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2022-01-01 12:31韩喜玉
青藏高原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同体抗疫中华民族

韩喜玉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

庚子岁首,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世界各地。经过疫情爆发初期的忙乱之后,我国很快就稳住阵脚,快速应变,正确研判,快速决策,精准施策,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斗争中。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在疫情爆发4个月后,我国基本控制住疫情传播;8个月后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一年后全国各地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时至今日,中国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2019年年底到2020年9月,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20年9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1]疫情阻击战取得重大胜利,得益于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物质基础

瑞士学者安德烈亚斯·威默在《国家建构:聚合与崩溃》一书中认为,“民族国家认同不是族群同质性的产物,而主要是由公共物品的包容性提供所产生的”[2]。所以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一个国家不再受到外来势力的侵略和干扰,民众就会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国家内部,寻求国家在公共事务中的在场和对民众生活的保障,需要国家在公共事务、教育、特需医护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不再是偏居一隅就可以独善其身的时代了。因此,全社会只有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快速发展的社会有效运转。当国民面临突如其来的困难和生存危机时,代表国民利益的政府就必须保证国家机器有效运转,继续产出民众生产生活所需,要努力满足民众对于公共物品的需要,以积极有效的供给减少民众的恐慌情绪,进而增加民众对国家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疫情期间民众更加依赖党和政府,尤其是需要党和政府在生活和医疗方面提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说:“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3]这次疫情的突发,可以说是对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一次考验,尤其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考验和实战演练。从疫情防控的全过程看,中国道路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科技实力是战胜疫情的物质基础。疫情爆发初期,在国家统筹调配下,抗疫物资和疫情重灾区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调配到抗疫第一线。尤其是防护服、呼吸机等重要医疗物资的快速集结和投入使用,奠定了疫情防控的基础。同时,国内各个企业和生产单位也快速作出反应,通过调整生产线、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生产疫情防控短缺的物资和设备,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保障。在全国人民的一道努力下,时至今日,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危机应对从容有效。这得益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蒸蒸日上的科技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医药卫生产品大部分都是一次性、高消耗的用品,需求量大。本次疫情防控中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的支持和保障,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医务人员和防控人员有再高超的技术、再高的责任心也没办法投入到抗疫的工作中。自疫情起近一年,国内感染人数达到了近10万人,国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中国公民免费治疗,并且对部分困难群体进行了特殊的补助和救助。财政部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说:“这次疫情爆发之后,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迅速反应,及时应对,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财税保障政策,切实做好经费保障工作,截至2月13日各级财政的支出805.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了172.9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武汉的疫情防控、患者医疗救治补助、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防控设备、物资采购、医院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基层防疫经费、疫苗研发等。[4]

民众在不可控的危机和灾难面前,急需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国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能够保证资金、生活物资、医疗物资及时充分供应,有效缓解和消解了民众对疫情的恐慌和不安,增强了对国家的信任度和依赖度,强化了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情感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立场。防疫工作中我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了人民的历史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情怀。人民至上不仅是中国精神的特色,也是党和国家决策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任何灾难面前,我国国家领导人都会反复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5],要求医务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将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价值诉求作为党和国家的价值追求,在疫情防控中不断兑现初心、落实使命,表现出了鲜明的人民至上的情怀。国家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全力以赴抢救患者,各级政府、组织和企业也全力以赴投入到抗疫的斗争中,“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体现了国有企业的担当和使命。自上而下,各级政府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快递员都不计个人安危,为这场抗击疫情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为根本,始终坚定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谋福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人民”作为依靠的基础、服务的对象,把人民的福祉作为奋斗的目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我们能够短时间内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最大执政底气。本次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对我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从本质上说,也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宗旨、理念的考验,即对党和国家“初心”和“使命”的考验。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6]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斗争实践,再次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赤子情怀与使命担当。也正是我们党坚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才奠定了14亿中国人民勠力同心、战胜疫情的强大根基与最大底气。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发展、富强的历史,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尊重和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拥护,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获得人民认同和拥护的根本原因。

以人民为本,以情凝聚力量,家国一体,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作国家的主要职责和使命,才能在极短时间内,发动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居家隔离或参与到村庄、社区、单位和社会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这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国民精神的体现、公民责任的体现,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人民为本精神和理念的最有效的回应和回馈。

三、坚强有力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一系列具体实践。在实践中如何将全国人民集中起来、组织起来,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灾难面前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始终担负起组织领导责任,发挥主心骨作用,这是我国应对风险挑战、战胜疫魔的有力保证。

