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涵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启示
——以“和谐”价值为例

2022-01-01 09:19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群超
区域治理 2021年39期
关键词:和谐古典园林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曹群超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园林的建造,还是园林背后的故事,都是一个民族及其内在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也是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古典园林在突显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为人文涵养带来了诸多思考。人们将思想融入园林建筑之中,又通过园林建筑将思想传承给一代又一代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很多传统园林建筑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添砖加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范畴

“和”文化由来已久,却又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范畴之一,既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未来的选择,对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一)和谐——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根基

“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之中,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朱骏声的《通训定声》里都对“和”字的起源做过分析。“和”文化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即使百家争鸣,对“和”文化的探索人们也从未间断过。儒家讲究“仁爱”,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为人处事都应该以和谐为准则,秉持中庸之道而不以礼节抑制和谐,君子治国的可贵之处不言而喻;墨家对和谐的理解体现在“兼爱、非攻”,主张“上下调和”,只有万民和才能万民富;法家虽主张依法治国,但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达到社会的和谐统一;道家则在儒、墨、法三家的“人和”观点上又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和”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此可见,“和谐”自古以来就是君王臣民对社会安康的一种美好期盼和治国治家的不二法则。

(二)和谐——国情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范畴之一,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国情的选择。从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来看,如何平衡人民的需要和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达到收入均衡都是当务之急。“不平衡”实际上就是收入与诉求的不和谐,要走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道路,就必须注重社会的平衡与和谐,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只有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才能更加繁荣稳定。人类与生态向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只会让人类自取灭亡。文化作为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便是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中国古典园林涵养的和谐思想

受历代“和谐”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传统艺术形式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的艺术准则和要求。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融合各家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更是将“和谐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园林虽小,却映射了人们对家国和谐的美好夙愿,也是今天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追求和探索的内容之一,正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发表的讲话,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1]。即使是金山银山也离不开绿水青山的扶持,唯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命才能绵延不断、经久不衰。故用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范畴再贴切不过了。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

所谓“天人合一”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由天地孕育,人的身心发展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二是自然规律与人类的最高道德原则是对立统一的,唯有天人合一才能达到人的高度自觉[2]。古代人民在建造园林时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遵循“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注重景物的神韵塑造,而非单纯的还原自然景观。建造者往往对国内的名山大川颇有见解,力求提取出各大风景名胜的精华。山脉的此起彼伏,水景的蜿蜒曲折等都是建造者模仿的对象。同中国的山水画一般,中国古典园林以物言志、以景传情,将自然之美与胸中意趣融汇在人文作品之中。其次,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自由随性,大多数园林的选址都依山傍水,尽可能地体现动植物和景观的天然之美而不做过多的人工修饰,在保留景物“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辅之以必要的加工、改造和剪裁,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最后,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还见之于人和自然的高度统一,打造人与自然的亲和力,使人触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比如,私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的典型代表,古代文人志士多喜寄情山水,打造私园便成了他们抒发情感的方式。

(二)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美”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和谐美”主要体现在布局、色调与韵律三方面。首先,园林布局要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讲究因地制宜,整体布局自然流畅,最大程度地保留山水树木的原始风貌,追求用园林修饰自然的美感,而不是通过破坏自然景观衬托人工的建筑美。其次,园林色调要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多采用调和手法,即追求山水、植物、建筑物等色调的一致。色调的调和不仅能够呈现出园林整体构造的和谐统一,还能给人一种典雅宁静的含蓄之美,令人置身其中感到心境平和,似与园内基调融为一体。再次,园林韵律要和谐。“韵律”在诗词中指的是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音的高低长短、间歇停顿构成和谐的音律[3]。韵律的和谐虽然多见于诗歌之中,但古典园林建筑将韵律美融入其中,使园内静物有了诗歌平仄的意趣。韵律在园林中体现在时空的流动上,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与蜿蜒曲折的小道,共同呈现出抑扬顿挫的波浪式律动。这是传统建筑之妙,也是传统建筑追求空间上与时间上相互和谐的表现。

