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必诺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张艳丽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医学、化学等诸多学科综合性科学,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对环境的实际情况充分考量、综合考虑,就要做好环境检测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从当前的环保工作情况来看,要提高环境检测的质量,就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手段,切实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环境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检测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检测所使用的硬件设施、工作人员水平、环境监测布点以及样品的采集和储存条件所带来的影响更大,具体分析如下:
在进行环境检测的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灵敏性以及精确度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所采用的是优质设备,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且灵敏度较高,在检测中所产生的误差就会非常小,能够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可以将环境质量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如果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存在缺陷,已经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必然会对环境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在环境检测中,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要采用先进设备和仪器。虽然当前的仪器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但是人工操作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对于硬件设施的使用效果,检测人员自身所具备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乎到环境检测质量以及所获得的结果。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这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能够依据不同的样品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做到检测结果的科学有效性。在进行检测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展开,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将所获得的结果报送有关部门。检测结果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的监测数据,结果是否客观准确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所以,在环境检测中,工作人员要保证检测的信息、数据准确无误。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所获得的环境检测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分析测试样品的时候,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如果所选择的方法不正确,环境检测的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环境检测中所获得的信息以及研究的结果是否客观准确,直接关乎到环境决策。在检测工作中,环境检测信息以及有关的数据是重要的成果,在对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判定的时候,其是作为前提条件存在的,所以,在环境检测中要求检测的信息、数据准确。
样品采集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首先要明确环境监测的目的,在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点,合理安排采样频率、确定采样的时间,选定合适的采样方法以及科学的分析方法,提出报告要求,建立质量保证程序,提出质量控制措施,制定进度、实施计划等等。监测点的位置随着监测项目的不同而遵循不同的布设原则。比如,地表水监测中,需先设置好监测断面,之后根据水面的宽度将监测垂线确定下来,按照监测的垂线位置水深将采样点的数目确定下来,并明确采样点的位置。土壤监测点的布设要合理,对采样单元要合理划分,一般要求采样单元所设置的采样点要超过3个,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的原则,使采样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要保证周围环境状况的相对稳定性,监测点周边50m范围内不能有污染源,以免严重影响到最终的检测质量。
监测点确定下来之后,就进入到样品采集环节。在进行环境检测中,样品采集是重要的环节,保证样品的质量对环境检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来看,样品采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采集环节、保存环节和运输环节,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流程以及有关的规定要严格执行,操作上要符合规范,对于各种干扰因素要采取预防措施,尤其是人为因素的干扰要尽量避免,防止影响采样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对样品进行保存的时候,要采取合适的保存措施,存放时间不能太长,防止产生性质上的变化,导致检测结果受到影响。通常而言,当采集样品的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还要充分考虑到采样地点的距离以及保存样品的期限,并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在运输样品的时候,要固定好容器,防止由于剧烈震动而导致样品损坏。
对于环境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需要保障检测设备质量、打造高质量的队伍、构建良好检测环境。具体如下。
在人类的生活中,科学技术的意义极为重要,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相关的管理和经济法规。比如,土壤背景值与人类健康存在密切关系,是评价污染物对土壤污染程度的参照值,同时也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这就需要做好土壤检测工作。可见,做好环境检测工作,不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要做好环境检测工作,完善仪器设备是非常必要的。在实施环境检测工作中,需要使用正规且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确保环境检测结果准确。有关部门需加大资金投入,对于设备耗材以及老旧的设备,要及时淘汰更新,提升检测设备的先进性,提高技术检测水平,同时在应用检测设备的时候,还要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定期针对环境检测设备进行调校,采用科学有效的保养措施,确保其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保护好仪器设备可以延缓设备老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要想环境检测工作质量有所保证,就需要检测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这就需要定期组织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技术能力培训,确保其对新的技术以及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掌握,对于新设备的操作方法熟悉并灵活运用,使其工作能力得到强化。在检测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做到按部就班,环境检测的每个环节都要到位,不能产生越级跳级的行为,如果在检测工作中遗漏了某个环节,就无法保证环境检测质量。要帮助环境检测人员提高责任意识,树立质量意识,能够在检测中承担起责任,激发其对于工作积极意识,对检测工作自觉主动地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基于此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检测质量。
构建良好检测环境,要注意选择监测点位,将环境质量监测放在第一位,这是保证环境检测结果的关键。环境检测人员要注重选择监测的位置,维护周边环境的稳定性,将各种不相关因素消除,确保监测点位不会受到影响,保证所选取的样品与目标环境一致。最重要的是还需要不断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进一步落实法律的主导地位。这样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也能更好地接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无论遇到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在合理合法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另外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加大研究各种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力度,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环境检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高度重视。在开展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到、执行到位,要认识到不同影响因素造成的不良后果,对此需要细致分析,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来保证和提高环境检测质量,使环境检测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相关链接
环境检测是利用GIS技术对环境检测网络进行设计,环境检测收集的信息又能通过GIS适时储存和显示,并对所选评价区域进行详细的场地监测和分析。
环境保护日益被重视起来,随之环境监测市场不断扩大,传统的环境监测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环境监测需求,国家逐步开放了环境监测领域渠道,对于专业从事环境监测,具备CMA 环境检测资质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作为第三方检测的有生力量,已成为社会委托性质的环境监测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