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李鹏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稳步的增长,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完善,我国各地市、县相继建立了一系列较为标准化的羽毛球场馆。这不仅促进了羽毛球运动的开展,而是提高了羽毛球运动者数量。虽然羽毛球运动对于增强人们的身体体质和提升其运动素养具有很好的帮助,但是作为一项属于竞赛性质的体育运动,每一个回合都有反复的移动、急停、起跳、落地等动作,这些动作对膝关节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羽毛球运动对技术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如果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规范动作,容易产生损伤。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主要是速度快和力量大,所以在日常的羽毛球训练中,教练常常以快、狠、稳为训练的核心目标,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羽毛球运动的技术水平。羽毛球运动在对抗中需要强大的体能支持,而且对运动员的判断能力要求极为准确和迅速,所以在训练中要将战术能力、技术能力以及体能三者进行有机结合。运动员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储备身体能量,通过多次的实战经验积累来应对羽毛球活动,从而不断加强身体的平衡性控制及各个肢体部位的协调配合。由于羽毛球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单打,也可以是双打或者混合打,所以羽毛球的教学方法也较为灵活多样。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场地情况、学生人数情况、教学条件等因素自由安排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羽毛球学习,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约束,羽毛球教学更为开放,教学方式也可以自由进行安排。羽毛球训练具备较强的层次性,重点关注对羽毛球的技术和技巧学习以及体能的训练,夯实羽毛球技术基础,才能对运动员进行更高级的战术能力培养。
羽毛球运动被认为是运动强度最高的运动之一。据统计,大强度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180次。因此该项运动对运动员身心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极好的身体柔韧性,也需要具备极好的爆发力、反应速度和长时间的耐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项运动素质,才能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但是大多数参与者接触训练的机会少,从小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项素质的表现上也不好,从而导致损伤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超负荷训练;二是超时长训练,过长或过量的训练都会增加学生们的身体负担,膝关节作为支撑身体的重要关节,在这种超量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受伤。
羽毛球运动中,除了膝关节损伤外,腕关节损伤也是比较常见的。羽毛球在击打、扣杀及推、挑、扑、勾球时都涉及手腕的后伸与外展到内收,这就要求手腕必须灵活的转动用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内、外旋及屈伸动作以迎接不同角度飞过来的球,因而三角软骨盘作为手腕部位的薄弱环节会持续经受旋转挤压而造成的损伤。
合理的准备活动主要包括运动前准备和热身活动。运动前准备是指合理的食物、能量补充及充足的睡眠,食物补充过多会产生饱腹感,影响运动员对身体姿态的控制,导致运动轨迹出现偏差、技术动作不准确;补充不充分,运动中所需的能量就会从脂肪转化而来,而脂肪的转化是低效的,从而会出现力不从心,这些都会增加受伤几率。羽毛球作为隔网对抗性项目具有较强的竞技成分,一场羽毛球比赛每个回合大多是因为反复扣杀和快速跑位这些大幅度高负荷运动来实现得分,因此赛前要进行合理的热身。通过热身来刺激大脑神经,使之适应即将到来的运动。热身运动又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动起全身每一个器官,提升身体温度,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关节韧带、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膝关节损伤。调查显示,专项班学生具有热身意识,但普遍存在热身时长不足或是以随意打球的方式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热身,这种不合理的热身方式大多都存在热身不充分的现象,贸然进行激烈的运动,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受伤几率。
羽毛球在中国已盛行多年,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过程。经过反复试验得出吊球、平推、杀球、扣球的动作,应用于对抗比赛中不仅能取得优异成绩,也能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但问题在于,打羽毛球的很多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选手,他们是自学多年的羽毛球爱好者甚至还有刚学习打羽毛球的初学者,他们完全是凭借感觉摸索出来的,有些人动作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动作,很容易给身体造成负担和伤害。
场地因素的影响主要在于地板是否减震及地胶的防滑性是否达标。造成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风险首先主要来自于场地地板减震性能不过关。其次就是地胶的防滑性,在高速对抗中的步伐突然变向尤为重要,它能使人不轻易滑倒,保护脚踝和身体裸露出来的皮肤。最后,场地灯光安排也是重要的一环。室内球馆几乎都会开灯打球,如果灯光安排不合理,在打球时分心关注晃眼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运动风险发生的几率。
