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

2022-01-01 11:38:45李辰慧范文昌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22期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基础理论思政

李辰慧,范文昌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超星学习通”是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该平台是一个界面清晰、专业好用、安全可靠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发布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课中针对重难点讲授发布活动,课后布置复习任务,完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学生则依托学习通平台,充分利用自身碎片化时间,完成在线学习,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中医基础理论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入门课和主干课程,具有内容抽象深奥、知识点繁多等特点[1],借助学习通教学平台,同时融入课程思政,既能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专业认可度,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交织交融,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相互促进,双向提升。

1 课程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是按照中医学的逻辑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体质、精气血津液神、病因发病、病机和预防治则等。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灵魂,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对培养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辨证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藏象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本文选取“藏象—肺”作为教学示范,引领课程思政教学。

2 学习通植入“藏象—肺”教学

2.1课前准备 学习通资料发布。将教学课件、“中医肺的理解认知”教学视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典型案例及中医宣肺通腑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风水医案等具体案例、视频资源和临床实例等资源上传学习通平台,使学生对下次课的内容清晰可视化,并发布通知,提醒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完成预习及课前测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平台的统计功能了解学生课前自学情况,为课堂有针对性地教学奠定基础。

2.2课堂实施

2.2.1肺主气司呼吸(10 min) (1)肺主呼吸之气,借助学习通平台,通过3D动图展示肺为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气通于肺”的概念。课前学习通平台发布讨论“为何2002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及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都是由空气传播,而疾病部位都在肺,且主要临床表现都是呼吸困难?” 结合讨论区学生回复情况,通过临床实例提升学生对肺易受外邪侵袭故为“娇脏”的认知,同时宣传国家的防疫政策,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2)肺主一身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肺参与气的生成,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讲到一身之气还包括志气、骨气、底气。以此引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鼓励广大青年要做到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引导学生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时刻怀有“祖国昌盛,人民安康”大局意识,刻苦锤炼技能,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2.2肺主宣发肃降(15 min) 借助学习通平台,通过3D动图展示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即宣发与肃降,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同时,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讨论,要求学生思考感冒时常见的临床症状,让学生参与使其“有话可说”,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平台“词云”功能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关键词提取,对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失常导致的临床表现进行提炼、总结,将深奥难懂的知识点结合临床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肺的宣发与肃降是相辅相成的矛盾运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教师通过挖掘其中蕴藏的唯物主义哲学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分析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进一步证明中医学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医学,中医的科学性毋庸置疑[2],让学生体悟中医学知识的博大精深,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

2.2.3肺主通调水道(20 min) 以课前上传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风水医案从肺论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习通平台展示视频动画,采用取象比类法引导学生对“肺为水之上源”通过肺主宣发肃降对全身水液代谢具有疏通调节作用形成认知。之后针对“肺主通调水道的临床意义”这一教学难点,选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尿毒症患者可从肺论治”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其理论基础为“提壶揭盖法”:通过宣发肺气,发汗以减轻皮肤水肿、小便不利。同时通过适时引导,充分将“中国担当”“中医药抗疫”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中医自信。同时布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自行分组,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图书馆等途径查阅检索文献并进行分析讨论及汇报演示,以加深 “肺主通调水道”的现代发病机制的理解,以培养学生探究真理真理、认真学习的“工匠精神”,树立“尚德精术”的职业价值观。

2.2.4肺朝百脉(15 min) 通过学习通平台,播放心肺复苏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缺一不可的必要步骤?”同时播放3D动画展示肺循环的物质交换过程,方便学生立体化、直观化地认识理解肺朝百脉的生理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即助心行血及气体交换,培养学生中西医融通思维,科学正确地看待中西医[3]。之后,讲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录的心肺复苏案例,在对患者进行通畅气道、胸部按压及压胸抬臂通气等抢救措施后,张仲景提出了“以管吹其两耳”,即口对耳的人工呼吸方法,并强调“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可见早在1 800多年前中医就已经采用了较为有效的综合复苏方法来救治自缢等呼吸心跳骤停的危急患者,从而增强中医自信,提升专业认同感。

