遗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结合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非遗的兴趣,不仅将非遗作为理论知识穿插于课程教学,而且能与文创产品创作结合。例如:贵州高校的文创产品设计教师可以聘请贵州非遗苗族刺绣的传承人来到学校作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讲座,将贵州苗族刺绣的技法、图案、色彩、构图等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结合来对学生进行设计指导。与学生一起探讨贵州苗族刺绣在文传产品设计中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当前高校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课程体系比较陈旧,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设置新型的非遗方向的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课程设置,淘汰纯理论教学方式,并改变其教学思路,根据非遗特色开设相关课程,优化艺术考察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增加到具有非遗特色的乡镇与城市去调研的机会。
不同的设计专业开设与文创产品设计相关联的非遗课程,例如视觉传达专业开设非遗标志设计课程、非遗包装设计课程和非遗广告设计课程;工业设计专业开设非遗设计制图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非遗陈列设计课程、非遗室内设计课程等。
关注时代和社会对文创人才的要求,结合非遗创建校外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基地,引入结合市场的非遗文化创产品设计项目,为学生提供接近社会和市场的实践空间,运用市场规律调整教学思维,使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与非遗传承创新结合起来。
例如:高校开展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客教育,为学生设置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客空间,引进校外非遗文创产品设计项目,开设创客论坛和创客沙龙,使学生将设计作品通过创客空间进行校内校外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并获取校外专家的评价及意见,根据市场规律调整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趋向。
将非遗元素正确运用,同时又将非遗核心内涵进行挖掘和创新。积极将非遗融入教学,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非遗设计实践,使他们从理论知识层面深入到非遗在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中,实现非遗基础上的创新。并与当代国际设计潮流进行结合,开展“传统+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非遗文化与创意结合,为文创产品设计增加更多的附加值[4]。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贵州非遗苗族蜡染的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对贵州苗族蜡染的实践操作活动,了解其文化内涵,制作技法、图案含义,结合当前流行趋势,开展非遗创新的文创产品设计,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设计创作出符合市场规律的非遗文创产品。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高校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师要多学习和鉴赏国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参与以非遗为主题的设计项目,多创作非遗设计作品,锻炼自身能力。积极为学生的非遗文创设计进行教学指导,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非遗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探索非遗元素,在实践中基于非遗背景了解现代设计的趋势。
教师可以将非遗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收集各种国内外设计素材,并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田野调查,获得非遗元素,进行资料的积累。同时申报各个层次的科研课题和参加非遗文创设计比赛,在课题实践和比赛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和参与比赛作品的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体验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趋势发展。
提升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育是发展当前文创产业的关键,而非遗元素的引进,让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使其在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等方面与普通的文创设计教育有所区别[5],对培养优秀的文创产品设计人才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使高校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与市场接轨,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秀文创产品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