羽毛球运动被认为是运动强度最高的运动之一。据统计,大强度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180次。因此该项运动对运动员身心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极好的身体柔韧性,而且也需要具备极好的爆发力、反应速度和长时间的耐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项运动素质,才能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但是大多数参与者接触训练的机会少,从小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项素质的表现上也不好,从而导致损伤的出现。超量运动是指超过自身可承担负荷量的运动,参与者的超量运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超负荷训练;二是超时长训练,过长或过量的训练都会增加学生们的身体负担,膝关节作为支撑身体的重要关节,在这种超量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受伤。
羽毛球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热身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一般以慢跑、快走为主,做完运动后,再对身体进行拉伸,促进人体血液的快速循环,调节身体机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确保运动中能有效协调身体平衡。拉伸具体步骤:首先可以伸展左右手,然后向左右侧旋转。其次跨步压腿,身体上下动作。最后摇腕、转动脚踝与脖子。拉伸要求:动作要规范,尽量拉开全身肌群。
标准的技术动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击球者的击球效果和减少伤病的出现。大多数运动者往往错误地认为,规范的技术动作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技术动作就会逐渐规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羽毛球运动中许多技术动作都具有规范的标准,每个技术动作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纠正,例如:正手高远球、平吊球、反手抽球等都需要用非常规范的技术,巧妙地将全身力气集中于一点再将球击出。标准的步伐是减少膝关节损伤的关键,无论是后场的杀球、吊球还是前场的挑高球、搓球、扑球等都需要快速地移动,膝关节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羽毛球运动参与者要多向从事这方面教学的运动员专家、体育教师、教练学习,听从他们的讲解,理论结合实践,规范自身动作。此外,技术动作的规范不仅可以预防损伤,而且对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效果。
羽毛球运动中最容易受伤的是腕、膝、脚踝、腰背部,应特别注意对这些部位的防护,在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中,可以准备好护腕、护膝、护踝套以及宽腰带,利用这些护具增大缓冲,减少受力,将伤害降到最低。
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过后,科学有效的整理活动能促使身体快速地恢复到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通常机体运动后产生的疲劳等生理变化不会因活动的停止而立即停止,因此需采取以下策略:首先运动者要进行科学的整理活动,主要包括拉伸和放松,通过拉伸运动来刺激损伤的肌纤维,促进受损肌肉的恢复,加快关节处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代谢废物排出,消除运动疲劳,减轻膝盖负担。其次运动后有效的营养补充也可以稳固运动机能、减轻运动疲劳、预防运动损伤等功效,合理的营养补充要遵守适量补充、差异化、酸碱平衡、均衡性等原则,食物的选取主要以水分、糖类、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为主,且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合理补充营养,这样不仅能预防伤病出现而且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训练成果。
研究表明,羽毛球开放性损伤发生的概率非常高,主要有手脚起泡等问题。因此,装备对降低运动员风险尤其重要。在羽毛球圈内有这样一句话,“技术不够,装备来凑”,虽然听起来像是自嘲,但是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装备的重要性。专业正规的装备都是在专业的数据测试之后进行设计制造的,其安全性、保护性、防滑性、减震性、包裹抗扭性等是普通的球拍、球等不具有的。选择专业装备对保护自身、队友、观众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羽毛球运动相对其他运动而言,风险还是比较高的,因为羽毛球运动不仅需要技术过硬,还需要强大的爆发力来击球,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现失误,对身体造成损伤,羽毛球运动中我们要全神贯注,做到快、准、稳。对于如何将羽毛球运动的损伤降到最低,促进羽毛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键是改善外部环境、加强技术培训、强化安全意识、进行针对性练习。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手段,本文提出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动作不规范、场地器材不适、专项素质较差、超量运动等。对此,应采取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及合理的做好准备工作;努力学习规范动作,纠正错误动作;提高专项素质,合理控制运动量;做好运动后的整理活动和营养补充等策略。随着人们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以及对减少羽毛球运动损伤的探讨,羽毛球运动将向高水平低风险的运动跨越,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比赛竞技的首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