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君 曹文灿 李林霜 冯胜岚 敬然 李玖林 刘洋 蒋路云 李昕蓉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也称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塞、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等[1],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突发或多发的疾病,属于中医学“鼻鼽”“鼽嚏”的范畴。本病可常年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其全球发病率达 10%~25%[2,3],并呈逐年增长趋势,估计影响全世界6 亿人口[4],虽然变应性鼻炎不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但因其易复发、顽固性、难以治愈,已被列为慢性非感染性疾病。
慢病管理,即对慢性病患者及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疾病危险因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对其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患者在患病后的心理变化及生活、行为方式,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群体环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和所处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管理[5]。慢性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6]。而变应性鼻炎因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工作水平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较高,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亦可被归为慢性病范畴。目前对慢性病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常见慢病,对变应性鼻炎的健康管理相对缺乏,亟需进行有效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是预防、控制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的特点,以预防为核心,以规范、科学、高质量的管理措施为重点对慢性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目前,慢病管理策略主要有:①生活方式管理,帮助个体做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择来减少因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因素;②需求管理,使用电话、互联网等远程患者管理方式来指导个体正确地利用各种医疗保健服务;③疾病管理,着眼于一种特定疾病,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④灾难性病伤管理,为患癌症等灾难性病伤的患者及家庭提供各种医疗服务,解决相对少见和高价的问题;⑤残疾管理,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以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⑥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管理[7]。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通过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等综合表现出来的固有特质[8]。王琦[9]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之上提出的中医9 种基本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平和质为相对健康体质;其余8 种皆为“偏颇”体质,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因所面临的内外条件不同,具有体质差异性,导致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各有不同。正如《灵枢·五变》中提出:“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
中医体质辨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不同个体的不同体质特征,不同体质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趋势。从而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达到“治未病”、“因人治宜”。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表现,通过中医调理能改善人体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从本质上提升机体健康状态,从而达到“治本”的效果[10]。
慢病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针对致病原因的预防措施;二级预防,主要针对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三早预防措施; 三级预防,即既病防变,主要针对患病后预防疾病的病理演进和加重[11]。
这与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异曲同工,《黄帝内经》认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以预防为核心,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治未病”理念,特别是中医体质辨识方法,是近年来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中慢病管理应用较多的项目, 运用中医思想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慢病管理,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进行慢病管理,充分体现了“因人治宜”的特点,这较传统慢病管理模式更具优势。
变应性鼻炎因其疾病特点被列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中医是变应性鼻炎的有效防治手段之一[12]。中医药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历史悠久,具有安全、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缓解时间长、费用少的特点,体现了变应性鼻炎治疗指南中安全、个体化的特点和服务理念。
中医体质辨识对变应性鼻炎进行健康管理,通过中医个性化治疗,调理人体的体质状态,从本质上提升机体健康状态,实现“治本”的效果。因此,建立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变应性鼻炎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医疗卫生行业的跨界融合为现代慢病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13]。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得到发展的机会,互联网行业表现出惊人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开辟了疫情防控的“新战场”[14]。互联网的“零”距离、异地线上就诊,提高了就诊效率,体现了互联网诊疗的可操作性、高效性;互联网诊疗具有互动性:互联网线上咨询,云直播健康科普,加强了医患交流,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互联网的可操作性、互动性、高效性充分表明了互联网诊疗的可行性。
面对慢病管理现况,国务院也将“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作为重点工作推进[15]。“互联网”和“中医体质辨识”相结合形成变应性鼻炎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在落实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更加及时、科学、有效和精细化,这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中医体质辨识以养生避邪为切入点,为变应性鼻炎的个体预防到群体预防提供了有效的临床途径与核心技术。现代国医大师王琦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与应用》中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临床所得将中医体质分为9 种。根据文献梳理得出:鼻鼽中最为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特禀质等四种类型,具体表现如下:
气虚质 畏风怕冷,鼻窍奇痒,喷嚏连连,清涕如水,鼻塞,面色萎黄无华,少气懒言,自汗,淡苔白,脉弱等。专科检查示:下鼻甲肿大光滑,鼻黏膜淡白或灰白,鼻道见清水样分泌物
阳虚质 面色苍白,流清水样涕,鼻痒,喷嚏连作,鼻塞,形寒肢冷,神疲倦怠,纳差,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舌边尖有齿痕,脉细弱。专科检查示;鼻黏膜苍白、水肿,鼻道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