疫情发生以后,各级党组织成为疫情防控的战斗堡垒和民众的主心骨。从国家层面上,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成立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对疫情防控进行研判和科学决策,作出应对疫情的全面部署,提出管控疫情工作要求;社会层面上,各级党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落实中央疫情防控部署,设岗、排查、走访甚至为民众买菜送药,为民众排忧解难;个人层面上,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深入社区,登记测温,奠定了疫情防控的底层防线。面对疫情,全国上下一盘棋,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了模范先锋作用,编织出一张疫情防控的安全大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的领导力和临危不乱、决战胜利的定力。

在抗疫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也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肯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7]

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和显著优势。敢于面对艰难困苦,善于在逆境中发展壮大,在艰难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者,在新中国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的勇敢探索者,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是新发展思路的开拓者。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彰显了党卓越领导的伟大力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做出了快速、高效、精准决断,发挥了统一、统筹、有效、快速的调度,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了有序、有效的疫情防控机制和措施,充分发挥了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分布于社会各行各业的9000多万党员行动起来,编织成一张张疫情防控的网络,搭建起一个个疫情防控的堡垒,为疫情防控筑垒起了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疫情爆发后,在国家统一调配下,集中全国物资、设备和技术,在短短10天时间内,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统一调配防疫物资和医务人员,做到了集中力量救治患者,确保应收尽收、精准救治;凝聚民众力量,确保交通检疫万无一失,防止了疫情外溢蔓延;集中社区力量进行物资调配、社会秩序维护,实现网格化管理,有效阻止了疫情内部扩散;充分调动民众自觉性,形成“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理念,形成了举国防疫,人人参与的防疫局面。“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8]。疫情下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制度优势的展现。

四、守望相助、手足相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9]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你来我往,形成了手足相亲的亲密关系。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首先,疫情防控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英勇奋斗、同舟共济,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疫情防控表现出我国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进取的精神。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上下同欲者赢,同舟共济者胜。在抗疫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展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展现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广大人民群众展现了坚忍不拔、甘于奉献的识大体、顾大局的顽强斗志,社会各界和海外侨胞捐款捐物、送医送药,展现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深厚家国情怀。14亿华夏儿女面对这场疫情,体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担当,海外的华侨更体现了赤子之情,他们的付出和举动,是对众志成城、大爱无疆的抗疫精神的深刻诠释,是对我国各民族守望相助、同心同德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示。

第三,疫情防控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具有广纳博取,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行各业的人们表现出了超常的敬业精神和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伟大品格。从八十多岁的老专家到二十多岁的医护人员、从留守生产员工到长途运输的司机、从居家隔离的民众到深入社区的工作人员、从海外华侨到部队官兵,都坚守在抗疫的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力量,他们的奉献、担当,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自强、勇敢。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延伸与升华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外种种问题的经验和理念的总结与升华,二者在理念和实践上内外融通;对内,我国各民族形成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对外,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强大政治共同体与邻为善、情系世界、怀抱天下。这样的理念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与包容。

尽管中国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但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时候,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疫情防控分享经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为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国疫情防控经验的分享、物资和技术的支持也获得了一些国家政要、政党领导人、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赞善和感谢,他们高度评价中国为促进抗疫国际合作所作的努力,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注入了信心和力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三次感谢中国;意大利《共和国报》把“脸书”主页封面图换成中国医护人员照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负责任的中国再次展现出了大国担当。世界卫生组织驻伊朗代表哈米尔曼表示:“中国向其他出现疫情蔓延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与世界分享疫情防控经验,为全球合作抗疫树立了典范。”[10]

同时,中国本着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全力抗疫,为世界抗疫斗争争取时间。为保护世界人民健康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科学家展开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国家卫生健康委汇编了最新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技术文件,及时分享给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科学方案、有序抗疫赢得了国际社会一致赞赏,中国分享的抗疫经验提振了全球战疫信心。

结 语

在这次全球抗疫斗争中,中国被推向了世界防疫战争的最前线,中国制度体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国理念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认可和赞同;同时中国也被推到了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甚至成了部分国家政客“甩锅”的对象,对中国的态度一度成为政客们站队的基准。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危害,也是一种适合于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试剂,可以全面测试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防御能力、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国家经济基础、国家研发能力、企业应变能力;检验一个国家民众价值理念、社会公德、家国情怀以及心理素质甚至是人性;更是对一个国家制度、道路、理论和文化的深层考核。

我国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是对“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基本内涵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彩诠释和有力强化,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进一步凝聚了中华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互鉴共融,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11]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每一次磨难对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次历练和浴火重生,在磨难中形成了强烈的自省和自觉精神。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的考验和挑战永不停息,未知领域的困难和风险时刻存在,在全球信息化的世界格局中行稳致远,这就需要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同舟共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有家园。

猜你喜欢
共同体抗疫中华民族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