三、中国古典园林“和谐”价值观的启示

中共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准则[4]。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和谐”价值观不仅能给人视觉上的审美,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教学同样意义非凡。

(一)“和谐”价值观对现代城市建造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同样适用于现代城市的打造,现代城市的建设既要注重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也要关注建筑的整体和可持续发展,以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每一座城市都坐落在独有的生态环境中,建筑设计可以创新大胆,但不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理想国”。城市的建造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气候、人文等因素。比如,中国北方地处中温带,多寒冷干燥,为获取充足的阳光照射,房屋建造多为坐北朝南的格局,彰显了北方人淳朴自然的民风;而南方多炎热潮湿,房屋建造力求防潮通风,建筑材质多轻薄通透,符合南方人精致温婉的性格。南北方都讲究“天人合一”却又“和而不同”,都做到了顺应自然形态的发展,又各自结合了当地的人文特色和时代特色,达到了人、建筑、环境三者间的和谐。

此外,城市建设还要考虑新老建筑的共存性。近几年,国内多地兴起了“老城新建”的热潮,但其中也不乏“一刀切”的做法,老城改建缺乏计划性,被肆意地破坏,不仅使城市失去了原有的个性,也磨灭了一代人的记忆。老城新建时应立足整体,有所选择地进行改造。比如采用“里应外合”的方式,保留古建筑的外部形态,改变内部格局,将内部打造成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既保留了城市的原有个性又真正做到了老城新建,也给予了忙碌的现代人放慢脚步的机会,找一家老店,品一品、悟一悟生活的古色古香与静谧美好。

(二)“和谐”价值观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教学资源引进青少年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5]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学生课堂,以园林为载体作为“和谐”教育的素材,这种“寓教于玩”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和谐”思想的理解和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园林文化追求的天人合一、宁静淡泊的思想可能并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物质条件丰厚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这类“返祖”式的文化。因此,仅仅用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来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功能。与传统的课程模式相比,隐性课程更加注重学习中自然流露的情感和价值观等,更有利于加强教育的有效性和渗透性,比如将教室的黑板、墙上的海报等布置成与中国古典园林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仿若身临其境;或是通过模拟园林建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和谐美的直观认识;或是通过故事会的形式,挖掘中国古典园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故事,从精神交流的层面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隐性课程在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和谐”的思想内涵,更能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2.将“和谐”思想融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校园文化景观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校园师生作用于校园环境的结果,还是高校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方式,更是高校物质、人文、网络等环境文化要素的总和。总而言之,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校园思想性、艺术性、整体性紧密结合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对校园文化景观的建造具有启发作用,它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还能强调学校的发展理念。而和谐观本就是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将和谐观融入校园文化景观不仅能增强校园文化景观与人文精神诉求的和谐统一,还有利于校园和谐氛围的营造,继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如,华南农业大学的开荒牛雕塑,象征着力量、坚毅、开拓、进取与创新,雕塑前是一块刻有“自强不息”四个字的大黄石,激励着每一位华南学子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发奋图强、勇往直前。过去我们就讲老黄牛精神,开荒牛在老黄牛的精神上又多了一分开拓进取的意思,故而在选角上开荒牛的设定与农业大学的主题相切合,生动诠释了农业大学的“耕耘”精神,极具独特性。此外,开荒牛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品,以艺术的形式向每一位师生诉说着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赋予了校园最深沉的灵魂,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鼓舞着众多学子,这正是“环境育人”的绝佳体现,是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的极致和谐。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6]。“和谐”既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园林文化内涵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思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诉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和谐观是大势之所趋。和谐价值观的弘扬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能够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共处,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向心力。所以,学会在欣赏园林艺术的同时,品茗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并将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必修课。

猜你喜欢
和谐古典园林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怎样读古典诗词?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