痰湿质 鼻塞,鼻痒,喷嚏时作,多黏白涕,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痰多,形体多肥胖,胸闷易倦,身重不爽,舌体胖大,舌色稍暗淡,苔白腻,脉滑。专科检查示:鼻黏膜色淡,鼻甲肿大,鼻道见大量黏性分泌物,
特禀质 鼻窍奇痒,喷嚏相连,清涕如水,鼻塞,可伴眼痒,其鼻鼽多因与其父母特有的体质因素或受孕的环境状况等因素所致,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多有家族遗传病史,起病急,发病重,消失快,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专科检查示:鼻黏膜苍白、肿胀,鼻道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
1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实施变应性鼻炎中医化管理
根据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给予中医特色干预措施:
1.1 建立健康档案
在档案中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中医体质辨识分型结果,收集患者详细信息如病因、诱因、病史、临床症状情况、VAS 评分、RQLQ 量表评分、各种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情况、家族史等,并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型,将以上信息统计、收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完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各项信息资料,为后期变应性鼻炎临床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1.2 给予中医个体化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给予纠正相应偏颇体质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调理教育、运动保健教育、日常生活教育:①气虚质:宜多食补益气血之品,党参、山药、白扁豆、大枣、南瓜、鸡鱼肉等,少食耗气食物,如萝卜、山楂、槟榔、薄荷、胡椒等品;避风寒,适度运动,如:太极、八段锦;②阳虚质:宜多食补阳之品,如韭菜、大蒜、生姜、牛羊肉等,避风寒,进行轻缓活动:如慢走、瑜伽、按摩;③痰湿质:宜食健脾化痰祛湿之品,如:芡实、莲子、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忌肥甘厚腻,暴饮暴食,避免久居湿地,多户外运动:如慢跑、体操、打球;④特禀质:宜均衡饮食、搭配适当,可多食灵芝、山楂、蘑菇、苹果、洋葱等,忌食易过敏之物,如:芒果、鱼、虾、蟹等,减少过敏物接触,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1.3 针对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实施辨证选方
①气虚质:治宜健脾益气固表,选用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鼻痒甚者加僵蚕、蝉蜕;畏风怕冷、清涕如水者,可加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②阳虚质:治宜温阳祛寒、滋补肝肾。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若喷嚏多、清涕长流不止,可加乌梅、五味子;若遇寒打喷嚏、流清涕者,可加黄芪、防风、白术等;若腹胀、便溏者,可加黄芪、山药、砂仁等;③痰湿质:治宜温燥化湿,调肺补脾益肾。肺失宣降,当宣肺化痰,选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若兼畏风怕冷、遇寒喷嚏频频者,可酌加防风、桂枝等;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当健脾祛湿化痰,选六君子汤加减,若兼腹胀便溏、清涕如水、点滴而下者,可酌加山药、干姜、砂仁等;若肾失温化,当温补肾阳,化气利水,选苓桂术甘汤加减;④特禀质:治宜益气养血,祛风脱敏,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选脱敏止嚏汤加减,蝉蜕、地龙具有较强抗过敏作用,若平素畏风易感,可加黄芪、防风、白术等,若饮停于内,可予小青龙汤加减。亦可改变传统用药方式:中药煎煮后以温热的药液蒸汽薰鼻,减轻鼻黏膜水肿,然后口服药液,促进鼻黏膜功能恢复,改善鼻部症状。
1.4 在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下实施中医外治法
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通过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而调理体质偏颇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变应性鼻炎发生、发病机率。
①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成本低、疗效好,选用普通针刺、针刺蝶腭神经节,温针、穴位埋线、艾灸等方法,可以协同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主穴选取双侧迎香、印堂、攒竹、风池、百会,气虚质者配以膻中、脾俞、足三里;阳虚质者配以命门、肾俞、关元,亦可施以温针、艾灸温补阳气;痰湿质者配以丰隆、阴陵泉、足三里;特禀质者配以双侧鼻通穴、天府穴。另外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改善过敏症状,穴位埋线可长期、低剂量刺激穴位,更加简便、效廉。
②穴位敷贴 既可刺激腧穴,又可使药物通过皮肤到达经脉,使药效得以发挥,达到治疗作用,常选用:肺俞、脾俞、肾俞、大椎、曲池、膏肓等穴,选用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延胡素、斑蝥虫等进行打粉进行穴位敷贴,约8 小时后取下。
③耳穴贴压 以王不留行子在耳神门、内鼻、肺、脾、肾、内分泌等穴位进行压豆,也可选用揿针在上述穴位进行贴穴,每天按压2~3 次,以起长期穴位刺激的作用
④穴位注射 常选取大椎、曲池、风池、迎香等穴,选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进行穴位注射,每次0.5~1ml。
⑤穴位按摩 选取迎香、鼻通、肺俞、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进行穴位按摩,每个穴位20~30 次,每天早晚各一次,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驱邪外出,以达到调节免疫,宣通鼻窍的作用。
2 运用互联网加强患者管理
将互联网与专科医生贯通融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微医”平台进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健康状态管理。
2.1 建立健康管理版块
包括基本信息、生理指标、药物处方及护理处方、预约提醒、同步资料管理、结案管理。通过“微医”平台可以实时更新信息,自主上传,自动提取资料、预约提醒,医患共同管理部分资料,结案资料总结。
2.2 实施及时监护服务
包括智能管理、资料查询、健康知识、在线咨询。实现对所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管理,及时推送合理的健康指导短信或电话告知,根据患者情况分级处理;患者可以查询处方、用药;互联网线上咨询,进行实时直播健康科普,定期推送健康知识、学科前沿资讯等;患者通过在线文字、语音或视频向医生交流相关问题,还可实现病友间的相互讨论。
2.3 具有分析、统计功能
系统PC 管理可导出报表、信息汇总分析、统一管理等功能。根据需要设定条件,对单个或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不同角度的统计、分析、整理,从而在不同方面进行数据挖掘,推动临床科研和教学的发展。
对于变应性鼻炎,建立“互联网+中医体质辨识”变应性鼻炎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互联网+中医体质辨识”慢病管理模式具有专业性、科学性、高效性的特点,能根据患者具体的病症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于简单、安全、方便,“互联网”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的特点,将互联网融入慢病管理中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可发现不同体质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体质的个体化促进了治疗的个性化。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变应性鼻炎的复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水平的提升, 使变应性鼻炎的管理更标准化、结构化及可执行化。
此外,“互联网+中医体质辨识”的中医药特色的慢病管理模式对科研工作有着重要作用,这有利于观察发病人群的共同特点, 从中进一步探索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原因, 观察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把互联网与中医药技术融入慢病管理之中,促进健康管理现代化、中医化,有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变应性鼻炎慢病管理体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慢病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