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豪凯
2014年起,为了积极应对“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自治区党委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精心组织和安排二十多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全疆各地州重点村(社区),在脱贫致富、基础建设、科教文卫等各个方面协助、帮扶各族群众。在当前“两个大变局”背景以及新疆历史文化悠久、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环境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新疆的区域位置及其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其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着许多独特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当前值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在“访汇聚”的视角下积极探索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路径,助力实现治疆方略和新疆社会总目标。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访惠聚”视角下,自治区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2]近年来,各级基层党组织坚持配一个好书记、打造一个好班子、建设一支好队伍、落实一批好机制、建设一个好阵地,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支部班子成员青年人比例不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还存在个别支部成员识字率不高、不能流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国家和自治区的理论和政策学习停留在书本,不能内化于心,难以把握到位,对出现的问题缺乏创造性解决思路。加之个别村支部书记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执行党的惠民政策时难免会发生与民争利的行为,团结和凝聚群众的能力不足,不利于政策的实施。个别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群众,机械式执行相关政策、工作方式单一、日常工作中不重视群众意见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巩固维护群众基础。
新疆基层的“农村社区所暴露出来的治理问题,说到底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干部能力羸弱、党员作用有限所致。”[3]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制度不完善,定期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个别党员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参加组织活动只是为了相关经济利益,间接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下降;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并不完善,一些农村没有完善的党员服务群众机制,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对待任务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导致一些党员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存在“懒政”现象,不利于密切群众关系。
面对南北疆复杂多变的环境,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直接、密切的联系。这其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些基层干部作风不务实,个别基层干部综合素质较低,把基层工作当做升职加薪资本,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落实上级部署打折扣。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重视宣传工作,但是个别宣传口干部明显能力不足,内容和方式单一,不懂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因材施教,采取“灌输式”而非“共情式”宣传教育群众,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这导致党员队伍宣传水平总体偏低,部分党员思想陈旧,先锋模范不突出。
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主要与中、西亚的一些国家接壤相邻,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在全国56个民族中,新疆有47个民族之多,其中有13个世界主要民族、9个跨界民族。[4]当前,在疫情防控与社会总目标双重背景下,各种叠加因素都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到政策的实施,都会造成影响,这对南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家的全面发展中,农村的发展占据重要位置,实现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发展集体经济。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发展经济意识不强,认为农村无所谓就是种种地、除除草、放放羊,思想观念落后,不懂得也没有对发展集体经济进行规划。加之个别村干部文化水平低,对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落实不到位,坐等上级给项目、给资金、给技术、给人才,主动寻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不强,存在被动发展的情况,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项目带动和支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较差。此外由于部分村所在地理位置偏僻、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加之疫情防控需要,耽误农产品销售时机,使西瓜、葡萄等时令性农产品损失较重,造成村集体经济支出大于收入,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村民的收入。
基层党支部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是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重要原因。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培养发展缺乏制度性保障,很难有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习培训制度不能很好贯彻下来,或落实执行不够、方式方法不当、党史学习教育有待提升。党员结构不合理,沟通环节存在缺陷,对新党员、年轻党员的培养工作成效不明显,现有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女性党员不足。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对新党员的培养缺少实质性的措施,没有及时将上进的年轻人吸纳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凝聚作用。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5]陈全国书记多次强调基层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的作用,鼓励进村入户、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了做好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和最突出的问题都在基层。实践证明,“访惠聚”在南北疆的实施是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治本之策,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长期联系群众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一切实践活动的灵魂,抓好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保证。一是要按照部署,持续深入开展学党史系列活动,重点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治疆方略、党史学习等。在运用包括宣讲、会议、培训等传统手段开展基层组织活动的同时,加强运用学习强国、石榴云等学习平台,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组织建立党史宣讲团来宣传百年党史和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在群众中深植“五个认同”观念。二是要着力增加农村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建好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医疗室、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等场所,发挥基层宣传文化骨干、文化带头人的作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应充分发挥帮助扶持作用、走到群众中间进行经常性的沟通,通过国语学习、入户走访等方式引领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紧紧围绕人民以人民作为中心,加强组织建设,巩固干群关系,对于推进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十分重要。一是选好配好“两委”班子。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敢于创新、精通管理、年轻上进的人进入村班子,充分发挥西部计划、三支一扶以及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为发展集体经济建设一支观念、专业、素质过硬的农村领航队伍。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访汇聚”工作队的工作是流动、暂时的,基层组织党组织是固定、长久的,因此,要重视树立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威信,采取“好事让基层组织去办、好人让基层干部去当”的有效方式,把优秀人才稳定在基层、把荣誉留在基层、把待遇落到基层。同时,要做好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组织协调、思想领悟能力,特别是使其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从中汲取经验,助力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群众坚决避免返贫现象。
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访惠聚”活动,要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各族群众实际困难,不断提高其幸福指数、提升其生活水准。一是发挥党员现代文化引领的作用,大力宣传抗疫、救灾等先锋模范,发扬好人好事精神。坚持人民至上,加快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好民生工程,让实惠保质保量落实到群众口袋里。二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监督。结合开展干部下沉转变作风服务活动,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作风的监督,通过信访、走访、举报监督等进行明察暗访,纠察不正之风。着力加强效能建设,针对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既要与腐败行为斗争,也要抓出“庸、懒、散、奢”等突出问题。
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充分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6]如今,我们已经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但是要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和返贫现象。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向群众讲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抓实抓细突出问题,根据本地的特殊情况认真把脉、对症下药,针对性地创新,切实提高村集体收入。同时,充分利用对口援疆资源,加强与内地省市对口的农业部门联系,包括涉农部门援疆干部的沟通、学习等,积极探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渠道。二是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结合自治区相关机关单位包村帮扶和对口援疆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巩固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良好成效。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口援疆和“一带一路”沿线的机遇,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展特色养殖业、瓜果业和种植业,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以来,南北疆各地州,特别是偏远农牧民区的民生面貌、社会风气、群众生活水平都有显著提升,一批批党员干部下基层,助力基层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做好一帮一滴灌式帮扶,一对一面对面结亲,采取以点带面方式、帮助群众发展特色农村经济。基层党组织在今后工作中,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密切干群联系,推进后续的“访惠聚”活动顺利开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