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观及其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启示

2022-01-01 09:19山西师范大学宋丽婷
区域治理 2021年39期
关键词:劳模劳动者劳动

山西师范大学 宋丽婷

一、新时代劳动观概述

(一)新时代劳动观的形成背景

(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增速放缓,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同时全球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致使劳动力成本增长。结合国内外的现实状况,我国用创新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由此,我国经济发展所倚靠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大幅减少,转而更加注重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劳动者的劳动观念需要实时更新,劳动知识和技能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

(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老问题不断加深,新问题层见迭出。劳动者和企业的矛盾加深,拖欠工资、用工不规范、无视劳动合同等现象都反映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无法得到保障,这背后是由于劳动制度的不完善、工会的失职等问题导致的,而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切实完善制度体系和严格实施政策措施,需要科学的理论思想加以指导。

(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在保持经济中低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资源缺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等也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森林消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这都在提醒人们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解决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摒弃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坚定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必须要摒弃单纯依靠劳动力红利发展经济的模式,而是要发展创新型劳动,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来促进经济增长。

(二)新时代劳动观的理论基础

1.中华民族传统的劳动观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劳动,善于创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等诗词古文,仓颉造字、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故事都生动地描绘了中华儿女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良好品质,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植棉能手”史来贺等先进代表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的真谛。

2.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劳动本质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解放论等内容。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也是一般的抽象劳动。相对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是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更大,因此要重视脑力劳动,重视科技和创新。马克思通过阐述劳动异化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并提出实现共产主义就要消灭异化劳动,消灭私有制,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让人真正为自己劳动,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

3.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观

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要将人民的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通过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劳动待遇和改善劳动环境来鼓励人才,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三)新时代劳动观的基本内容

(1)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新时代劳动观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根本上都要靠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劳动都要得到承认和尊重,全体人民要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并强调要让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蔚然成风。

(2)关心劳动者,爱护劳动者。新时代劳动观指出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劳动者,要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劳动者就业和创业,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同时强调工会要履行好为劳动者服务的职责,切实解决好劳动者的利益诉求,赢得劳动者的信任和支持。

(3)实干兴邦,创造伟大。新时代劳动观指出要用实干托举起中国梦,要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更要创造劳动,要深入推进科技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激发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

(4)劳动模范是人民的楷模。新时代劳动观指出劳动模范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他们身上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形象地彰显了时代精神的价值意蕴,劳动模范应当被全国人民尊敬和学习,劳模精神应当被大力弘扬。

二、新时代劳动观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启示

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要群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青年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用包含新时代劳动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成为具备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的劳动人才。

(一)青年要树立劳动平等的观念

青年要在新时代劳动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深扎根在心底,摒弃轻视体力劳动、蔑视简单劳动的错误观念,深刻认识到劳动不分三六九等,无论是体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复杂劳动,都能创造价值,都对社会发展、对个人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都应该得到认可和赞赏。由此青年可以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根据个人的专长、兴趣、条件等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中,靠辛勤劳动成就幸福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二)青年要树立科学劳动、创造劳动的观念

青年要适应新时代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高要求,树立科学劳动的观念,既要学习劳动知识,注重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又要学习和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和增强发现和解决劳动问题的能力,将科学文化知识灵活运用到劳动实践中去,运用到劳动问题的解决中去,并养成自觉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自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青年也要树立创造劳动的观念,积极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做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坚持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力。由此,青年才能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人才。

(三)青年要自觉向劳动模范看齐

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青年要成为合格的劳动人才,就要自觉树立榜样,自觉向劳动模范看齐,感受和学习他们身上勤劳勇敢、恪尽职守、进取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将对劳动模范的崇拜和爱戴转化为积极投身于劳动的力量,发扬劳模精神和奋斗精神,自觉将青年梦融入中国梦,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榜样同进步、共奋斗,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时代。

(四)青年要用实干托举起中国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践行新时代劳动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脑袋里、书本上,要落到实际行动中。青年要用正确的劳动观和科学的劳动理念指导劳动行为,踏踏实实做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实际的劳动实现个人理想、促进个人发展,将青年梦融入到中国梦中去。实现中国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艰苦奋斗,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体力量,要自觉且坚定地践行和发扬实干精神,用实干托举起中国梦。

三、以劳动教育助推青年成长成才

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活动,对人的影响深刻且持久,因此要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观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推动作用,就要以劳动教育为重要手段。

(一)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

对青年进行劳动教育决不能局限于学校,要建立起学校和社会协同进行劳动教育的体制体系。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拥有优越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因此要承担起青年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教学任务出发,深度挖掘劳动教育成果,挖掘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中涉及劳动教育的观点内容,并开发本土教育资源,由此开设劳动教育专项课程,让劳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并通过慕课、学习通等此类的软件平台,将劳动教育资源与全社会共享,为全社会的劳动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内容,同时要让劳动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劳动教育实践形式,让青年在劳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劳动教育的成果,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而社会要为学校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既要大力扶持劳动教育,成立专项资金用来开展青年劳动教育,拓展劳动教育的开展模式,充实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公益讲座、流动图书馆、墙体广告等形式,让广大青年自觉接受劳动教育,形成广泛接受劳动教育的社会氛围,实现通过多渠道多模式对青年进行劳动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劳动教育要充分利用好其他四育对其本身的促进作用,形成五育一体的教育体系,以德育助推劳动教育培养青年良好的劳动品德、以智育助推劳动教育提高青年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水平、以体育助推劳动教育提升青年的体能素质、以美育助推劳动教育培养青年尽享劳动的高尚情操。

(二)发扬劳模精神

劳模精神是对青年进行劳动教育的巨大资源宝库,而能够体现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人物事迹是最具感染力的内容,因此发扬劳模精神可以以讲述劳动模范的事迹为形式展开,而选取劳动模范要避免形式化、脸谱化,要挖掘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把劳模们鲜活饱满的形象展示给青年,使劳模精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抽污工人”王炳文、“粮油质检专家”周光俊、“步班乡邮员”王收秋、“当代愚公”毛相林等都是值得广大青年学习的劳动模范,虽然他们奋战在不同的岗位,但是他们的辛勤劳动都彰显了劳模精神的无穷魅力。通过讲述劳动模范的故事发扬劳模精神,使广大青年为模范人物事迹所撼动,自觉向劳动模范看齐,由此潜移默化地对青年进行劳动教育。

(三)强化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劳动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劳动者,因此劳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劳动者自身。因此,青年劳动者必须要对自己进行劳动教育,明确在新时代要有怎样的劳动观,要成为怎样的劳动人才,要怎样提高劳动知识和技能水平。青年要明确自己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和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进行劳动教育。青年要培养和强化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根据自身特点、条件和水平,发掘劳动教育资源,并制定相应计划,保证自我教育有效进行。

猜你喜欢
劳模劳动者劳动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