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琎 张芊茜 蒋 彦 荆 山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关于公共课课程思政建设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即“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公共课课程思政建设还是有着较全面的要求。
笔者作为济南大学公共课《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负责人,经过近几年公共课思政教育的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对于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入方面有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在将这些内容分享一二,以抛砖引玉。
《大学计算机》课程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面对的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十八九岁年轻人思想就如同一张白纸,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这张白纸上书写绚烂的篇章,有义务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渗入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这门课所面向的专业多,涉及全校40多个专业。选课人数也多,每年全校总共大约6000多个学生需要学习本门课程。正因为讲授对象多,思政教育受益面自然更广。另外,《大学计算机》内容涉猎广泛,实践操作性和应用性强,是学生较为喜爱的课程,所以在本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效果更明显。
笔者总结了几条思政建设的典型措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内化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是在思想上有了更多的净化和提升。现在将这些措施列举如下:
《大学计算机》首节课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介绍相关科学家,比如一定会讲到巴贝奇和他发明的差分机和分析机。在这里可以不失时机地拓展介绍巴贝奇和他的合作伙伴阿达研发分析机的艰难历程,弘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科学家巴贝奇和阿达为把分析机的图纸变成现实,他们耗尽了两个人的全部财产,搞得一贫如洗。他只好暂时放下手头的活,和阿达商量设法赚一些钱,如制作什么国际象棋玩具,什么赛马游戏机等等。为筹措科研经费,他们不得不“下海”搞“创收”。最后,两人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窘境。阿达忍痛两次把丈夫家中祖传的珍宝送进当铺,以维持日常开销,贫困交加,无休无止脑力劳动,阿达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852年,阿达魂归黄泉,死时年仅36岁。阿达去世后,巴贝奇又默默地独自坚持了近20年,晚年的他已经不能准确地发音,甚至不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他仍然百折不挠地坚持工作。总之,这个小故事娓娓道来,不需要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思政效果。
针对课本上提到的计算机领域的各个专家,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界的“明星”,由这种科学界的明星可以联系到当今时代的某些明星。对于年轻人对于某些明星的熟悉、了解、推崇甚至“追星”现象,教师不应一律打压或者批评,应该进行适当地引导。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穿插讲述一些关于明星的案例,正面或者反面都可以。正面的案例可以举有些知名演员做公益或者在社交媒体上为祖国发声、为正能量发声等行为。反面的案例可以列举一些近年来有些明星偷税漏税,甚至吸毒的案例,他们本来是前途一片光明,但是被金钱诱惑或者追求奢靡享受,触犯了法律,一失足成千古恨,让学生引以为戒,永远不做害人害己触犯法律的事情。这种思政教育更接地气,讨论对象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公众人物,一定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大有裨益。
结合我国辉煌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形象比喻汉字字形码中的点阵码,既让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又让学生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唤起民族自豪感。具体实施过程是这样的:有些同学不理解如何在同一个64像素乘以64像素的区域上显示不同汉字。老师就以古代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作为比喻,每个小像素点就好像一个小泥块,共64乘以64个小泥块组成一个大的汉字印刷版,这个印刷版是灵活的,不是死板的,只要更换若干小泥块,就会换成另外一个新的大印刷版。计算机显示器内部的阴极射线管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点阵码也是类似原理,只不过小泥块只有两种状态:明或暗。只要控制不同的小像素点在显示器上或明或暗的显示,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汉字字形码了。
当讲到计算机中图像分类这一部分内容时,要讲到位图和矢量图。位图的一个特点是不能人为拉伸,如果拉伸扩大位图,会产生“马赛克”现象,其清晰度会大打折。这个时候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教导学生,世界上很多事物的处理过程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则,以科学为准绳,按规律办事,不能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
讲到计算机软硬件时,穿插讲述美国政府强制哈工大禁用“Matlab”软件事件,以及对中国光刻机和芯片的各种“卡脖子”制裁,引出我国新发布的应对的方针政策,并激发学生为祖国强大而读书的信念。让学生思考未来不光需要弥补差距,还要需要做出更尖端、世界领先的技术。只有这样才不会落后,不会挨打,不会受制于人。这需要我们做出观念上的改变和行动上的改变。然后介绍为了应对“卡脖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指明了新的国家政策导向,即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于是让学生自然提升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大学计算机》这门课的上机实验课课时量很大,学生也乐于多动手,多实践。笔者在实验课任务中经常融入思政元素,比如用Word制作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海报,对一带一路的新闻稿进行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图、页眉页脚设计等等格式化操作等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及时了解了相关的国家发展方针和政策导向。
综上,思政教育需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公共课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设计,要做到与所讲授的知识紧密结合。更重要的是,融入思政元素时一定要自然和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笔者在多年的《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能够针对公共课学生自身的特点,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并与课程内容完美结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于老师的评教成绩一直稳定在98分以上,并且从学生多个评教评语中,也能体现出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渗透过程非常满意,普遍觉得收获很大。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思想品德修养的建设、艰苦奋斗精神的深植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能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另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
此外,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在公共课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坚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公共课实施思政教育要做到“五个特别关注”:一、特别关注思政案例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二、特别关注不同专业学生对于思政案例的认同感;三、特别关注思政元素与教材知识联系的紧密性;四、特别关注思政元素融入的自然程度;五、特别关注公共课学生对于各种形式课程思政元素的接受程度。也就是说,正确对待年轻人思想教育的特殊性,用各种方式使思政效果最大化,切实提高公共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我们作为公共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