2.3课后复习 课后,在学习通平台布置作业。一是知识巩固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本节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完成学习通平台上本节的课后习题,促使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二是学以致用环节,教师发布本节相关医案,难度设置成递进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答题,并获得相应的积分,落实因材施教教学法,实现个体化分层次学习[4];三是感悟分享环节,在学习通平台中发布正能量学习感想,可收获点赞、评论和积分,强化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有学生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做抗疫志愿者时耐心教市民正确佩戴口罩的视频和照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点发表学习体会,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点赞,体现了本课程“如盐入水”的思政育人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教学认同感。上述所得积分均纳入学生的考核成绩,改变以往只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标准,发挥网络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及中医思维的综合提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育人模式。

3 教学成效

3.1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网络信息时代学的生特点,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隐性融入课程思政,及时掌握学情,突破传统教学无法实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局限,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课后碎片化时间充分整合,将线上与线下育人无缝衔接,让学生随时可学,让课堂教学时间“活”起来,是践行全程育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

目前,虽然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尚不够完善,在授课结束后我们采取多维自评的方式,通过学习通平台向学习了“藏象—肺”内容的针灸推拿专业2个班级共63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学生对本节教学利用学习通平台隐性融入课程思政的态度:93.3%学生认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主动性;(2)学生对知识水平促进作用的评价:77.3%学生认为可以引发积极思考,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3)学生对本节内容与课程思政的契合度评价:89.6%学生认为契合度高,提示本节较好地实现了润物无声式思政教学目标;(4)学生对德育水平影响的自评:27.6%学生认为提高了中医药文化认同与自信;23.8%认为增强了职业信心,坚定了职业道路;24.5%认为有助于培养中医思维及自主探究意识。综上所述,学习通平台更直观地将课程思政内容与教材理论、时事相结合,提升了传统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课程思政的无声融入,坚定了学生的专业自信,激发了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强化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形成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5],同时通过对课程思政融入点的深入挖掘,也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6]。

3.2强化能力培养 面对“中医思维弱化”“中医优势淡化”的难点,基于学习通融入课程思政开展教学组织实施,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初级认知能力,更注重培养高级认知能力,有利于学生中医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通丰富的课堂交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沟通和情感交流,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教师利用学习通有效地开展多元化教学,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探究思考,借助学习通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问题解决和表达交流能力,且有利于取得好的小组协作效果,培养合作学习精神,使课堂讨论过程和结果效度最大化。“藏象—肺”承载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课堂中如盐溶水般润物细无声,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意义[7],促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动机转变,立足于学生,“教”与“学”并重,切实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3着力思政铸魂 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三观”尚未成熟,作为教育主体和教学主导,高校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系统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正确的“三观”,为其指引人生方向。作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被动学习、不爱思考、自律性较差、缺乏职业规划。而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入门课程,更是学生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天然的课程思政载体。本课程基于学习通开展课程思政,着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强调在知识传授中塑造价值观念,在知识传授中凝聚思想意识。本节教学中融入医圣张仲景、经典医案等,增强学生学习中医药的自信心,融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医药抗疫等时政时事,彰显传承中医的责任担当。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有所思,促成从“学为小我”到“学为大我”的情感价值提升,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健康事业中。

4 教学反思

中医基础理论中蕴含了大量的整体思维、象数思维等中医特有思维方式,学生从现代科学思维到中医思维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学效果难以短期很好地呈现或长期持久的保持。课程思政不能离开课程本身,要结合课程实际,深入挖掘原本存在的、科学合理的思政元素[8],切实提升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感染力、吸引力与实效性,使课程学习转化为学生主体的价值追求和信念理想,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9]。因此,在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透过学生的言行挖掘其学习难点,以课程思政助力学习成果提升。“藏象—肺”的教学借助学习通平台,融入时政知识,植入中医药文化,通过视频、图文、临床案例、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授课方式,实现了教学全过程的思政内容植入,让学生将德育教学落地,使课程思政教学客观化、简易化,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然而,课程思政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仍需要不断优化创新;现有的课程思政评价形式尚不成熟,还应积极探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以掌握课程思政实施的实际效果;同时,在全课程“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各门专业课之间也要相互协同,梳理出自己的课程思政元素地图,然后有针对性地落实到各门课程中,避免各门课在思政教育的重复、遗漏甚至冲突,形成系统体系。

猜你喜欢
超星学习通基础理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
考试周刊(2018年77期)2018-08-23 09:01:22
浅论超星学习通辅助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实现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
超星学习通APP在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简析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