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季 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看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语言外化思维过程,以提升写作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外化思维的技巧,就要先指导他们学会如何整体构思。很多学生写作的时候常常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条理;还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构思。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学习如何列大纲,将想写的内容罗列出来,然后再调整它们的位置,安排详略,这样学生就能做到了然于胸,提升整体构思的能力。
例如,以“20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作,教师要指导其先列大纲,将想写的内容罗列出来,看分析是否合理。学生列出大纲,将想到的家乡20年后的变化列出来,包括“发明了空中列车,可以快速上下班”“房屋设计成‘向日葵’式,可以根据太阳的方向转动,保持光照”“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学生结合大纲,总结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入手,写家乡以后的变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主旨思考,看看有哪些不符的地方。学生认为主要写“未来感”,突出科幻色彩,这样的话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关系不大,可以删除。在结合大纲分析后,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了。
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题目思考,先确定写作方向,再思考可以从哪些方向入手写作,最后将想法整理出来。这样写作,规避了思维混乱、内容重复等问题,学生的作文水平能不断提高。
要写出精彩的作品,需要丰富详实的写作素材,但是很多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虽然收集了很多素材,却不知道如何取舍,常常在文章中都罗列出来,让文章如同“流水账”一样没有可读性。针对此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向心性整理法,先要找出写作的主旨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和主题之间的关联排列,留下那些和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材料,舍弃无关的内容,这样就能让作品更清晰明了。
例如,以“推荐一本书”为主题写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读者,思考最想要了解哪些内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作为主要内容来写,选择的材料也更具有向心性。有学生提出:“如果我是读者,我很想知道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是关于学术方面的书籍,我想知道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果是小说类作品,我想知道主要情节是什么;如果是散文诗歌类的作品,我想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认识到这一点后,学生选择材料的时候就会围绕中心展开。如有学生介绍的作品是小说,教师便指导其思考除了主要情节以外,读者还想了解什么。学生认为读者可能想了解作品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有哪些复杂的关系等。将这些写进作品中,内容会更充实。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明确写作主题的基础上收集材料,这样能提升收集材料的效率。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收集的材料,这样选材的时候就能更快速地找到向心性材料,减少写作负担。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要指导他们巧妙地利用文字和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创造出有个性化的新颖结构,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写作外,是否可以利用插叙、倒叙等手法,能否在适当的地方安排带有悬疑性的词句,起到过渡作用。
例如,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作,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更新颖的结构,以展现写作个性。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写作的常规思路是什么,如有学生提出了看法,认为:“可以先写自己不懂事的场景,再写自己因为什么事情而受到了教育,最后写自己长大了。”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写能很清晰地展现情节,但是缺少波折,大家有什么办法能让文章变得更生动,情节变得跌宕起伏吗?”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一下我长大了,然后提出问题,让读者思考我为什么会长大,再写具体的内容。”还有学生认为可以直接写对“我”影响很大的事,将“我”不懂事的经历作为插叙的内容,这样能让文章结构更紧凑。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结合文体思考选择哪种结构比较好、如何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加入过渡照应的语句、如何让条理更清晰。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写出思路清晰的文章了。
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将自己头脑中的想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是十分重要的,能体现学生外化思维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后多读几遍,然后对照原先设定的大纲思考,看看是否再现了大纲的内容,是否有累赘、重复的词句,能否将其删掉……一番修改后,文章的语言更为流畅,也更有条理。
例如,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题作文,完成作文后,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并将自己想象成读者,思考读者是否会感觉惊心动魄。学生认为自己写的是去太空冒险的经历,故事离奇,但是在诵读的时候却感觉不到紧张。教师指导其注意修饰语言,并思考如果文章中长句太多,描写性的句子太多,是否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学生发现了问题所在,认识到可以添加反问、感叹等具有悬疑性的短句,这样读者阅读的时候会感觉更流畅,阅读感受也更好。调整后,学生再次诵读,发现情节在紧张程度上比原作更胜一筹。
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想清楚”和“说清楚”之间的关系,并让他们和同伴讨论,思考如何让语言更精练。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教育家西奥多·海伯提出,要想写得清楚,就要想得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要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而富有想象力,就要想得实在,并发挥想象力。在小学写作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他们写出具有条理性、思想性和创造性的作品,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语言将思维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写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